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記錄 |

三百八十八 吐谷渾攻略(1 / 1)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

    侯君集失魂落魄的離開了李二陛下的書房,一路上看到侯君集的人都覺得很奇怪,以往無論什麼時候看到侯大將軍,侯大將軍總是昂著頭,挺著腰杆,氣宇軒昂,說的難聽點就是一副囂張的模樣,所以平素無論在什麼地方他的人緣都不太好,人們怕他,所以不曾親近他,他自己也沒有這方面的意識,直到他萌生出了想要做宰相的想法之後,發生了改變。

    讀書,學習,彌補早年的缺失,立志要成為一個出將入相的國家重臣,繼而成為一個青史留名的英才人物,讓萬人敬仰,讓後人銘記,但是現在一切都已經成為泡影,李二陛下大怒之下下令削減他二等公爵位,降為三等公,削減食邑三百戶,罰三年俸祿,削去參謀總部總長職位,回到家中面壁思過,看情況再決定今後的處置!

    這是李二陛下自貞觀年以來對跟隨著自己起家並且參與了玄武門之變的老臣子第一次下狠手,以往李二陛下對於這些功勳舊臣稍微的囂張跋扈都會容忍,但是這一次,卻把視為心腹的侯君集給收拾了,一把擼到底,一點兒職位沒有留,直接把官職都給褫奪了,然後削減爵位和食邑,嚴令侯君集閉門思過,無召不得離開家門。

    這還不止,為侯君集說話的四名將軍被連降三級,褫奪爵位,打回原形,接受了侯君集的禮品並為他說話的四名文臣也被連降三級,受到李二陛下的嚴重警告,至於沒有為侯君集說話反而提醒李二陛下關注侯君集的五個人,包括蘇寧在內,沒有受到懲罰,更沒有被提起,這是獎勵。

    明眼人都看出來了,自從山東士族覆滅之後,文官力量大為衰落。而在之前李二陛下為了對抗山東士族大力扶持的軍方力量則有些太過強大,以至於在文官極其衰弱的時候,竟然有將軍直接打起了文官職位的念頭,在參謀總部成立的時候,李二陛下就明言,從今往後文不掌軍武不干政,兩不相干。軍政分開,但是在文武力量嚴重失衡的關頭,還是有人打起了干政的主意,把李二陛下定下來的規矩當成了耳旁風。

    這要是別人大概也不會讓李二陛下這樣憤怒,偏偏這人是大唐軍隊自李二陛下以下的最高統帥,參謀總部參謀總長侯君集。還糾集了幾個將軍和文臣上書請戰,意圖獲取軍功,得到宰相職位的獎勵,這樣一來,不僅僅是在挑戰剛剛確立的軍政分開原則,更是在挑戰李二陛下的權威,挑戰貞觀朝沒有朋黨的底線。

    李二陛下如何可以不惱怒?

    這一惱怒之下。好多人倒了霉,李二陛下趁此機會狠狠地敲打了一下軍方,雖然大唐需要你們,但是不是讓你們來干政的,屬於你們的權利文官拿不走,屬於文官的權利你們也別想碰!軍方的力量有些強了,一旦強大了就會有些不該有的念頭……

    李二陛下決心下一階段的政策大方向是扶文抑武,並且在這個規矩沒有完全深入人心之時。要對任何一個敢於挑戰此規則的人進行最為嚴厲的處罰,哪怕這個人是皇帝的心腹!懲治侯君集就是殺雞給猴看,告訴所有武人和文人,不論是誰,哪怕你高貴如侯君集,也照樣收拾!

    李二陛下竭盡全力的維護剛剛確立的脆弱規則的權威,李世績那兒也在竭盡全力的對付吐谷渾。面臨大唐帝國的亡國攻勢,吐谷渾上下都充滿了悲觀絕望的氣息,一開始有很多人都主張不抵抗,逃離這裡。去更西邊求生存,或者乾脆投降,反正這年頭做個大唐人也沒什麼不好的。

    但是就像曹操勸降東吳時諸葛亮說的話,別人可以投降,但是唯獨孫權不可以,天柱王就拿這個漢人典故勸誡伏允可汗,誰都可以投降,唯獨他伏允可汗不能投降,一旦投降,肯定會失去現在所擁有的全部權力,別人無傷大雅,不過是換一個國籍,大不了付出一點兒代價,可是伏允可汗降了,估計就要去和東突厥的頡利可汗去一起研習舞蹈技巧了。

    天柱王心裏面還嘀咕著,除了你,我也不能投降,否則一旦投降,肯定有人把這些年來自己推動吐谷渾做的那些事情給抖出來,到時候伏允不會死,自己卻極有可能死,所以只要有一線生機,都不能放過!哪怕為此把吐谷渾所有的男丁都推向死路!

    要是放在以前,估計他們還有西域這條退路,但是如今西域各國聯合起來要截斷他們的退路,他們除了正面迎擊唐軍以外沒有別的退路,用三分之一國土資源和人口換來的吐蕃三萬精兵也不知道能不能派上用場,反正他們國內徵發了十二萬軍隊,算上吐蕃的三萬軍隊,連在一起有十五萬軍隊,進攻的軍隊包括唐軍本部四萬人,西突厥三萬騎兵和西域聯軍六萬人,一共十三萬人,人數上還少於吐谷渾一方。

    但是無論是伏允可汗還是天柱王,都不認為這是一場輕鬆的戰爭,因為他們相信他們所面對的敵人不是靠著僅僅兩萬人的人數優勢就可以戰勝的,哪怕對方真的只有四萬人的軍隊,也不可小覷,唐軍自立國以來和外國作戰的時候,就沒有一次不是以少勝多創下奇蹟的,最多的一次也不過派遣了十二萬軍隊,但是對手卻是東突厥三十萬軍隊。

    結果不言而喻,被唐軍打得哭爹喊娘,最後三萬成建制的軍隊被一個叫做蘇寧的小將率領五百鐵騎一把火燒了個乾淨,東突厥亡國。


    所以無論唐軍軍隊數量有多少,他們都不敢小視唐軍,至於吐蕃的援軍,他們也不敢抱太大的希望,因為他們和吐蕃人交過手,吐蕃人兇狠,打起仗來不要命,可是相對於唐軍的訓練有素和裝備精良,他們每一次攻打蘭州的時候都有深刻的體會,要是面對面交戰,吐蕃軍隊還不一定是唐軍的對手。

    那應該是在沒有高原反應的情況下。

    甘肅和青海所在地地勢相對於西藏而言是低得很多了,所以軍隊徒步而上。不會受到什麼影響,但是如果是西藏的話,那樣的影響真是不小,所以才會有生活在平原上的人不能乘飛機直接去西藏的說法,否則一定會難受好多天才能緩過來,氧氣太少了。

    唐軍和吐蕃交戰失利的一大原因就是高原反應,在高原上作戰唐軍敗多勝少。而在平原上交戰雖然唐軍戰勝的次數比較多,可是吐蕃軍隊依然不弱小,下了高原,吐蕃人的平均戰鬥力平添三成。

    只是這個時代沒有人重視而已,但是蘇寧來了,就不會有這種事情發生。蘇寧已經決定建議李二陛下設立一支專門針對吐蕃人的軍隊,拉上高原進行適應性訓練,適應之後才能和吐蕃人對戰,否則一定會吃虧,為了這個,蘇寧還準備了很多關於高原反應的說辭來說服李二陛下,給這個科學盲補補課。

    但是在青海和甘肅地區作戰的話。憑藉蘭州地區的府兵和中央衛戍軍的強悍戰鬥力,沒什麼可怕的,所以李世績率軍在蘭州補給整軍之後,就氣勢洶洶的殺向吐谷渾,同時派人傳令西突厥兵馬從北向南突擊吐谷渾腹地,牽制其快速機動的騎兵軍隊,重點是避免與之進行大規模騎兵決戰,而要充分利用騎兵機動性牽制其更多數量的軍隊。為正面的唐軍進攻減輕壓力。

    至於西域聯軍,李世績沒有抱太多的希望,只是命令他們團成一團緩緩推進,遇見小規模抵抗就消滅之,遇見大規模抵抗就與之對峙,不要魯莽與之進行大兵團交戰,否則很有可能吃虧;接著李世績派人去當地羌族地區尋找党項羌族人作為大軍嚮導。和蘇寧估計的一樣,當地党項羌族首領拓跋赤辭親自前來和李世績交涉。

    交涉的內容也和預計的差不多,關於前隋失信和他們對唐軍的不信任,這讓李世績對蘇寧的預測能力感到驚訝。這就是傳說中的決勝於千里之外?也因此李世績更加重視蘇寧的擔憂,將李道彥死死的看住,沒有給他獨自統兵的權力,只是讓他率軍跟隨自己的中軍前進,同時與拓跋赤辭歃血為盟,贏得了拓跋赤辭的信任。

    拓跋赤辭對唐軍表現出了友好的善意,為唐軍提供了部分糧食和草料,並且派熟知山路和小路的人給唐軍做嚮導,李世績隨身帶著的縱橫司探員在這種情況下用最快的速度繪製出了這一帶的大概地圖,充實了唐軍資料庫里的資料,並且為李世績搭建作戰沙盤爭取了便利,李世績很快就下令建設作戰沙盤,準備研究戰術。

    根據研究,這一帶的地形是西高東低,也就是說唐軍看上去走的是平緩的路,實際上是上坡路,就兵法而言,對於唐軍來說這不是好的戰場,吐谷渾人居高臨下反而更加占有優勢,而唐軍仰攻則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李世績就開始致力於尋找小路和吐谷渾人的設防希望穿過吐谷渾人的防線而突襲之,這樣就可以縮小傷亡。

    吐谷渾對於大唐的軍隊也相當戒備,在派遣了三萬騎兵北上迎擊西突厥三萬騎兵之後,吐谷渾集中了五萬人的精銳軍隊向著東邊出發,準備找到唐軍與之決戰,統兵將領就是吐谷渾第一猛將遲允,而背後的西域聯軍則由天柱王率領兩萬軍隊和吐蕃三萬援軍一起去對付,伏允可汗率領兩萬精銳留守國都,隨時支援或者逃跑。

    這個戰略還是不錯的,但是面對著李世績這樣一位名將,這個陣容則有些不太奢華,遲允的確是一個勇猛善戰打遍吐谷渾無敵手的將軍,但是大唐這兒也不是沒有能征善戰的將軍,而且伏允可汗太小看了李世績,李世績的武藝或許不算太厲害,但是他的智謀和戰策,遲允是拍馬不及。

    吐谷渾這場抵抗從一開始就註定要失敗了。

    貞觀七年十二月初三,李世績率領軍隊在庫山和遲允率領的吐谷渾五萬精銳相遇,雙方展開激烈戰鬥,戰鬥中,唐將蘇定方表現搶眼,親率一支千人馬隊衝進吐谷渾防禦圈中,將之攪的七零八落,數次接近遲允中軍,遲允心懼,狼狽逃竄,卻被蘇定方一箭射死了坐下馬匹,引起混亂,被李世績抓住機會大軍壓上,一舉擊潰吐谷渾之抵抗。

    第一戰,唐軍大獲全勝,斬首八千有餘,俘獲六千餘,蘇定方一人斬首敵將十三員,遲允僥倖逃脫性命,率領敗軍後退數十里,依著地勢紮營,不再出戰,李世績率軍追擊,眼看地勢不利,未曾發起強攻,遂紮下營寨,等待戰機,同時遣人向李二陛下報告此戰的勝利情況。

    只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有些出乎李世績的預料了。



三百八十八 吐谷渾攻略  
御炎作品:  嘉靖攻略  東漢末年梟雄志  明之光  蘭芳  萬曆1592  靖康雪  啟明1158  
類似:  美劇大世界裡的騎士  神級插班生  獵戶出山  白夜浮生錄  

加入書籤

書頁/目錄

搜"貞觀攻略"
360搜"貞觀攻略"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