第五三六章 新的變化(1 / 1)
對於契切林的暗示王啟文並沒有做出任何的回應,衝鋒陷陣的活你們一家干就很好了,不用考慮拉上中國,
帝國主義的豪華陣容中國是不會從正面應對的,而對於中國是否在外交上承認蘇俄的問題,王啟文並沒有過多的干預主要由顏惠慶與契切林磋商。七色字小說網http://m.qisezi.com
在這一問題上中國的態度很是苛刻,當年中俄在彼得格勒簽訂條約徹底緩和關係後中國在俄國有著不少的投資,俄國政府也向中國大量借款武裝軍隊。
蘇俄革命之後這些投資都被打入帝國主義資產遭到了沒收,這讓一些中國的商人損失慘重,中國政府和其他亞約國家也或多或少受到了一些損失,蘇俄必須給中國以及其他亞約國家進行賠償。
此外蘇俄政府也必須承擔起一部分當年向中國借的貸款,這主要是因為中國對蘇俄外交承認後必須要對沙俄進行安撫,免除他們的部分貸款。
但是這筆錢不能就這樣白白損失了,中國需要從其他的地方找補回來,當然對蘇俄的官方藉口是這筆貸款所購買的物資最終全部被蘇俄接受,
那麼蘇俄就必須承擔起這筆貸款,契切林對此表示了反對,聲稱這筆貸款是沙皇用來鎮壓人民的,他們不能接受中國這樣的說辭也不會償還這筆貸款,俄國人民從「感情上」也無法接受,
顏惠慶馬上表示這與中國無關,因為需要蘇俄償還的貸款在文件上註明了是用來抵擋德國侵略者的,同時也不是所有物資都是軍事物資,其中還有大量的糧食,藥品以及建築材料。
至於沙皇講這些物資是否用在了對德戰場上中國不關心,中國政府只根據當時簽訂的借款文件來對這些物資定性。
最終蘇俄政府還是同意償還這一筆貸款,契切林現在談的主要是能不能將需要蘇俄償還的貸款在降低一些,數億美元對他們來說還是難以承擔的。
而除了貸款外,蘇俄也必須向中國承諾放棄向中國輸出他們那套思想,停止對中亞地區進行滲透。
在中國的要求被基本滿足後,眾人之間的氣氛就緩和了下來,王啟文甚至在接下來的晚宴上與契切林交換了一下目前對東歐和中歐地區局勢的看法。
晚宴一直持續到深夜才結束,再返回總統府的時候,顏惠慶在車上向王啟文詢問如果外交承認蘇俄,沙俄怎麼辦,他認為僅靠減免一些貸款並不能完全安撫住蘇俄。
中國此時已經與沙俄建立了大使級別的外交關係,並與沙俄簽訂了軍事同盟,在這種背景下,中國同時承認另一個宣稱代表俄國人民利益的政權,
這樣做就成了承認兩個俄國並存,這是在分裂俄羅斯,就算其他國家不關心,沙俄政府恐怕也會憤怒起來,而一旦沙俄發起瘋來,誰也不知道他們會幹出什麼事情。
「沙俄政府有不滿是肯定的,但是他們沒有辦法擺脫對我們的依賴,與蘇俄政府一樣,沙俄政府也想要儘快的擺脫強壓在頭頂的軍事壓力。
他們終結戰爭的願望甚至比蘇俄還要強烈,相比起來蘇俄有更多的人口,更好的土地以及更好的工業。
而沙俄現在就是一個完全依靠亞洲貸款存活的政權,他們一定會試著擺脫對我國的依賴,至少是改變部分,但這依然需要我們的支持。
到時候與他們會面的時候你們外交部可以從這一方面入手,將中國外交承認蘇俄與兩國簽訂和平條約聯繫起來,告訴他們這是相輔相成的,如果不與蘇俄建交他們就無法達成真正的和平協議。」
「那沙俄政府如果還不滿意怎麼辦?」
「那我們就會使用一些非常手段來讓他們安靜下來。」
王啟文的話讓顏惠慶立刻想起了當年的貝加爾港大爆炸,雖然至今為止貝加爾港的爆炸依然是個迷,但是顏惠慶猜測這就是總統乾的。
如果沙俄在這件問題上與中國要唱反調的話,他們很可能會再一次遭到恐怖襲擊或者其他的意外事件。
蘇俄和沙俄宣布簽署停戰協議是一個爆炸性的消息,雖然和中國政府宣傳的和平協議有些差距,但是這還是讓他們吃驚,
在此之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政府人員相信中國能夠成功調停兩個國家之間的衝突,在他們看來兩個俄國政權想要和平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他們其中一個徹底倒下,但是中國最終還是找到另外一條路。
但其實中國政府是不太滿意的,他們一直希望兩國簽訂真正的和平協議,但是最終因為雙方某些分歧過大,只好退一步簽訂停戰協議,這意味這雙方其實依然處於戰爭狀態。
各國在華大使館一下子變得繁忙了起來,他們緊急向中國外交部求證這個消息的真偽,當確定這件事是真的後,他們開始以最快的速度向本國政府匯報這個消息,以便對自己政府的外交政策做出相應的改變。
隨後貝加爾港的各國外交人員也開始密集接觸沙俄政府的官員,但隨後更讓人吃驚的消息也從中國傳來,中國正式承認了蘇俄政府。
這個消息顯然比兩個俄國政府簽訂停戰協議更驚人,英國政府甚至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慌亂,英國外交部的文官向寇松警告道,這意味著中蘇兩個國家幾乎同時解除了兩線作戰的困境。
中國未來也許會將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南洋甚至南亞,而騰出手來的蘇俄會將注意力集中在中東歐,這兩個國家將會對大英帝國構成嚴重的威脅,
尤其是蘇俄,他們將直接破壞大英帝國的歐洲戰略,世界格局產生了重大變化,歐洲將迎來更大的威脅。
()
1秒記住品筆閣:www.pinbige.com。手機版閱讀網址:m.pinbige.com
第五三六章 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