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記錄 |

1057治緬思路(1 / 1)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

    李成梁此時提到交趾,其實就是在提醒魏廣德,不要犯了當年永樂朝舊事。

    明朝攻占安南建立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倒並非永樂皇帝有意占領此地,而純粹是為了天朝權威。

    公元1400年,也就是建文二年,安南的陳朝衰落,權臣胡季犛篡位建立胡朝,由於對明朝可能的干預極為忌憚,胡便長期向明朝隱瞞此事。

    1403年,朱棣搶得皇位後,胡氏似乎嗅到了機會,胡季犛之子胡漢蒼以權理安南國事的稱號向剛繼位的朱棣上表,謊稱陳朝子孫絕滅,自己是陳朝皇帝之甥並受推戴,請求明朝冊封為安南國王。

    對此事懷疑的朱棣派人前往安南調查,但胡氏早已掌握大局,自然不可能讓明使查到什麼,找不到證據的朱棣便封胡漢蒼為王。

    之後,明朝開始發現事情越來越不對勁,首先,不斷有陳氏遺民前往中國控訴胡氏暴虐,其次,安南又頻繁騷擾中越邊境和鄰國占城,令邊境動盪不安。

    永樂四年,陳朝王室來華向朝廷控訴胡氏的種種惡行,朱棣派兵護送他們返回越南,途中卻不料被胡軍伏擊,陳王室被凌遲處死,這件事終於徹底激怒了朱棣。

    東亞是以「華夷觀念」和「宗藩體制」為中心的,各藩屬國需向中國稱臣納貢,以示恭順。

    但老大的位置也不能白坐,作為「宗主國」,保證「臣子」政權的安全是中國的義務,也事關「天朝上國」的威嚴。

    對於推翻了異族統治的明朝而言,維護「宗藩制度」才能標誌自己是中華正統,尤其是敏感的朱棣。

    胡朝似乎不把明朝放在眼裡。一方面,他們威脅了南疆的安全,侵略了占城,妨礙明朝行使宗主權,另一方面,他們伏擊明軍,並凌遲前王室,觸發了朱棣的敏感神經,冒犯了「宗主國」的威嚴。

    如再不出手,這老大就沒法當了,所以,南征勢在必行。

    之後就簡單了,明軍兩路攻入安南,很快就俘虜了胡氏父子,滅亡胡朝。

    明朝本希望在安南國內尋找過能當國王的合適人選,找到一個能為安南各階層所接受,又符合大明利益的統治者,最理想的人選自然是前國王陳氏後裔。

    事實上明朝也做過此類嘗試,但這些努力並沒有成功。

    最後,明朝決定親自上台,準備直接統治。

    此後,交趾地區叛亂不斷,雖在強悍的明軍掃蕩下,動亂被悉數平定,但明朝在安南卻是越來越力不從心,局勢愈發震盪。

    宣德元年,黎利在崒洞之役打敗明徵夷將軍王通,次年,又在支棱之役中擊敗明朝援軍,擊殺大將柳升。

    此時明朝在安南統治已經崩潰,安南成為空耗財政的無底洞,王通見大勢已去,便一邊向朝廷匯報,一邊與黎利議和。

    最後,明宣宗決定撤兵,黎利發布《平吳大誥》,正式稱帝,建立後黎朝。

    永樂四年,大明數十萬大軍南征,僅一年便橫掃南疆,恢復漢唐故土,不可謂不威武。

    宣德二年,在接連損兵折將後,明朝被迫從南疆小國撤軍,20年經營毀於一旦,不可謂不狼狽。

    此時李成梁提到交趾,其實就是在提醒魏廣德,他的算盤能不能打得響,不要重蹈覆轍。

    明白李成梁的提醒,魏廣德臉色陰晴不定。

    確實,魏廣德漏算了明朝直接統治緬甸可能的後果,如果當地百姓也和安南般不服王化,誰知道大明朝在面對能撐幾年?

    「你有什麼辦法安定緬甸嗎?」

    魏廣德裝作雲淡風輕的問道。

    「末將只懂打仗,不懂該如何治理地方。」

    李成梁低下頭答道。

    「沐家世鎮雲南。」

    見此,魏廣德說出句沒頭沒尾的話。

    不過,在李成梁聽到魏廣德的話後,猛然抬頭看向他。

    魏廣德的視線也毫不猶豫和他對視,雖然李成梁算是大明悍將,手上人命不知凡幾,可魏廣德畢竟也是上過戰場的人,倒是絲毫不懼。

    兩人一陣對視後,李成梁率先敗下陣來,也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他選擇在魏廣德面前低頭。

    「末將只懂殺人。」

    「呼」

    魏廣德聽到李成梁的話,長出一口氣,他的答覆讓魏廣德不滿意。

    「國初既然在那裡封了三宣六慰,還有大量的千戶、衛指揮,想來部族林立,只要參考遼東女真各部那樣,分而治之就是了。」

    不過李成梁接下來的話,讓魏廣德心中有了一絲想法。

    緬甸那邊貌似也是部族聚居,民族很是複雜,即便到了後世那裡也不安寧。

    「你先回去吧。」

    魏廣德沒有表態,但是還是說道:「先把兵馬準備好,至於之後的事兒,如果有想法,可以寫份章程遞上來。」

    魏廣德當初只想到用李成梁平推東吁王朝,覺得把他放在緬甸鎮守就能穩住那裡的形勢,卻是忽略了如果統治不當,或許又是幾十年的動盪。

    現在的國力,還不如明初那時候,未必能堅持多長時間。

    想到這裡,即便知道自己當初把問題想簡單了,可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目送李成梁離開,魏廣德靜靜在那裡坐了一會兒。

    「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總歸是有辦法的。」

    魏廣德在心裡給自己打氣,起身回到書案前。

    看著書案上堆滿的奏疏,這會兒魏廣德沒有心思看奏疏,索性就不看了。

    反正緊要的奏疏都是放在上面,不重要的才放在下面,耽誤一兩天看也不礙事兒。

    拿出一張宣紙鋪開,魏廣德提起筆,就開始默默思索該如何處理緬甸之事。

    這次是針對緬甸的重點,要找到實現長治久安的辦法來。

    筆在手中半天,卻都沒有落在宣紙上。

    如遇到反抗,進行鎮壓,那是必須的,明軍將官不可能不明白這點。

    魏廣德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從根子上杜絕普通百姓的反抗意志。

    曾經,魏廣德從內地衛所的情況以為,明軍的戰力很弱。

    但實際上經過這些年的觀察,特別是通過和馬芳、俞大猷、戚繼光等人的交流,魏廣德已經意識到,在東亞地區,貌似整體實力超過明軍的軍隊根本就不存在。

    歐洲跑過來的夷人,若是在海上遭遇,雙方實力相當,明軍水師敗北的概率很大,幾乎沒有獲勝的機會。


    但是如果在陸地,貌似歐洲人也就那樣。

    因為,他們能夠過來的人,實在太少了。

    就俞大猷收集的消息,一支三、四百人的夷人隊伍,就已經是一支規模很大的軍隊的。

    這麼點兵力,對上一般的千戶所,那肯定是摧枯拉朽般容易,可要是對上經過訓練的,還真不好說。

    更別說大明這邊基本作戰單位,其實是千戶所和衛。

    水師還需要發展一下,才能出遠海。

    但是陸地上,大明和緬甸接壤,他也知道緬甸貌似也和夷人有聯繫,可那又怎麼樣?

    緬甸人能夠招募三百還是四百歐洲人幫他們打仗?

    是的,錦衣衛的情報里已經提到,莽應龍手下居然有一支人數不詳的夷人僱傭兵,操弄歐洲現在的火器,幫助東吁王朝作戰。

    幾百人,也就是在歐洲或許能稱王稱霸一下,可是在亞洲,他們根本一點機會都沒有。

    即便是倭國,按照錦衣衛的情報顯示,村落戰爭的規模也都是數千人,而且倭國還裝備大量的鐵炮。

    這裡的大量,並不是倭國有多少多少人使用,而是指幾乎所有大名,或者在魏廣德看來就是村長,他們的手下都有人使用這類火器。

    鐵炮,一開始把魏廣德也嚇了一跳。

    不過在知道倭國的鐵炮其實就是明軍手裡的鳥銃後,這才放下一顆心。

    明軍現在就是大量裝備火炮,若是倭國也有這樣的裝備,那以後遭遇可就不好打了。

    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大炮都將是戰爭之神,除非空軍出現,因為他們可以把炸藥運到更遠的地方,從天而降丟下去,替代大炮的一部分左右。

    夷人

    先前李成梁的話忽然間出現在魏廣德腦海里。

    緬甸好像是被英國殖民過的,周邊的印度也是,好像只有越南周邊是法國的地盤,還是從滿清手裡搶過去的。

    魏廣德歷史知識匱乏,可也知道黑旗軍還是什麼,曾經參與過越法戰爭,反正大概就是說清朝打贏了法國人,但是最後把地盤丟了。

    同時期似乎還在福建爆發了馬尾海戰,滿清雖然損失慘重,但是表面上還是贏得了戰爭的勝利,擊退了法軍的進攻,只不過將士的努力好像都輸在外交上了。

    英國人都能長期殖民南亞,大明為什麼就站不住腳?

    遼東女真部族

    此刻,李成梁的話在腦海里迴蕩,他似乎是說出了問題的關鍵。

    東吁王朝別看侵占了周邊無數的大小國家和部族,在國家強盛的勢頭下,一切隱患都是被遮掩著的。

    可一旦失敗,哪怕只是一場大敗,這些隱患或許就會爆發出來,進而引發連鎖反應。

    東吁王朝吞併的勢力,可不就是一個個女真部族嗎?

    這樣聚合在一起的勢力,能有什麼團結可言,只要分化一下,然後分種族相互進行管理,把矛盾吸引到種族中去。

    魏廣德越想,心中就越是激動,他仿佛已經打開了殖民海外的鑰匙。

    如果是按照大明朝此時那些文人大儒的思考模式,他們一定是會選擇在這些地方推行儒家的仁義禮智信等等思想,希望感化異族,讓他們接受儒家思想,這樣就好統治了。

    然後,對那些冥頑不靈的人才會採取武力行動,畢竟他們是當著大明的官,也是要為大明利益服務的。

    不過,魏廣德似乎想到了更好的辦法。

    那就是充分利用當地各民族的特點,從各組招募官員和僱傭兵,交換到其他部族的領地上去管理他們。

    屆時,他們反抗的意志,未必會針對大明,而是那些壓迫,管理他們的其他民族人。

    讓緬甸各族相互地勢,相互壓榨,大明在背後盡享餘利。

    另外,按照大明的習慣,也給地方上各族土司一定特權,只要把領頭的人拉攏好,下面的百姓就算再不情願,應該也不會造反鬧事兒了。

    畢竟,群龍無首,還怎麼成大事兒。

    或許還有人以為百姓造反可以推翻一個王朝,但歷史證明都是不可信的。

    百姓造反可以動搖一個帝國的根基,但是很難推翻他們,終將被鎮壓下去。

    真的造反成功的,大多都是統治階級內部的人。

    隋朝天下大亂,得利的是關隴貴族,宋朝直接就是統兵大將造反,也就是大明稍微特殊點,太祖朱元璋放牛娃出身,真的是布衣打天下,還成功了。

    所以,魏廣德在思考的時候,更多的還是關注地方上的那些土司,必須拉攏他們,讓他們死心塌地跟著大明混,統治基礎才能牢靠。

    除了關鍵的崗位,儘量少用漢人官員,也只在重要的大城駐紮明軍,其他都讓各族僱傭兵去做

    魏廣德腦海里不斷思索,手上筆下也絲毫不停,筆走龍蛇之間重要的信息都已經寫在紙上。

    做好記錄後,魏廣德端茶美滋滋喝了一口,發覺茶有點涼了。

    不過沒關係,心情正好,也懶得叫蘆布進來換茶水。

    接著,魏廣德看著書案上的記錄,從頭到尾又看了一遍,對其中一些細節進行潤色,然後再看。

    如此反覆幾次,魏廣德忽然間豁然開朗起來。

    他想到後世,無數殖民國家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獨立建國後,許多都一同遭遇殖民的國家為什麼後來許多反目成仇的。

    特別是在南亞地區,戰火基本就沒有斷過。

    即便是緬甸,國內派系鬥爭繁雜,各方勢力都有各自的武裝,緬甸政府也不過是實現表面上的統一。

    當初自己還有些迷惑,只知道是因為英國殖民者留下來的爛攤子,現在細細想來,或許根源就在這裡。

    英國人八成就是以種族分治的法子控制這些民族複雜的地區,長年累月的民族矛盾積累下來,在有外力干預的情況下,他們能夠聯合在一起反抗宗主國。

    一旦成功後,外力消失,可不就又回到原來的樣子。

    民族間矛盾,可不是簡單就能說和的,畢竟裡面都是血和淚,一紙合約根本不能解決任何問題。

    至於獨立憑藉的外力,自然是東西方陣營的兩大領頭羊,他們不能讓英國通過殖民地回血,有再次成長起來和他們爭奪老大位置的機會。

    .

    (本章完)

    一筆閣 www.pinbige.com



1057治緬思路  
平行空間來客作品:  傳奇操盤手  隆萬之變  
類似:  天地磨一劍  反派:我的弟弟是天選之子  農村女婿  我的師兄太強了  蠱系美人:主播她對大哥下蠱了?  

加入書籤

書頁/目錄

搜"隆萬盛世"
360搜"隆萬盛世"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