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節交叉管理(1 / 1)
對於蘇聯僱傭軍的武器,剛開始的時候,國內爭論也是非常厲害的,很多人感覺給他們原來蘇聯軍隊的武器就可以了,如果他們的那些武器出了問題的話,全部給他們換上毛瑟98k和捷克式輕機槍,這就已經是非常照顧他們了,但是也有一批人說了,在我們的僱傭軍內部,只有蘇聯和日本的僱傭軍戰鬥力夠強,如果能夠給他們配備半自動步槍的話,那他們的戰鬥力肯定會成倍的增長,但這個提議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還是毛遠山說的那句話,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不過當ak47步槍在全軍推廣的時候,這個反對的意見好像降下去不少。
毛遠山在華夏高層會議上發表了自己的意見,按照毛遠山原來的想法,不管這些僱傭軍給咱們多大的幫助,最終都是不能夠提升他們的武器的,但現在咱們面臨的是整個世界的挑戰,雖然華夏也有一部分盟軍,可是看看華夏的盟軍都有什麼人呢?要麼是被華夏打敗了的國家,要麼就是原來是殖民地的國家,他們的力量可以說是可有可無的,只有一個日本算是發達國家,但華夏打日本的時候把他給打狠了,整個日本的大部分財富都毀於戰火了,對於這場戰爭並沒有多大的幫助,所以這個時候提高僱傭軍的武器,就變成了提高戰鬥力的首要手段。
經過毛遠山和國防部的努力,這條法案終於算是通過了,現在蘇聯僱傭軍和日本僱傭軍的手上,使用的都是加蘭德半自動步槍,不過他們每個人手中的武器彈藥並不是很多,只能夠堅持一次高強度的戰爭,這也是有些不相信他們而已,畢竟咱們大家原來還是敵人呢,不能你說你效忠我,我就相信你,那是一種十分傻的行為。
在蘇聯和日本僱傭軍當中,毛遠山要求了一個很嚴格的比例,那就是1:10的比例,也就是說十個蘇聯軍人當中,必須得有一個華夏的人在裡面,後來華夏軍隊拆分太多,嚴重影響了原來軍隊的戰鬥力,所以毛遠山就做出了另外一個決定,那就是50個人當中必須有一個華夏軍人,但是十個蘇聯軍人當中,必須有一個日本軍人,十個日本軍人當中必須有一個蘇聯軍人,說白了也就是把你們給混起來,你們也就沒有辦法密謀什麼樣的事情,同時明確的告訴各國軍隊,如果有舉報謀反的話,我們可以給你重獎,如果知情不報的話,那可就連坐。
在這條法案剛剛實行的時候,的確是兩國軍隊都非常的不適應,蘇聯和日本人也是世仇,當年的日俄戰爭還是在華夏的領土上打起來的呢,所以雙方不可能會變成朋友的,就現在這個時候來說,能夠讓他們在一個鍋里吃飯,這就已經是相當不錯的事情了,雖然在隊伍當中的那一個單獨士兵會受到排擠,但是毛遠山也沒有那麼多的工夫管他了,只要是能夠起到互相監督的作用,這基本上也就行了,至於合適不合適的,現在戰爭都已經火燒眉毛了,還有那個時間去考慮這個嗎?能夠把這兩支僱傭軍控制在手中,這就是毛遠山現在最想做的事情。
當初很多人都說僱傭軍隊會出亂子的,但是毛遠山執意要這樣做,下面的各級將官們也只能是照做,這就是毛遠山權威的表現了,保安團自從成立那天開始,跟毛遠山這個人的私軍也差不多,如果不是毛遠山要培養大家民主的氣氛,恐怕也不會有那麼多的功夫在國會當中扯淡。
經過了兩三個月的試運行之後,軍隊當中並沒有爆發多麼大的亂子,反而是很多人適應了這樣的生活,就算自己的隊伍當中多一個蘇聯人,日本人也不會說什麼的,甚至雙方還會開始有交流了,畢竟大家都不是冷血做的,每天抬頭不見低頭見的,雙方之間總得有所交流吧,要不然的話到了戰場上應該怎麼辦呢?難道在戰場上雙方也是這個樣子嗎?如果你需要人家的幫助呢?
兩個步兵師的蘇聯軍隊耀武揚威的走過了這一段路程,他們所有的一切都被蘇聯偵察機給拍到了,今天偵察機也納悶兒了,莫非華夏方面的飛行員集體換成新兵了嗎?這邊都已經是拍完照片發完電報了,華夏的戰鬥機才從遠處趕來,而且並沒有把它給擊落,只是給了他一些教訓而已,偵察機也就拖著受傷的飛機回自己的基地了,今天的一切都顯得有些奇怪,但是飛行員卻沒有想那麼多,只是想著自己回去應該好好壓壓驚,差點兒都回不來了。
這一組照片被迅速的送到了駐軍司令那裡,駐軍司令一點都不敢延遲,用最快的速度送到了史達林閣下那裡,他們這裡距離前線已經不是很遠了,如果華夏方面採用裝甲進攻的話,幾百公里的路程也是非常容易的,萬一到時候華夏方面來一次閃擊戰,蘇聯地區可真的是抵擋不住的,在莫斯科和波蘭之間雖然是有很多的軍隊,可這些軍隊到底是個什麼情況咱們都明白,前線的將官把這個消息發回去,也是希望史達林能夠用自己的影響力給盟軍司令部發電報,讓盟軍司令部那邊給他們更多的支援,比如說坦克和反坦克火炮什麼的。
在倫敦的會議上,史達林可以說是非常的不舒服,因為蘇聯國際地位的下降,倫敦會議上的各位大佬都沒有鳥他,所以回到莫斯科之後這個傢伙都是不順氣,現在突然間又接到了這樣的電報,史達林簡直是有些驚恐了,這些人不是要去進攻德國人嗎?怎麼突然間要來進攻老子呢?而且還是直插莫斯科。
「快…快…給我接盟軍司令部…」史達林閣下現在已經是害怕的說話發顫了,這也難怪了,現在這個時候了,真的是到了兵臨城下的時候了。
第四百三十九節交叉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