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死生是道(二更)(1 / 1)
談陌瞬間渾身發寒。
這手掌冰冷,帶著徹骨的寒意。
他眼疾手快,一不做二不休,用力掀開了棺材蓋,然後就看到,棺材內有一具死狀可怖的屍體,這屍體瞪著眼,滿臉的怒容,但卻沒什麼其他動作。
「這位才是寇金生前輩,那麼我剛才燒掉的……」談陌看著這具屍體,一下子有了猜測。
剛才他所燒掉的,恐怕只是這位棺材裡的正主,弄出來的障眼法。
不光是他,就連那位老者,都被它給騙過去了。
談陌看著這具滿臉怒容的屍體,看了一眼陽光,心裡頭頓時有數了,這位這會兒多半是被陽光壓制的不敢動彈。
於是,談陌索性憑藉御物之力,再手腳齊用,將這具屍體給拖了出來,越是到外面,這具屍體就越是掙扎,不過掙扎的動作非常緩慢,猶如慢鏡頭一般。
所以最終,談陌還是把這屍體扔進了火堆。
這具屍體就要難燒多了,而且燒的特別慢,前後半個時辰燒下來,都還有一些殘留。
談陌走進屋內,將棺材內的一本書拿了出來。
棺材內只有這一本書,而且包裹的特別嚴實,里三層外三層,打開來後,發現是寇金生的回憶筆記,裡面記了不少他遇到的事情,然後和這些事情的相關推測,其中就有那個古怪寨子的具體地址。
隨後,談陌找到了他想要找的。
「余嘗遇一鄉下商賈,此商賈熱情招待,才知其有事相求。聽其道來,才知其非常人,早年參與過鎮壓五魔胎。推杯換盞,聽其說當年詳情。此商賈早年為一反王府中的下人,而那次的魔胎鬼母,是此商賈的戀人,反王府內的一名丫鬟。」
「鎮壓魔胎之後,此商賈貪心作祟,怕那反王府內的金銀被抓,就從鎮壓魔胎的金佛上取下一部分,偷偷帶走。靠著這一部分金佛金身,此商賈賺了一個萬貫家財。正當其準備迎娶第五房夫人之時,卻開始做起了噩夢。」
「每天夜裡,他都會夢到當年府內的那名丫鬟,被那丫鬟質問為何不救她?長此以往,商賈精神恍惚,備受折磨。」
「事關魔胎金佛,余不敢插手,只是給他備了一些安神藥物便離去。余後來猜測,魔胎恐怕鎮壓不了幾年就會再現。而魔胎鬼母,恐怕是會出現兩位。」
這篇記敘的最後,有提到那商賈的住處,和那商賈的名字。
騰騰縣,林富貴。
將名字記下,談陌就準備走了,但隨手下翻的一頁,讓他一下子站住不動了。
這一頁上記錄的,是那位老者。
「不知不覺,余隨師叔,定居山水歸已有些年頭,初時驚悚,而後習以為然。每逢夜裡,定可見到老先生與人把酒言歡,余聽師叔所言,老先生已經活了百多年了,身子骨至今健康,修行之人如此,也算是一種長生了吧?」
這些話只是寇金生的些許感慨,卻看得談陌猛然間意識到了什麼。
然而這個念頭一閃即逝,談陌剛想去深思,卻怎麼也想不起來了,只好將這本書收好,然後走了出去。
他記得回來的路,一路走去,等到了他之前遇到老者的地方,卻發現之前那家鋪子,這會兒已經不知所蹤。
談陌略作停留,便繼續往前走,很快見到了出口,正要出去,卻看到一個佝僂老者慢悠悠走著。
談陌走上前去,和這佝僂老者相遇,這佝僂老者倒是先衝著他微微一笑,點了點頭,然後用手指了指喉嚨,發出嘶啞的聲音。
談陌明白,這位是在和他打招呼,並且表示自己不能說話。
「小僧明無焰,見過劉老先生。」想起之前老者的話,談陌雙手合十,明白過來這位是誰,就回了一禮。
然而,聽到談陌這一句話,這原本面容和藹帶笑的老者,卻是突然臉色大變,目光閃爍,然後轉身就走。
談陌見到這一幕,想開口喊住這位老者,但還是放棄,然後立即走出了這座縣城。
談陌往雲頂峰走去。
那座孤峰,一眼就可以望見。
走了約莫半個時辰,談陌這才來到雲頂峰的底部,這兒有條河流,而王妃的那艘寶船就停在這兒。
船上的侍衛見到了談陌,就跳下來一人,說道:「小師父回來了啊?王妃和王爺上山去了,明兒才回來。」
「郡主呢?」
「還在船上,說要和小師父一塊兒去,我已經讓人去通知郡主了。」這侍衛回答道。
「多謝。」談陌雙手合十,他瞧著這侍衛的巴結樣,心裡頭頓時明了,看來他這小郡主身邊大紅人的身份,基本上算是摘不掉了……
小郡主過了好一會兒才出來,邊走還邊打哈欠,看樣子是睡了下午覺,才剛起來。
從船梯上走下來,小郡主一蹦一跳的到了談陌面前。
「小木魚,你的事情辦好了呀?」
「小僧已經辦好了。」
「那我們上去吧,爹和娘在上面等我們了。」小郡主說道。
「是。」
兩人便沿著石台階往上走,這一路上,每走十幾步台階,就可以見到兩名侍衛,一直到雲頂峰上的山莊。
難怪那些侍衛和侍女如此放心,讓小郡主跟著談陌走上去。
到了山莊門口,這山莊裡的僕人立馬就將兩人迎了進去。
看著這山莊,談陌好奇,問道:「小鈴鐺,你知道這山莊裡住的是誰嗎?」
「好像是爹的一個朋友,蓮花大師也認識的,聽娘說,他們三個當年的關係還都很不錯。」小郡主想了想後說道。
這山莊不大,說著話,就已經到了這座山莊的客廳,而此時,王妃和滕王,在和一名明顯是山莊主人的中年男子閒聊。
這中年男子一身道袍,似乎是一名道士,這會兒他正在說話,只聽他說道:「道無拘,凡事是道。道無常,凡物是道。」
「道無形,凡變是道。道無生,死生是道。」
「物在道中,變化陰陽,顯千變萬化。」
「事在道中,理通陰陽,呈諸般因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