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記錄 |

第五百四十五章 一石三鳥(1 / 1)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

    金陵城,皇家別院。筆硯閣 www。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一大票的帝國重臣齊聚一堂,而這些大楚帝國的重臣上首方向,羅志學端坐在龍椅上靜靜聽著臣子們正在商討事務。

    這是一場以五年發展計劃為核心內容的御前內政會議,除了軍方將領外,所有文官體系里的御書房參務大臣、協辦大臣悉數參與。

    會議開始後,就和最近一年的絕大部分御前會議以上,羅志學都是端坐在上方,大部分時候都是聽著臣子們在相互討論甚至爭論,而他自己基本不開口發表什麼意見。

    羅志學很清楚,自己是一個皇帝,整個帝國的掌舵人,自身的影響力太大,隨便一句話就可以決定帝國的大政策走向。

    而越是如此,羅志學也就越是謹慎。

    畢竟他也只是普通人出身,哪怕是擁有後世的一些基本常識,但是很多東西卻是只了解了一些表面。

    很多事情他以為是好的,能做的,但是時代不一樣,實際情況也不一樣的情況下,貿然實施就會出現水土不服的問題。

    有些他以為不好的,沒必要的政策,但是經過眾多臣子們的分析辯論後,卻是發現還挺不錯的,實施起來效果也很好。

    就和去年制定教育一系列發展計劃的時候一樣,羅志學本來想著大規模開辦各種公辦學校,把民間裡的諸多私塾也收歸為官辦,儘可能的提升用於啟蒙,初等教育的學校數量。並統一教材,統一招聘老師,統一待遇等。

    基本上,他就是嘗試著把後世的公辦教育體系給移植過來。

    但是在部分地區進行了試點嘗試後卻是發現沒那麼簡單,一方面是根本沒有出現預料中的大量孩子報名上學的情況……哪怕是學費已經很低了,甚至貧困家庭或成績優秀者還可以申請免除學費,絕大部分家庭,尤其是窮人家庭依舊不把孩子送來上學!

    因為這樣會導致他們家中缺少一個老動力……並且這個勞動力還要繼續吃喝……

    學校雖然學費很低,但是依舊要學費,而且吃喝也得自己承擔。

    如此一來,絕大部分窮苦人家的家庭都不會把孩子送去尚需餓,哪怕免費……

    農村家庭里,幾歲大的孩子已經可以做力所能及的活了,而七八歲那都是小半個大人了。

    下地翻土除草收割挑抬……一樣都不能少。

    別說十七世紀了,哪怕是而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那都是所謂的現代社會裡,但是絕大部分農村家庭的孩子,依舊得一邊上學一邊幫著家裡干農活,小小的肩膀上扛著本不該屬於他們承擔的重量。

    大楚帝國的新式教育政策進行試點的時候,就出現了這麼尷尬的問題,投入了一大筆錢,把學校建好了,老師招聘好了,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到頭來發現卻是沒幾個學生來報名上學……來的那些,也是本來就上私塾的學生!

    沒學生來報名是一方面,還有一個難題是官辦教育太花錢。

    因為是普及型教育,雖然沒有完全免費,但也只是象徵性收一點學雜費而已,這點錢根本不足以維持學校的運轉。

    畢竟各種校舍以及辦公設施要花錢,而一個普通塾師變成了有編制的從九品教育官員,薪資待遇也會變得更高。

    這一進一出,就意味著這些官辦學校都需要官方財政持續輸血,而且是大輸血!

    作為試點的一個上等府都還好,財政有錢,倒也能勉強支撐下來,但是另外兩個試點的中等府以及下等府可就撐不住了。

    沒有上級財政的大力支持,他們連官辦學校的計劃都無法啟動……

    而如今大楚帝國正處於百廢待興階段,大量的財政資金主要是被用於工業發展、農業發展,水利道路橋樑等基礎設施建設上,很多地方因為地方財政困難,連常規官員的薪資都無法發放,更別說擠出來大筆錢用於廣辦官辦學校了。

    資金上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以往這些民間大量存在的私塾,其實相當多一部分都是地方的士紳大戶們資助設立的。

    這些士紳們出於名望或其他什麼心思辦這些私塾,可沒想著賺錢什麼的,反而是往裡頭倒貼錢。

    官府把這些私塾接過手來,等於就是代替士紳們出錢……

    人家士紳一看你官府接管了,自然不會繼續往裡頭砸錢,反正又沒撈不到名聲了,還砸錢辦教育幹啥?本老爺的錢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啊!

    三個府的新式官辦教育試點折騰下來,錢花了不少,但是學生也沒能增加多少……怎麼看都是虧到姥姥家了。

    通過這事,羅志學算是徹底明白了,很多後世看似挺不錯的政策不一定適合當代!

    這可是十七世紀,不管是生產力還是人們的觀念都和後世有著巨大的不同。

    就現在的大楚帝國,根本沒有條件搞普及型的官辦義務教育……

    經過這事後,後來羅志學就很少直接腦袋一拍搞照搬後世的政策了,而是選擇了另外一個方式,那就是提要求,給臣子一些思路,再讓臣子們自己去琢磨!

    他的臣子們,才是這個時代土生土長的人,他們比羅志學更加了解當代的各種情況。

    而經過眾多人進行討論,分析利弊的時候,羅志學也能夠從中得到一些自己想要的東西,然後再選擇自己想要的某個結果。

    簡單來說,以前的羅志學要求自己提,事情也自己做……

    但是現在,羅志學只提要求……至於怎麼去做,那是臣子們的事!

    而經過這麼一轉變後,羅志學發現自己處理各項政務的效率大幅度提高,並且制定出來的各項政策也更加完善,效果更好。

    試點官辦義務教育失敗後,經過朝堂眾多臣子們的集體討論,最終拿出了的一個改善方案進行實施,以達到羅志學所提出的要求。

    羅志學提出的要求很簡單「儘可能的提升識字率,尤其是年輕一代的識字率!」

    他也沒設定什麼具體的數值,因為設定數值就要涉及到統計……而且還是全國範圍內的大統計,那工程量比普及教育還大……

    因為統計工作的困難,其實羅志學直到現在,依舊不知道自己的帝國到底有多少人口……只能是有一個大概的數據,七千萬左右!

    而這七千萬里了有多少識字的,多少初通文墨的,有多少是無地農民,有多少是自耕農,有多少是士紳大戶,有多少城池人口,有多少是農村人口等等,通通都沒個準確數字。

    而推論的一些數據也都是偏差極大。

    比如農林部遞交的數據現實,全國人口裡,百分之九十五都是農村人口,只有百分之五的人口是城鎮人口,並且這百分之五人口裡,半數以上還是生活在集鎮上。

    但是巡警部遞交的數據,和農林部偏差的數據極大,他們認為全國的城鎮人口應該達到了百分之十左右。

    這兩個部門遞交的數字,偏差足足一倍呢……

    為了搞清楚自己的帝國到底有多少人,子民們的識字率水平,生活居住地等基本的人口信息,以便後續的政策制定和施行,羅志學去年的時候已經下令以巡警部為主導,其他各部門大力配合,各級地方衙門引導宣傳,建立起全國人口戶籍檔案,並依託戶籍檔案統計人口數據。

    但是這是個大工程,沒幾年時間根本搞不定。

    大楚帝國現在連一個基本的全國人口信息都不知道,什麼識字率就更不知道了,只能是依靠抽樣推斷,比如選擇某一個地方進行調查,然後作為代表數據。

    只是這些數據也不靠譜……

    比如識字率,在江南地區的識字率根本無法代表其他地區的識字率…

    江南讀書風氣盛行,識字率比較高,而其他地方則是要差的多,而這些差的多的地方里,彼此差距也比較大。

    因為缺乏詳細的數據統計,以至於現在羅志學看帝國的各項情況,像是帶著一副度數不匹配的眼睛走路,看啥都是只能看個輪廓,想要看仔細些根本不可能……

    制定政策的時候,也只能是儘可能的把尺度放的更寬鬆一些,不會把數值定得太死,給下面的官員們留下一些空間,也給民眾們留下一些空間。

    免的霧裡看花的時候,把目標定得太過超前,而下頭的官員們為了達到目標不顧民生瞎幾把高。

    去年搞教育政策的時候是這樣,現在搞農業政策也差不多是這樣。

    羅志學可沒說非要糧食增產到多少多少,開荒多少多少之類的……因為他現在連全國的糧食總產量都不知道,總耕地數量也不知道,可開發的耕地就更不知道了……

    沒有詳細數據作為支撐,他隨口來個定死的目標,這定低了,下頭的官員一看,不用幹活也能做到了,於是就天天躺著看花遛鳥了…。

    把目標定高了,下頭的官員一看,哎呀媽,這目標太高了,無論如何也達不到了,那這麼辦?瞞報虛報唄……總不能告訴上頭我沒完成任務吧,別人一個個都是滿嘴胡話達到了目標,就你老老實實說沒完成目標,這不是找死嘛!

    虛報瞞報都還算好的,就怕有些人為了達到目標,不顧民生搞各種極限操作,比如為了增加糧食產量強迫農民,以超出耕種能力大量開荒種地,最後搞出一地雞毛!

    因此,這一次搞農業發展計劃的時候,羅志學是沒有給臣子們提過太詳細的目標的。

    甚至關注點都是說要達到開荒多少土地,增產多少糧食,而是重點關注農業生產的恢復、修建灌溉設施這些。

    土地,其實有的,尤其是長江以北的各省里,因為天災人禍,很多地方都是十室九空……

    但是人沒了,土地卻是還在的……


    這也就導致了很多地方,尤其是北方地方現在是地廣人稀,大量土地因為人口缺乏而被迫拋荒。

    只不過北方很多地方之所以變成地廣人稀,除了人禍這一因素外,天災也是一重要因素。

    比如河南、安廬、江北三省,因為黃河、淮河匯集,可謂是一年一小澇,三年一大澇,一些險要河段幾乎年年決堤!

    別說什麼五十年一遇,一百年一遇這些極端天氣了,就算是正常下雨也會發生洪澇。

    而這些受到洪澇影響的地方,其農業生產非常的困難。

    此外,受到洪澇影響的可不僅僅是淮河、黃河流域……之所以說他們,只是因為它們比較具有代表性而已,實際上在很多地方,甭管南方北方,洪澇都是非常常見的事。

    這是因為這年頭的灌溉防洪設施基本為零……拋開黃河淮河這些不說,一些小地方里的小河流,當迎來一場暴雨後,也極有可能淹沒沿岸的村莊和耕地!

    而一旦乾旱,那麼就得等死!

    而這些零零碎碎的洪澇或乾旱,雖然只是局部發生,往往影響也不大,但是架不住全國各地都有,而且數量極多啊!

    這總量一上來,這些看似零碎的各地天災,給整個帝國所造成的傷害,比黃河泛濫大多了!

    這也是大楚帝國把基礎灌溉防洪設施的建設,作為農業發展計劃的重點內容。

    大楚帝國將會通過中央、各省府州縣各級財政撥款,用於各地的灌溉防洪設施的建設。

    而進入計劃的第二年,資金已經開始下撥,眾多地區已經掀起了各種防洪灌溉設施的建設。

    而值得注意的是,帝國大規模在各地修築各類防洪灌溉設施,還帶來了一個之前預料之內的結果。

    那就是大量的基礎設施工程,帶來了大量的工作機會!

    這些工作機會,能夠讓過去幾年的他天災人禍里失去了家園,苦苦掙扎求活的流民青壯們活下去。

    而這,也是大楚帝國其他諸多部門們,對五年農業計劃里花錢眾多,搞各種耗資龐大的基礎設施建設的緣故。

    因為大規模修建防洪灌溉設施,這本來就是大楚帝國官方以工代賑,用以恢復統一後的民生穩定,避免出現大規模流民的手段之一。

    順帶眾多地方的一些貧困家庭青壯,也能夠趁著這個機會在農閒的時候賺取微博的工錢,雖然這個錢很少,但是在農閒時候,閒著也是閒著,而且閒著也得耗費家裡的糧食不是……

    還不如去工地上賣一賣力氣,賺點口糧錢。

    大楚帝國官方修建這些基礎設施,那是一石三鳥,既是為了發展農業,也是為了以工代賑,順帶還能促進建築相關行業,比如採石,木工等行業的發展呢。

    一場御前會議里,臣子們經過討論,羅志學首肯之後,初步敲定了後續的一批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計劃。

    其中就有規模宏大的淮河-黃河防洪灌溉建設任務,計劃將會在未來幾年內,對淮河流域以及黃河中下游流域,主要是河南、安廬、江北三省的地區的一些危險河段進行防洪堤修建、加固,並把一些容易堵塞的河道進行改道拉直,制定泄洪區等等。

    初步目標是要徹底扭轉黃河淮河流域,年年都發生洪澇的情況。

    羅志學沒指望著通過幾年的建設,就一勞永逸的解決淮河、黃河流域的泛濫問題,甚至都沒指望過能夠扛過一些大洪水,短時間內這是不現實的,一口飯吃不成胖子……

    他要求很低,對於民眾們而言甚至說得上是低微,那就是別年年都洪澇啊……

    不能每年一到雨季就洪澇,就算要洪澇,也要等到五年一遇的洪水再洪澇啊!

    按照計劃,上述三省的淮河以及黃河河段,將會計劃小型工程六十六項,中型工程十三項,大型工程一項。

    而大型工程就是洪澤湖防洪工程,包括繼續修建洪澤湖大堤,設立泄洪區,擴大洪澤湖的汛期蓄水量。

    因為黃河早年改道奪淮入海的緣故,也就導致了每年雨季的時候,洪澤湖的水量就會暴漲,進而威脅到周邊地區。

    為了確保運河通暢,為了保護周邊地區的民生安全,這才有了歷朝歷代,尤其是以明朝為甚大規模修建洪澤湖大堤。

    大楚帝國因為定都南方,同時海軍強悍並大規模採用海運,對運河的依賴倒是沒這麼大,但是依賴不大不代表就可以放棄幽杭大運河。

    同時江北地區的民生也需要保障,因此這防洪大堤還需要繼續修。

    整個洪澤湖防洪工程,準確的說是第一期工程,預計將會投入白銀八百多萬兩銀子,由多級財政平行分擔,預計四年內完工。

    等完工後,洪澤湖的蓄水防洪能力將能夠進一步提高,至少不會出現現在這樣每年下場大雨就提心弔膽,五年十年一遇的大水就大規模洪澇的情況出現。

    而這一項重點工程,除了文官系統方面參與外,軍方也會參與。

    當然了,並不是說軍方會直接投入作戰兵力,楚軍的正規軍數量也不多,而且都挺忙的,哪怕是乙等師也不可能大規模調取當勞工使用。

    但是,大楚帝國在統一戰爭過程里,俘虜了大量的前明軍隊士兵,編成了大量的屯墾營、建築營或運輸營等從事勞作,但是依舊屬於軍事化管理的機構。

    這些戰俘們因地制宜或屯墾,或進行基礎設施的建設,這洪澤湖防洪工程里,預計也會投入大量的軍方管理的戰俘組成的建築營。

    等完成這第一期工程,這個建築營的投降士兵的服役期基本也就結束了,到時候剛好可以直接解散,讓降兵們回家返鄉。

    淮河-黃河防洪灌溉工程,如果第一期搞定的話,可以讓沿岸數百萬人口脫離年年洪澇的困苦,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

    對此,羅志學非常的重視,從資金到人員安排都是親自過問,確保計劃順利實施不出現什麼大問題。

    至於一些小問題,那就是無法避免的了,讓下頭的人自行處理就是。

    ——

    當遼東地區的東擄人陷入滅國危機的時候,恐怕是怎麼也想不到,這邊楚蠻子投入十幾萬大軍,耗費巨資和他們打仗的時候,還能夠在後方搞這種大規模的工程。

    他們如果知道了,恐怕下巴都要掉下來……這楚蠻子到底那裡來的這麼多錢。

    東擄人是無法理解大楚帝國的財政收入是有多麼的強悍的!

    估計也無法理解大楚帝國里的第一大機構不是其他,而是稅務部……雇員最多,經費最多,行政效率也最高,同時還擁有自己的武裝力量。

    強悍的稅務部,確保了大楚帝國的財政健康,在維持大規模對外戰爭的時候,還能擁有大筆資金用於內政建設。

    這些,皇太極估計是無法理解的,就算是能理解,但是也無法在他們東擄內部施行!

    因為這種程度的稅收制度,是需要在一張白紙上進行的,對舊有利益體系進行全面的打破後才有可能實施。

    而東擄人的政權其實前後也有幾十年了,內部早已經完成了利益的分配,形成了穩固的利益體系,這個時候想要改……那是不可能的。

    同時,這也是羅志學從一開始就用最鐵血的手段強行推廣各項新政策,尤其是農業政策和稅務政策的原因。

    而不是說等到穩定下來後再進行。

    因為一旦穩定了下來,新的利益階層生成,並且和舊利益階層進行了共度互換後,那麼就別指望著推行新政策進行利益分配了。

    必須再一開始是時候就強行推動,直接依靠槍炮和刀劍去推動。

    改革……是不可能改革的,自古以來改革的難度都非常大,而且屬於吃力不討好,一個搞不好好還會把帝國拖入深淵。

    所以,羅志學就不打算玩什麼改革……縫縫補補這種事他幹不了,沒那能力,更沒那魄力!

    他能做的就是把舊有的全部推倒,然後在廢墟上建立新的利益體系。

    而這,對於造反起家,手握數十萬大軍的羅志學而言難度更小,過去幾年的情況也是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前明時期,明王朝的一些有志之士想要干點啥都會遭到大量的反對,最後不了了之,尤其是稅收這一塊上,朝廷要拿他們士紳的錢,那可難了!

    但是在大楚帝國……士紳大戶們交各稅可積極了!

    你要問為什麼?難道這些士紳們天生是好人,打心眼裡擁護大楚帝國嗎?

    開玩笑……你要從他們口袋裡掏錢,人家哪能願意啊!

    至於不願意為什麼還交,而且還交的這麼積極。

    原因也很簡單,不肯交稅的都被殺光了……

    biu

    biu。biu



第五百四十五章 一石三鳥  
雨天下雨作品:  北洋梟雄  重生08:從山寨機開始崛起  凡人尋道  清末梟雄  大當家不好了  大道之爭  山溝皇帝  
類似:  柯南里的克學調查員  走進不科學  美漫之手術果實  都市極品醫神葉辰  

加入書籤

書頁/目錄

搜"老子就是要當皇帝"
360搜"老子就是要當皇帝"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