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末將願帶三千輕騎搶回張大人遺骸(1 / 1)
測試廣告1 弘治帝一向注重邊軍,大明天子坐鎮京師,為的是什麼?
還不是一句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隨夢小說網 www.suimeng.co
弘治皇帝是認真的,自從登基以來,就開始鞏固邊軍,任用兵部尚書馬文升,不斷改革兵制...但因積弊年深日久,雖然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主了明朝軍事力量的衰弱的趨勢,但如果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其實也只是杯水車薪。
關於這一點,弘治皇帝與內閣大臣們也都心知肚明,否則對於韃靼小王子對邊境的不斷騷擾,便不會一直採取防守為主的策略了。
但如今不同,得了張秀槍炮製造工藝,錦衣衛、東廠的人馬已經最先完成了更新換代...大規模裝配火器營,起初連內閣都不知曉...後來還是裝配規模大了之後,才瞞不住了。
主要動用的銀兩是皇帝的內帑以及張秀從江湖上斂來的不義之財,等全新的神機營裝配完畢之後,軍制的革新已經是不能阻擋了。
土木堡之變,讓作為主力部隊的京軍損失殆盡,為了拱衛京師屯兵制就變成了募兵制。
募兵制的戰鬥力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要強過屯田兵,但有個隱患...軍隊不僅吃朝廷的高額軍餉,而且非常容易形成「只知道將帥,不知朝廷」的現象。
京師守衛還好,畢竟都在皇帝的眼皮子地下,地方上的部隊非常容易就會淪為私兵,形成地方割據。
弘治皇帝為了保持軍隊戰鬥力,京軍還是以募兵為主,衛兵為輔,地方上依舊是恢復舊制,設立少量衛所,邊軍則是以營兵為主,算是募兵與衛兵並行之舉。
對於軍制的種種改革,無非就是為了增強軍隊的戰鬥力,如今又了張秀帶來的長槍大炮...弘治皇帝非常的敏銳的察覺到了這將會是一次偉大變革。
向來「聽話」的弘治皇帝,這次也不聽閣老們逼逼叨了,源自骨髓里就不安分的朱家血脈終於開始覺醒,自號為聖天皇帝大元帥,統領五千錦衣衛、三千東廠幡子作為親衛,率五軍、三千以及神機營共計三萬八千人馬,御駕親征。
四朝「宰相」徐溥頭都磕破了,依舊是不能阻止弘治皇帝御駕親征之決心,氣的大罵張秀與曹正淳為奸宦,是蠱惑皇帝的亂臣賊子...連帶著隨軍出征的兵部尚書馬文升也被噴的體無完膚。
罵累了之後,最終只能是長嘆一聲:「老臣恨不能年輕二十歲,與陛下同征韃靼!」
眾人鬨笑,心說老頭也是想要上戰場了...正統年間土木堡之變時,老大人也就是二十多歲,恰逢國難,自然是有一股拳拳報國之心,如今國力強盛,自己卻因年邁而只能留守京師,這心理落差便體現出來了...眾人紛紛安慰老大人放寬心,弘治皇帝更是說,留守京師總理朝政舍老大人其誰?且等他們凱旋歸來就是。
土木堡之變是皇家之恥,弘治皇帝深以為然,朱家從馬上奪取天下,怎能自廢武功,將看家本領都忘記?他生出御駕親征這個念頭並非一時上頭,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一雪前恥!
韃靼小王子,其實就是元朝滅亡後,北元分裂形成的韃靼部落的主要首領,被明朝人稱為小王子,相當於大汗,如此前的遊牧民族一樣,經常進犯明朝的北部邊境。
孛兒只斤·巴圖孟克,鐵木真的第十五世孫,六歲便登上汗位,又用了六年正式親政,尊號為「達延汗」,先後征服衛拉特部、亦思馬因、火篩、亦卜剌,統一漠南蒙古,可謂是「蒙古帝國」的中興之主。
巧了。
弘治皇帝也是大明帝國的中興之主,聽了張秀對巴圖孟克的介紹之後,更打定了注意要跟巴圖孟克一較長短,腦子裡幻想著兩軍陣前,雙方擺明車馬,中原大帝與漠北汗王縱馬提槍決戰於兩軍陣前,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當為史書上的一段佳話。
當然...弘治皇帝也就是想想,能讓他御駕親征已經是內閣大臣以及尚書們看在他勤政多年的份兒上格外「開恩」了,真要是提刀上陣決鬥,隨行來的「閣老」怕是少不了給他來了血諫的橋段...頂不住。
大同府,明九邊重鎮之一,轄的長城東起鎮口台,西至鴉角山,全長330多公里,這次韃靼寇的就是此處。
弘治皇帝穿著金燦燦的鎧甲,指點江山,揮斥方遒...麾下各路總兵與衛所指揮使,一個個也都聽得熱血沸騰,恨不得直接打去韃靼的老窩,也來個封狼居胥,勒石燕然。
功勳是武將的立身之本,以前皇帝不在,朝廷給的令就是以防禦為主,可這一次不同啊...御駕親征,這麼大的動靜,連太原府幾個衛所的兵都調過來了,顯然朝廷的家底殷實了,能支撐他們遠征一次漠北了,總不能只是韃靼一直打他們...如今正盤算著如何搶主攻,反打回去,也在韃靼的地盤上耀武揚威一番。
皇帝來之前,他們已經跟敵寇有過幾次交手,互有勝負,但這都是開胃小菜...韃靼小王子此番率領五萬鐵騎南下劫掠,起意圖恐怕更多是在試探大明的深淺。
「朕欲於敵決戰黑河灣,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弘治皇帝指著地圖上一個的位置,正是韃靼大營目前所在,這裡是大明的疆土。
「決戰?」
眾人聞言一驚,心說:皇帝膽子可不小啊,一來就要決戰...
「陛下不可!」兵部尚書馬文升急忙出言勸解,道:「我等大軍初到,尚未修整...而且尚且不知賊寇軍情,萬不能貿然出擊!」
馬文升領軍多年的老將,上馬能武,下馬能文,弘治皇帝對其還是非常倚重的,否則這一次親征也不會把他帶在身邊兜底。
但...這一路上,他跟重領錦衣衛的張秀不止一次探討邊疆軍情。張秀作為「陳大將」的關門弟子,閒著也是閒著,便將一些戰術戰略講給了弘治皇帝聽。
其中就包括集中優勢兵力,以及利用韃靼尚且不清楚槍械威力的先機,於其決戰與黑河灣,一戰定勝負。
當然,也有獨立團的傳統技能:先誘敵,在打伏擊,最後正面破敵。
還有更大膽的,主動讓韃靼包圍了自己,然後弘治皇帝率領大軍再將韃靼合圍,來一次「山崎大隊」沒能完成的中心開花戰術。
張秀本是口嗨,沒想到弘治皇帝認真起來了,認真思索之後,覺著最後一種風險太大,雖然張秀說得信誓旦旦,但他不會冒這個險;第二種,花里胡哨,看似一環扣一環,但他認為贏得不夠痛快;還是決戰黑河灣,畢其功於一役更讓他血脈沸騰,正面擊潰敵軍,名留青史啊!
張秀雖然沒來得及指揮一次大型戰役,但也是從戰場中殺出來的,從獨立團道新六團沒少跟鬼子硬碰硬,也算是「常勝將軍」,如今麾下五千錦衣衛全都裝配上了兩廣總督府同款的步槍,甚至還有幾挺衝鋒鎗與機關槍...若非皇帝不放人,他甚至敢領著這幫人打一個戰術穿插,來一個四度「黑水」,拷貝經典。
槍械的出現,被稱為是騎兵克星,遊牧民族至此逐漸淪落為附庸,不是沒有道理的。
而且錦衣衛這幫凶人,就算是沒有槍械,單論武藝也不再韃靼鐵騎之下...雖然對槍械的熟悉程度稍遜神機營一籌,但他們的戰鬥力目前絕對能排第一。
「報!」
正在皇帝想著如何用張秀與他研究過的戰術,來說服這些將軍的時候,門外有士兵來報:「張大人率領錦衣衛斥候在九龍溝遭遇三千韃靼正在劫掠百姓鐵騎,張大人摔軍迎敵,掩護百姓轉移,下落不明!」
「傳令,調集五軍營前去支援!」皇帝直接下令。
「張秀身邊帶著多少人?」
「一個百戶所。」
「全軍集合!」皇帝急了。
下面的將領也是面色複雜,一般情況下,他們遇見劫掠的韃靼鐵騎都是繞道走的,如今聽到張秀為了一個村的百姓,就領著一百錦衣衛沖了上去...可嘆,可敬。
大同右衛指揮使心說:是條漢子,可惜了。
然後對著要調集全軍前去營救張秀的皇帝拱拱手,道:「陛下,來不及了,一百對三千...毫無勝算,此時怕已經是全軍覆沒了。」
玉林衛指揮使也出班,沉聲道:「陛下,末將願帶三千輕騎搶回張大人遺骸。」
多少算是個心意。
馬文升也皺著眉頭,說實話,他是挺看好張秀的,畢竟在哈密的時候二人就有過合作,張秀的能力超群,死在這裡...卻是可惜了。
但他也不算是白白犧牲,最起碼能夠讓皇帝認識到打仗不是過家家,所謂慈不掌兵...
如此想著,他也準備走出來準備諫言時——
「報——」
眾人扭頭去看,看到一個錦衣衛提著一隻腦袋大步流星,入帳之後單膝下跪,將頭顱往上一舉,大聲道:「錦衣衛於兔毛川設伏,全殲韃靼三千騎兵,這是韃靼頭領薩西哈的首級!」
嗯???
眾人睜大了眼睛,剛才醞釀的悲憤情緒,頓時凝固。測試廣告2
第一百三十四章 末將願帶三千輕騎搶回張大人遺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