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一章 中國在亞洲的霸權(1 / 1)
西園寺公望在於伊藤博文見過面後就下定了決心,日本必須承認自己是個失敗者的現實,而敗者也有敗者的道路。一窩蟻 m.yiwoyi.com
不過處理北海道問題陸軍是個繞不過去的坎,想要讓陸軍鬆口那麼就得讓海軍出力,西園寺公望打算利用海軍勢力壓制陸軍,順便用這一點多向中國要一點好處。
所以在第二天與唐紹儀見面後,西園寺公望馬上提出日本陸軍是個障礙,希望中國能夠不要讓日本陸軍獲得更多的進攻性武器。
這個進攻性武器指的是氯氣,日本陸軍已經嚷嚷過好幾次了,讓中國再給他們幾百噸用一下。
這一點唐紹儀毫不猶豫的拒絕了,出發前王啟文也交代過,國內現在也缺這個東西,準備大量儲藏作為對俄威懾武器使用,而日朝兩國也不夠格自主運用毒氣。
在毒氣問題後,西園寺公望馬上又提出了海軍的要求,他希望做出一些更改,比如將原本租借的老威遠(蠻橫級)裝甲巡洋艦出售給日本,然後再租借一艘永豐級或者寧遠級裝甲巡洋艦。
對於這個問題唐紹儀沒有立即答應,老威遠出售沒什麼問題,畢竟是1886年服役的老船了,又打過多場海戰海軍也想早點脫手。
但是永豐和寧遠還是有些問題的,永豐在國內還是被當作準戰列艦來用的寧遠級也是快速艦隊的主力,唐紹儀在心底還是不想將這麼好的主力艦交給日本。
這件事暫時擱置,他需要與中樞商量過後才能給出答覆,不過日本人也不著急,趁著這個時候他們也得拿出誠意來。
在西園寺公望的命令下,日本外務省開始與揮舞著鈔票的德國人和揮舞著大棒的英國人接觸,與預料的情況一樣,德國人希望日本能夠繼續打下去,為此他們願意提高借款的金額。
而英國人則「勸說」日本使用和平的手段收復北海道,他們聲稱會和中國一起在談判時支持日本,保證日本的領土完整。
日本同時與英德兩國接觸這讓這兩個已經漸漸形成對立的集團在日本的外交爭鬥愈演愈烈,雙方都試圖影響日本的決定,但又同時尋求外援。
不過德國人心裡已經有些自己可能沒法讓戰爭延續下去的感覺了,在外交上遭遇太多失敗的德國人已經鍛煉出了一種直覺。
但是堅持卻也是必須了,因為這是個台階。
之後德國駐華大使回憶這一段時間德國遠東外交政策時說道
「德國外交部其實很清楚主導戰爭的其實是中俄兩國,如果這兩個國家想要停戰那麼那些跟隨的小國將沒有選擇的權利。
當中國中樞說出戰爭是爭取亞洲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時候,他們想要停戰的心思就已經很明顯了。
不過德國外交部門那個時候還想要試著爭取一下日本,因為只要東北亞同盟條約還在,日本不願意放棄戰爭,那麼中國就不得不用更長的時間去說服日本停止戰爭,戰爭還是會延長。
但同時,我們也做好了將日本當成是台階的準備,我們和中國都很清楚現在雙方的合作已經很深入了,如果僅僅因為一個俄國而出現一個隨時可以放大的矛盾就太不划算了。
中國當時擔心中德之間因為戰略上的問題而出現間隙讓他們的工業化進程受阻,我們也擔心和中國有間隙後被英法趁虛而入,
德國好不容易在遠東有了一個準盟友,讓我們有了側翼支撐,這是俾斯麥辭職後,德國外交好不容易才有的巨大突破,不能輕易放棄。
將矛盾引到日本身上,我們可以將情緒發泄在日本身上,和中國依舊能夠維持住友誼,讓英法沒有辦法利用這一點來大做文章。
這是一種雙方的退讓,中國放棄直接的手段,轉而使用一種婉轉的方式照顧德國的感情,而德國接受中國的台階。」
從這一個角度來說,德國的外交手段終於有了一些進步,沒有像俾斯麥剛剛離開那時一樣只有油門和剎車而沒有方向盤。
德國的視線被轉移後,壓力就全部放在了日本身上,因為英國早就得到了中國的承諾,俄國只要放棄北海道保證東北亞國家的完整,中國會立即停戰。
日本會被命令放棄以武力奪回領土的權利,收復北海道的權利將會被移交給中國,局勢現在對中國越來越有利了。
1906年二月,中國西域集團軍一部不顧惡劣天氣越過了烏倫古湖,對阿爾泰山一段發起進攻,將那裡駐守額少量俄軍驅逐到了阿爾泰山以北區域。
這對俄國震動很大,中國依然有進攻的實力,而俄國的表現也讓中國的野心在增長,他們漸漸不滿足只收復自己的失地了。
中亞可以說是俄國柔軟的下腹部,如果這裡被中國突破,那麼中國就距離俄國的精華地區更近了。
現在只有兩個選擇,要麼向中亞增兵,將那裡變成第二個絞肉機,要麼立刻和談。
在這種情況下,沙皇尼古拉二世終於向法國大使表示,他願意接受開始談判並儘快締結和約的建議,並且願意將北海道問題放在談判桌上談論。
在沙皇讓步後,法國總統阿爾芒·法利埃正式發出呼籲希望兩國為整個世界文明之利益,直接開始談判,同時法國總統也同意了中國反對日本出席和談的要求,僅由中國作為東北亞代表參與談判。
中國的態度已經很明顯了,關乎東北亞利益的問題必須要由中國來做主,其他國家必須靠邊站,這是一種霸權做派。
不過在這個時代,沒有人覺得這有什麼問題,強國決定一切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
1秒記住品筆閣:www.pinbige.com。手機版閱讀網址:m.pinbige.com
第二四一章 中國在亞洲的霸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