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記錄 |

第七百八十四章 模式的勝利(1 / 1)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

    第七百八十四章模式的勝利

    二月一過,江南大地上就忙碌開了。

    農人們開始收拾畜欄,溝渠,從豬糞坑裡挑出糞肥,整固田坎,翻耕田土,追肥……

    蜀中移民雖然地里種著油菜,卻也不能閒著,也得去邊上圩田幫短工,沒辦法,地太多了,僅僅靠當地移民,實在是種不過來。

    同時蜀中移民還要給他們帶去優良的種植習慣,先進的種植工具,有了地窗秧房這玩意兒,溝壟里的秧苗可以提前下播,長得比往年更加茁壯。

    十個蜀中移民的圩田,和十個兩浙路移民的圩田,整整四萬畝地,是蘇油搞出來的試驗田。

    其中三分之一種小麥,四月收穫前在麥壟間作棉苗,等到麥子收穫後,麥田變成棉田,實現一年兩收。

    三分之一種油菜,四月收穫後種中稻,同樣實現一年兩收。

    剩下三分之一,還是老模式種早稻,但是育秧時間提前,同樣能調配兩季。

    要實現肥力充足,就必須堆肥,好在淘泥本來就是這幾年的工程任務,將漊港內的淤泥淘出來就已經很肥了,加上青草,糞肥,可以堆出不錯的農家肥來。

    至少十幾年內,土地肥力都輪不到上化肥的地步。

    每種一年後,還可以換種苜蓿或者豆子,也是積累氮肥的途徑。

    不過這些是後話了,現在光挖泥堆肥,都是苦活。

    但是人的心氣兒足了。

    蘇少保給了咱一片旱澇保收的肥田,不賣了命的種上,那就是失了德性。

    人離鄉賤,加入到移民隊伍里來的人,首先都是有各種各樣無奈的原因;

    其次都不是懶人,都是有想法敢幹的人。

    通過後世的經驗,蘇油知道,這種人,只要給他一片能夠自主的土地,他們就能發揮出最大的能動性。

    這是移民們第一次覺得這日子有奔頭,第一次堂堂正正為了自己活!

    不僅僅壯勞力的男丁,就連婦女,老嫗,老翁,都加入到這場波瀾壯闊的大建設中來,燒水做飯後還得下田。

    家中大些的娃子,他們還要負責養雞,趕鴨下塘,還要領著弟弟妹妹們煮豬草餵豬。

    蘇油直接下令給各地軍隊,兩浙路的軍人,必須心繫百姓精忠報國,因此農忙時節幫助百姓搶收搶種,是軍人們應盡的義務!此次新軍擴編,就從支農模範當中選拔!

    有了軍隊的加入,太湖周邊的大建設,更加熱火朝天。

    不過蘇油也沒有薄待他們,每人每天三百食料錢,和開荒的民工們同工同酬。

    當兵的也需要未來,蘇油對王中正大言不慚地宣稱,這叫做勞動改造,易經伐髓,接受勞動人民再教育。

    醜話先說在前頭,今後的兩浙路,肯定不需要這麼多的軍人,教育不過來的,那他們面臨的就是專業淘汰!

    淘汰下來的軍人幹什麼?還不是種地?所以現在學習種植技術,也是為自己將來轉業打好基礎做好準備。

    最開心的是章惇和蔡京,思想工作做到位了,大家的未來都有了希望了,這倆貨的工作一下子就輕鬆了下來。

    加上報紙把控輿論宣傳,兩浙路,就如同蘇油曾經履任過的每一個地方一樣,陷入了一種狂熱建設的情緒當中。

    所以當晁補之拿著汴京漏勺出生的來信奔至的時候,蘇油真挽著褲腿和張麒一起拉犁呢。

    這也是江南特色,水田鬆軟,即使沒有牛,靠人力翻耕拉著尖角曲轅犁,兩人一天也能翻耕兩畝地。

    一戶人家,四十畝地翻完也得小一個月,這還是蘇油給他們配備了最先進的堅犁的情況下。

    蘇油已經看到了收穫季節時的麻煩。

    然後幸災樂禍地想像以後人力資源更加緊張後,那些守著幾百畝良田雇不到人的豪強們的哭聲。

    看來江南的水牛要漲價了,得通知四通組織提前著手畜牧業……


    三月插秧也是苦活,萬幸的是蜀中早就發明出了一種「秧馬」

    秧馬就像是一艘小獨木舟,上面有筐子裝秧苗,人可以坐在上面進行插秧工作,無需彎腰站在水田裡插秧了。

    饒是如此,等到兩浙移民的地耕完,蜀中移民的油菜又該收穫了。

    蘇油看著滿眼豐碩飽滿,已經三分之二轉黃的油菜莢,感覺全身上下沒有一個細胞不在喊痛,痛哭一場的心都有了:「老子這是造了什麼孽啊……」

    李老栓趕過來給蘇油定性:「少爺你就不該是種地的人,何必逞這個強嘛。」

    劉萬春領著安和圩的鄉親們也過來了:「少保,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你白日裡務工,夜裡還要批閱公文,太操勞了。如今永安圩幫我們栽種好了水稻,該輪到我們來給給永安圩鄉親們收菜籽了!」

    蘇油也覺得自己最近的確有些過勞:「是逞不了強了……那我換個工種,給大家管理後勤還是沒問題的。」

    指揮村里支起幾口大鍋,有蘇少保指導的大鍋菜,讓鄉親們一致豎起了大拇指,少保他早就該幹這個!這才是他的正經活!

    大鍋菜也有大鍋菜的做法,炒菜做大鍋是香不了的,必須是燉菜,紅燒菜,黃燜菜才地道。

    油水要豐足,滋味要濃郁,一斗碗米飯澆淋上一大勺澆頭,那滋味……嘖嘖嘖……

    蘇少保做菜那是指定浪費不了一丁點的,比如一頭豬,除了鬃毛牙齒蹄殼骨頭,剩下的只要是肉,他就能給你料理成美食!

    四月,菜籽收完,永安圩里開始蓄水翻耕,中稻的種植又開始了。

    村頭的水車大油坊開始運轉了起來。

    類似後世爆米花筒,不過放大了很多倍的大炒缸,將油菜籽放在裡邊轉動炒制,節省了大量的人工。

    炒制好的油菜籽,需要冷卻,磨粉。

    磨粉之後的菜籽沙,還要上大鍋,蒸製大半個時辰,才能提高出油率。

    之後放入圓柱形的鐵桶當中,鐵桶下方側面有細密的小孔,用來出油。

    然後就是初榨了。

    如今有了液壓設備,通過壓強原理,一個水車坊也能得到足夠大的壓力。

    這套裝置,第一次榨油,就能榨出百分之七十的油料,然後將菜籽餅取出重新粉碎,再次蒸製進行復榨,才能將油料完全榨取出來。

    出油率比傳統手工榨油坊高出太多,而且不費人工。

    剩下的就是純菜籽餅,這是絕佳的飼料添加劑,魚,禽,畜都用得。

    第一鍋菜籽油榨出來,整個永安圩上都飄滿了菜油的清香!

    「哈哈哈哈哈……」

    蘇油得意至極的笑聲,傳遍了整個村落,用李老栓的話說,少爺這是樂顛了!

    這可不光光是一點油料的問題,這解決了太湖流域開發模式最大的瓶頸——滿足各方利益的問題!

    浙江移民沒油菜不用管,以蜀中移民的永安圩來舉例,兩千畝地,丁均四十畝,戶均兩丁,就是二十五戶人家。

    兩千畝地圍出來,成本往高了算,按一貫一畝計,需要投資兩千貫。

    加上戶均十貫的農具種子房屋之類的補貼,永安圩要達到讓移民拎包入住的標準,共計需要兩千二百五十貫。

    四通商號將這些通通承攬了下來,其實成本比這個要低得多。

    然後以土地上第一季油菜作為收益,按一畝地出油百斤計算,就是二十萬斤菜油。

    就算菜油價值只有香油,茶油的一半,五十文一斤,這裡也是一萬貫的收益!

    刨去前期投入,四通將獲得七千七百五十貫的利潤!

    這才特娘的又得面子又得里子!

    當然實際收益率不可能做得到這麼高,還有諸如管理成本等各項支出。

    但是利潤空間就在那裡擺著,四通並沒有賠本賺吆喝,有足夠的動力刺激商賈們投入到蘇湖土地開發中來。

    這就是模式的勝利,兩浙路轉運司,真的能夠做到不花朝廷一文錢,僅僅利用民間力量,將太湖開發這事情給辦下來!



第七百八十四章 模式的勝利  
二子從周作品:  葉輕眉的故事極夜黎明  回到山溝去種田  末世:黎明效應  黎明效應  重生之乘風而起  
類似:  史上最強鍊氣期  御天武帝  幸運古神事務所  諜海王牌  深淵歸途  

加入書籤

書頁/目錄

搜"蘇廚"
360搜"蘇廚"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