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七節大戰前的寧靜(1 / 1)
對於蘇聯戰場,國內付出的也實在是太多了,除了每年往蘇聯戰場運送軍隊之外,國內這邊的各種農產品也是儘量供給蘇聯戰場,導致其他戰場的供極品,可以說是下降非常快,雖然各處都沒有說什麼,但是短時間內還可以靠軍官的壓制,時間長了,你可是管不住士兵的嘴的,這也是毛遠山想要快速結束蘇聯戰場的一個主要原因,一旦全軍上下的士兵,因為這個事情鬧騰起來,那就不是一個能夠壓制住的事情了,所以說現在也到了決戰關頭,不僅僅是蘇聯逼著自己進行決戰,也是自己逼著自己進行決戰,要跟蘇聯來一場轟轟烈烈的勝負。
國內方面的老百姓雖然還沒有說什麼,但是很多人站在鐵道旁,就有些不解了,每天從這裡運往蘇聯的各類物資一輛接著一輛,根本就沒有停歇過,原來的時候,經常可以傳來戰勝的消息,但是現在呢,已經足足有很長時間沒有傳來戰勝敵軍的消息了,因為現在雙方處於拉鋸戰當中,雖然保安團的武器裝備占據領先,但是蘇聯的人數占據領先,真的跟蘇聯進行到這個份上,想要短時間內結束是不可能的事情,必須得打持久戰了,可是打持久戰對於華夏來說是得不償失的,所以毛遠山才想著借一次決戰來解決這種被動的情況。
在蘇聯的將軍們一個又一個戰死的時候,西多夫將軍表現出了他自己的優勢,那就是戰場上逃跑比較快,所以當其他的將軍戰死的時候,這傢伙都還好好的活著,史達林閣下實在是找不出別人了,只能是讓他成為前線的總指揮了,從一個政治委員,變成總指揮,這絕對是質變。
最要命的就是西多夫將軍,曾經是總指揮,後來因為犯錯,變成了政治委員,現在算是官復原職了,對於西多夫將軍來說,他真的是不想在這個位子上多干,他比較喜歡政治委員的位置,可是現在前線缺少將軍,只能是讓他先頂上了,這半個月下來,乾的還是非常不錯的,手中的陣地並沒有丟失多少,雖然每天死的人不是少數,今天1萬,明天8000呢,可是對於整個蘇聯來說,那又能怎麼樣呢?只要是陣地沒有丟,傷亡就是一個數字,咱們這邊報一萬傷病員上去後方就會給他們運來兩萬的新士兵。
「報告將軍,我們發現了一些奇怪的事情,華夏人今天竟然是沒有對我們展開進攻,連普通的炮擊都沒有發生。」西多夫將軍正在享用她美味的早餐,這跟華夏的普通士兵吃的是差不多的,就是麵包就著牛肉罐頭,這可是美國人支援給他們的牛肉罐頭,赫魯曉夫曾經跟美國人說過,如果沒有牛肉罐頭的話,恐怕蘇聯人是打不贏勝仗的,所以從美國加緊運來了大量的罐頭。
西多夫將軍有些不高興的看了一眼這個傢伙,誰也不希望自己吃飯的時候被打斷,尤其是沒有炮聲的早上,自從自己來到西伯利亞之後,這樣的早上,一個巴掌都能數得過來,本來想著好好的吃一頓早餐呢,沒想到又來了新的情況,不進攻難道不是好事情嗎?難道非得等著華夏人每天往自己的陣地上扔炮彈嗎?真是不知道這些士兵是怎麼想的?
「派出偵察兵了沒有,以後再跟我匯報這個消息的時候,早早的就把偵察兵給我派出去,可能是因為華夏人的後勤出現問題,也有可能是因為他們的大炮出現問題,比如說維修什麼的,一定要弄清楚了再來跟我報告。」西多夫將軍一邊說,一邊朝著指揮室過去,其實他自己也很清楚,最近一段時間,華夏有些反常,進攻並沒有之前的時候那麼猛烈了,往往都是稍微試探一下就回去了,這讓西多夫感覺到有些不對勁,他在猜測華夏好像是準備一場大規模的戰役。
「報告將軍閣下,我們的偵察兵都已經是出去了,而且有一部分已經回來了,根據他們的偵查報告,並沒有發現華夏人有後勤問題,在他們的後方,我們已經安插上了咱們的間諜,每天通過將近40列火車,最近這幾天也是這樣,運送的東西也跟前幾天一樣,並沒有什麼差別。」副官一成不變的回答道,好像這傢伙臉上就沒有什麼表情一樣,每次說話的時候都是一副撲克臉。
「看來我們的華夏朋友是準備來一場大規模的戰役了,命令我們下面的士兵,這幾天絕對不可以放鬆警惕,同時給莫斯科發電報,告訴他們華夏人的動向,並且給史達林同志直接發電報,讓莫斯科的人都清楚,一旦華夏進攻的話,咱們現在的兵力是很難抵擋住他們的,至少給我們加配50萬的援軍過來,而且得是裝備精良的。」聽到這個數字,下面的軍官都傻眼了,其實是他們不了解莫斯科統帥部的運作方式,西多夫將軍就是從那個地方過來的,所以他十分清楚應該開出什麼樣的數字來,當你說要一百萬人的時候,那裡最多能夠給你70萬人,甚至50萬人,現在張嘴要50萬人,那裡能給你派來20萬人就不錯了,如果你敢張嘴要10萬人的話,估計最終也就是給你幾萬人,這是莫斯科統帥部一貫的做法,所以必須要獅子大張嘴。
剛開始的時候,外面作戰的將軍們不熟悉這個,所以他們需要多少軍隊,就跟統帥不提多大的要求,當西多夫將軍開始操作這個事情的時候,大家基本上也都明白了,所以蘇聯統帥部那邊經常會出現幾百萬軍隊的缺口,那裡的軍官也明白,下面其實不需要那麼多士兵,只是這些將軍們謊報軍情就是了,現在雙方把這個事情都當成一個潛規則了,除了這些,新來的軍官會驚訝一陣子,其他人什麼都不會說的。
第四百九十七節大戰前的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