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記錄 |

第三百七十章 南北新政(一)(1 / 1)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

    1690年12月底,山東萊州府,胡志剛剛剛結束了一次疲憊的旅程。

    這趟旅程的起點是海州港,終點則是東岸重要商港膠州港。這趟旅程表面上看起來無甚出奇之處,畢竟現在東國與清國已經開放邊境,展開互市貿易,一個清國人前往東岸境內也沒什麼,只要有路引就行。但如果這個人此番前往東岸境內並不是為了做生意,而是為了考察世情,並順帶帶回一些受控的書籍呢?那樣事情可就有點意思了哦。

    胡志剛是胡庸的堂侄,跟在他身邊很多年了,一貫精明伶俐。因此這次馮瑜起意要派人到登萊,胡庸便推薦了他的這個堂侄,讓他帶了兩個人,攜了一些銀兩,乘坐一艘經海州前往膠州的荷蘭商船,最終抵達了東岸境內。

    「胡爺,您要的書都在這裡了。放心,這些書報都是東國公開出版,可以隨意看,不會有人來干涉。至於您要的那批**,小人也已經準備好了,就在碼頭那邊,只待您離開時取走了。」胡志剛坐在軟塌上,剛剛喝完一杯茶,略略解了些疲乏,聞言立刻嘉許道:「老陳,辛苦了。胡某回去後定然會稟明師爺,不會薄了你的功勞的。」

    「那小人謝謝胡爺了。」一位賊眉鼠眼的中年人聽後立刻笑著說道:「小的就不打攪您了,碼頭那邊還有一批貨要清點下,您慢慢看,小人先告辭了。」

    胡志剛含笑將此人送出去後,便伸手拿過了一些書報,翻看了起來。他是讀過書的,而且還讀過不少年,只不過因為無法取得功名,不得不離開老家投奔族叔混口飯吃。這些年他跟在胡庸身邊東奔西跑,京里待過,地方上也去過,人情世故磨鍊得比較出色,對萬事萬物也有自己的看法,因此這會在拿到下面人提供的書報後,立刻津津有味的翻看了起來。

    「唔,這段有些意思。『舊制度就像保存在密閉古墓里的腐朽屍體,一旦接觸外界新鮮空氣,就必然要解體……』」胡志剛一邊喝茶,一邊對這些書報上的內容評頭論足:「這話怎麼越讀越像是在影射我大清國呢。舊制度的消亡,唉,很多東國書籍里都在談這東西啊。不過,咱大清國不也是在改麼?不合適的,改一改,總會合適的。」

    「清國之茶廠管理不善,產量低下。各廠之官方督辦與私人股東之間矛盾甚深,時常爭鬥,此謂舊體制不適應新生產力關係……」讀到這裡,胡志剛一下子精神了起來,待讀完後,他又顯得很是泄氣。

    作為胡庸胡師爺的得力幹將,胡志剛也參與過一些經濟事務,對鄰近州縣的一些事情也有所耳聞。這篇報道應該說的是響水茶葉公所利用官督商辦模式,搞茶葉生茶、包裝、運輸、銷售,與東國茶葉展開競爭的事情。

    這大概是好幾年前的事了。當時一度搞得紅紅火火,與東國茶葉展開了聲勢浩大的商戰,吸引了很多荷蘭商人跑過來拿貨,很是擠占了不少東國茶葉的市場份額。只是好景不長,在看到這些廠子紅紅火火,企業日進斗金之後,一些人就眼紅了,然後開始了激烈的內部傾軋,如同歷史上上演過無數遍的同類曲目一樣。

    另外,遭到了重擊的東國人迅速調整了過來,他們一方面加強企業管理,改進生產技術,用更好的產品質量以及更穩定的交貨能力贏得了客戶的青睞;另一方面,他們也通過與荷蘭東印度公司利益交換的方式,重新簽訂了穩定的商業合同,甚至於,他們還拉攏了一些英格蘭商業到寧波去看貨,一下子就將市場主導權再度搶了過去。


    就這樣,外部需求降低,內部人事撕逼不斷,清國茶葉公所的官員也換了一整茬,曾經商站的豪言壯語成了一個笑柄。現在響水的茶葉加工廠們,基本上是低調了很多。新上任的茶葉公所官員們頻繁拜訪幾個大商人,與他們一同商討對策,看看該怎樣才能重振聲勢,畢竟現在大清國非常需要白銀啊。

    「管理不善、技術落後、品質參差不齊,唉,怪不得鬥不過東國人,這差距確實不可以道里計。」看到東國人的報紙上洋洋自得地數落清國茶產業的不是後,胡志剛的心裡頓時有些不是滋味了,但卻也覺得人家說得有道理。如此看來,馮大人在海州大力推行並以身作則的新的工作作風是很有必要的,很多事情,就是管理不行,就是給那些庸官劣吏給壞掉的。

    「襄陽堤路長,草碧柳枝黃。誰家女兒臨夜妝,紅羅帳里有燈光。雀釵翠羽動明璫,欲出不出脂粉香。同居女伴正衣裳,中庭寒月白如霜。賈生十八稱才子,空得門前一斷腸。嗯,好詞,好字,詞意境美麗,字也是難得一見的佳作。李大哥,這幅《襄陽曲》可務必要送給我,好回家裱起來,細細賞玩。」武昌黃鶴樓上,活躍在順國湖廣地區的兩位大買辦李難先、張紹宗二人又相聚了,只聽張紹宗又說道:「浪漫、率真、純情,如詩如畫,蕩漾著一股青春的美麗。李大哥寫這首詞,是很欣賞湖北的民氣嘍?」

    「嗯。」李難先丟下了手裡的毛筆,點了點頭,道:「湖北民智直好義,不事誇張。人好鬼神,尚勁悍,知恥負氣。戶尚詩書,士安誦讀。衣冠藪澤,琵琶多餘飯甑,名士多餘鯽魚。此等上好天府之地,我等若不抓住機會,做出一番事業,豈不可惜了?」

    說實話,李難先剛才那番話對湖北的評價那是相當之高了。他讚揚湖北人民聰明、直爽,急公好義,知恥後勇,同時也堅韌能戰。而在文化方面,作為繼承楚文化核心的湖北又書香遍地,文化繁榮,名人雅士甚多。這話當然有誇張的成分,但同時也清晰地體現了已經在湖北投入巨資的李難先對這方水土和人民的看好,他覺得以湖北的基礎,未來如果能夠好好經營發展的話,那麼是可能成為大順的經濟重鎮的。

    東國人強於技術、強於管理、強於制度,這些東西,難道湖北人民無法學習了解嗎?李難先很顯然不這麼認為,他固執地認為,只要朝廷支持,地方官員不搗亂,他又能得到一些實權人物的保駕護航的話,是肯定可以做出一番大事業的。而這番大事業,同樣也可以倒過來繼續推動順國思想的解放,進而帶動經濟的發展,技術的進步。

    大順有兩千餘萬民眾,帶甲之士數十萬,若是武裝了東岸人的輪船、火槍、大炮,這世上難道還能有誰可以撼動他們嗎?大順是志在統一天下的,李難先固然是東岸人的買辦,但從內心深處的傾向來說,他還是希望順國能夠定鼎中原,然後把東國人趕下海,統一漢地,恢復盛世中華。

    而這,就要靠他們一手一腳做起了!大發永航運字號目前已經漸漸走上正軌,從黑水訂購的幾條船也已經陸續到貨。李難先給自己定下的第一個小目標就是,搶奪部分被東岸人把持的長江航運業務。大順的貨由大順自己人來運,這樣能節省寶貴的金銀硬通貨,同時還能發展自己的運力,可謂一舉多得。

    另外,像李難先、張紹宗這種曾在東岸長期生活的買辦們,對於像制茶、紡織之類的新技術也比較了解,從東岸人那裡學到了不少知識和技術。因此,他們現在在湖北、湖北等地開辦自己的茶廠、紡織廠後,就開始把這些新技術慢慢應用了起來,以提高生產效率。應該說,他們的這種嘗試還是挺有效果的,李難先在羊樓洞的焙茶廠、張紹宗在巴陵縣的紡織廠,都發展得相當不錯,單就管理水平、生產效率和盈利能力來看,也許不如東岸人開辦在寧波、登萊的許多工廠,但比起北面清國同行們開辦的那種所謂的官督商辦類企業來說,是要強上一大截的。

    而李、張二人的舉動,也帶動了順國境內其他一些商人的效仿。如今民間風氣愈來愈開放,保守勢力的聲音受到了極大的抑制,順國江西、湖南等地效仿東岸人開辦的繅絲廠(使用半機械化技術)、蛋粉廠(從東岸進口打蛋機,然後開始仿製)、磚窯廠(採用新式輪窯技術)以及制煙廠、碾米廠、食品廠、木材廠等等,慢慢變得隨處可見,這些無疑都極大提升了順國的經濟實力。

    另外最關鍵的一點就是,李、張二人慢慢發現,隨著東國遠東這邊的官員換了幾輪,他們現在對於花費巨大代價干涉中國局勢越來越沒耐心。尤其是那些年輕的新銳官員們,他們對於攫取經濟利益更感興趣,而不是會花錢的戰爭或陰謀。李難先原先沒想明白這是怎麼回事,後來通過與一些東岸官員的接觸,漸漸知道這個國家如今竟然已經有了七百多萬人口,對東方人口的需求已經不是那麼迫切的,這似乎是他們的政策出現鬆動的最主要原因。

    李、張二人一致認為,這或許就是順國的一大機會了!如果他們把遠東那幾個比較好戰的官員召回國,換成熟悉經濟事務的官員,那樣可就更好了!



第三百七十章 南北新政(一)  
孤獨麥客作品:  晚唐浮生  晉末長劍  
類似:  詭三國  櫻花之國上的世界末日  生生不滅  天降鬼才  斗破之無上之境  

加入書籤

書頁/目錄

搜"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360搜"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