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記錄 |

第四四二零章 一代硯師(1 / 1)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

    (第1/1頁)

    「那另外一塊硯台呢,又有什麼特殊之處?」

    牟瑩問道。

    「這另外一塊硯台,其實也是國禮,只不過是另外一位大人送給腳盆首相福田康夫的。

    上面雕刻的是中國圖騰,所以也叫《中華圖騰硯》。」

    張天元解釋道。

    「沒想到兩件都是國禮,端硯雖然厲害,不過這製作端硯的匠人,怕也是非常有名吧?」

    柳夢尋問道。

    張天元點了點頭道:「那是當然。

    這個人叫李鏗!

    1978年,鄧大人赴腳盆訪問進行『破冰之旅」前夕,外交部派員專程趕到中國硯都——廣省肇城市,委託端溪名硯廠趕製8方端硯精品。

    李鏗當時還是個小伙子,他知道,羅丹的雕塑《情人的手》,是他對情人的愛在石頭上的溫情流淌;

    凡高的《向日葵》是他渴求陽光的靈感再現。

    冰冷的硯石里,有燃燒的生命。

    端硯,作為國禮,不能只雕花鳥蟲魚、雲龍雨鳳,要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創新。

    經過一番冥思苦想,周大人當年東渡扶桑的詩句『大江歌罷棹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在其腦海里浮現。

    李鏗在硯池的上部雕以龍的紋飾,象徵中國。在龍紋下刻一輪旭日,喻為腳盆;下面相連的海浪,象徵著中日兩國一衣帶水;周大人的詩句巧妙地融於硯中。

    富士山下,櫻花盛開。

    腳盆首相官邸,張燈結彩。

    鄧大人將那方《周大人詩詞硯》隆重地送給了腳盆首相福田糾夫。

    從此,腳盆掀起了端硯熱。

    2008年,胡大人赴腳盆進行國事訪問,被國際稱為『暖冬之旅』。

    製作國禮端硯的任務又落在李鏗身上。

    李鏗經過數日的思索,創作出了《中華圖騰硯》,硯體為鼓形,喻為『鼓舞』,

    上雕中華圖騰的傳統紋飾。

    胡大人將《中華圖騰硯》送給腳盆首相福田康夫,福田康夫愛不釋手,讚不絕口。

    時隔三十年,腳盆兩任父子首相,得到不同年代中國最高領導人贈送的國禮端硯,均出自李鏗之手。

    小小端硯,承載著歷史的重託,成了聯結中日兩國人民友誼的紐帶。」

    「好厲害的人,端硯固然讓人喜愛,不過這大師的雕刻,更讓人神往。」

    柳夢尋感慨道。

    張天元笑道:「李鏗蓬蓽出身,自古雄才多磨難啊。

    他的人生之路是坎坷的。

    他的父親李毓英曾在國黨中央軍校讀過書,1938年在廣省韶關抗日大戰中,少尉軍銜的他衝鋒陷陣,浴血奮戰。

    不久,李毓英轉到肇城中學任軍訓和體育教師,嶺南美術大師李雄才在該校教美術。

    1957年,因『歷史污點』,李毓英身陷囹圄。

    父親的遭遇,使李鏗幼小心靈慘遭戕傷。畫畫,成了他唯一逃避現實與煩惱的伊甸園。


    不久,其弟妹相繼出生,多病的母親靠做點針線活來維持一家人的生計。

    身為長子的李鏗正在讀初中,目睹孱弱的母親拖著沉重的家庭之舟蹣跚而行,弟妹餓得哇哇啼哭,他只能含淚棄學打工,幫著養家餬口。

    李鏗曾說過:『那年我才16歲,去硯坑時,書包里裝滿了書。』

    麻子硯坑位於肇城外30里,坑洞狹長彎曲,幽暗潮濕。

    採石工們躬腰鑿石,揮汗如雨。

    小李鏗精瘦的身子骨,拉著上百斤重的硯石,匍匐前行往洞外拖……

    冷月如鉤,爛柯山被黑夜吞噬。

    師傅們如雷鼾聲和羚羊峽輪船汽笛的悲鳴,不絕於耳。

    李鏗每晚都加班,替師傅們磨利幾十把鋼鑿,以備次日使用。

    忙完回到工棚里,一燈如豆,展卷苦讀,天文地理、歷史人文、工藝美術……他都如饑似渴地學習。

    炎夏酷暑,山蚊叮咬;數九寒天,北風襲骨。

    周大人少年時的述志詩,成了他在逆境奮進的勵志名言。

    也是他十多年後第一次創作國禮,獲得靈感突破的契機。」

    「這個人的經歷也的確是坎坷,唉,當年那個時代,真得是讓人有些唏噓啊。」

    蕭峰銳嘆了口氣。

    他並未經歷過那個時代,不過祖輩上是經歷過的。

    那是一個複雜的時代,不可能簡單說好或者壞。

    「後來呢?」

    女孩子總是會有些同情心,對於李鏗後來的發展,自然非常關切。

    「經歷磨難,許多人可能見不到彩虹,不過李鏗是幸運的,他後來投師學藝,吹盡黃沙始見金!

    一年後,李鏗進入肇城市工藝廠,被肇城端硯界領軍人物羅星培收作徒弟。

    在三年學徒期里,李鏗給硯石鑿大坯、平底、圍石、做花、打磨、拋光……羅星培教他使用不同的刀具,

    作深刀、淺刀、斜刀、細刻、線刻、縷空、通雕等技法。

    李鏗第一次在硯石上設計的《丹鳳朝陽》圖案,興高采烈地拿給師傅看,卻換回一盆冷水:「布局不合理!」

    羅星培指出應修改之處,並用劉禹錫的《浪淘沙》「千淘萬漉皆辛苦,吹盡黃沙始見金」來勉勵他。

    於是,李鏗牢記師傅的諄諄教誨,想起詩中淘金女的艱辛,他熬夜設計,反覆琢磨造型與布局藝術。

    1971年,李鏗被派到廣省工藝美術培訓班脫產學習3個月,其藝術素養得到了提升。

    李雄才的學生畫家李國華,時任肇城工藝廠的廠長。

    李雄才經常來廠里給工人講課。

    李鏗憑著父親與李雄才是昔日同事的關係,深得李雄才的教誨。

    端硯製作要『因石構圖,因材施藝』。

    李鏗又從徽省歙硯、甘省洮河硯、晉州澄泥硯等大師們的作品中得到借鑑。

    1972年初,該廠開採到一塊優質硯石,圓形胭脂火捺,直徑達13厘米。

    有老師傅提出:大火捺似銜山的夕陽,可制《百鳥歸巢硯》。

    而李鏗則建議:「這設想與石品貼切。但常言道:『鳥倦還巢』,『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百鳥歸巢,難現生機,有沒落之感。」

    「鏗仔,你認為該怎樣設計呢?」在眾人追問下,李鏗直抒己見:「近日國府下發了周大人簽署的關于振興工藝美術的46號文件,中國工藝美術界的春天到來了。

    依我看,那大火捺酷似噴薄而出的紅日,將它做成『百鳥鳴春』硯,表達『萬物復甦、欣欣向榮』的主題。」

    福利色色漫畫,你懂的!(記得自備紙巾)長按複製xlmanhua搜索>搜狗閱讀網址:



第四四二零章 一代硯師  
北域神燈作品:  
類似:  雷武  神級修煉系統  神級插班生  重生1990之隱形富豪  重啟全盛時代  

加入書籤

書頁/目錄

搜"鑒寶秘術"
360搜"鑒寶秘術"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