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邀寫一篇不算歷史網文教程的歷史網文科普(1 / 1)
這一篇事出有因,有資深讀者在問,所以我就在此作答。與本書劇情沒有任何關係,也不針對任何讀者,任何作者,任何作品。
如果對上號了,那只能說明我分析得是對的,與其他事情無關,我也不會承認,所以請放下無關的猜想。
…分割線…
有很多讀者都在說,某某書,小白文,侮辱智商。某某書,作者傻逼,把讀者當傻子等等。
這樣的話呢,先不去說對錯如何。首先問一句:為什麼很多讀者會這麼說?
如果不找原因,那麼就不可能有問題的答案。
所以現在我就能分析一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問題:為什麼很多歷史文看起來,既不「歷史」,也很「幼稚」。
首先給一個前提,那就是人類接受外界信息,強烈相信視覺,並且視覺信息占到接受外界信息的極高比例。
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眼見為實」。
同意了這個前提,那麼就可以繼續看下去。如果有人非得說聽覺觸覺才是主要信息源,那就不必再往下看了。
為什麼要強調視覺呢?
因為人們強烈相信視覺信息的真實性,所以往往會忽略,很多東西是真實存在,卻又是看不見摸不著的,甚至是很抽象的。
換言之,看不見的東西,或者規律,或者事物,往往存在,甚至存在感極強!
只是因為不能直接看到,所以被有意無意的忽略了。
同意這一點的,就繼續往下看。
那麼,現在就可以切入正題。為什麼有的書,看起來讓讀者覺得「是那麼回事」,有些又會讓讀者覺得「很假,簡直侮辱智商」呢?
這一切是怎麼產生的呢?
裡面就暗藏了一個重大原則,即:現實映射原則。
這就聯繫到我一開始說的那個理論,現實映射,不僅包括可以看到的,而且還包括很抽象,不可捉摸又真實存在的。
讀者在現實中可以感受到的東西,如果作品裡可以映射,哪怕是扭曲的,那麼作品看起來就會有一定的真實感。
反之,則假的不行。
這在都市文裡面好理解,比如說寫21世紀國內文娛的,你非寫街上沒什麼車,城市裡馬路特別狹窄,人們普遍都是騎自行車上下班,那就很假。
因為讀者所知的「現實」,從書裡面「映射」不出來,那必然無法產生真實感。
可是歷史文不一樣,因為讀者是沒有去過古代的,他們也不知道「古代」是個什麼模樣,甚至還不排除以前歷史課教材因為太過粗淺,而造成了偏離歷史朝代軌跡的敘述,以至於造成錯誤印象。
衣食住行這個是古代嗎?
之乎者也這個是古代嗎?
還是說有皇帝宰相的就是古代?
什麼才叫古代?什麼才叫歷史?
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理解,把漢唐元明清的不同特徵拼湊一下,不就是「古偶」的背景麼?
古偶的背景就是古代?古風的背景就是古人了?
我看到很多讀者對所謂古偶、古風,很是鄙夷啊,不是一個兩個了。這說明讀者的認知水平是在不斷提高的。胡亂拼湊的碎片,這只能代表作者對於歷史的膚淺理解,不能說明任何問題。
因為每一個民俗,每一個古風中的細節,都有它的演化歷史,和當時的生產力,文化,時代潮流,都緊密相連。
扯遠了,我要說的是,歷史文裡面藏著沒說的,一個是「歷史背景的真實感」,另外一個是「社會運行邏輯的真實感」。
兩者是不一樣的,又是互相關聯的。
唐代以前的貴族政治有它的一套社會邏輯;而唐代以後的平民政治,又有著截然不同的社會邏輯。
這還是最基本的劃分,而類似的劃分,是多維度多角度的,一句話,很複雜,不在這裡展開。
因為歷史背景真實感缺失,所以會導致哪怕將背景換一個地方,也照樣能說得通。這個很多人都理解,我不多說,重點要說一下「社會運行邏輯的真實感」。
這是什麼意思呢?
好比說你在現實中,你是一個公司的員工,管理了兩三號人。平時對他們不錯,但這些人經常給你找麻煩。好像他們都是白眼狼一樣,有好處要拿,有麻煩甩給你。
結果你看了一本書,這本書的主角對完全不認識的人,施加一點小恩小惠,那些人居然最後都肯為主角出生入死了!
這不由得讓伱想到,你昨天早上給單位看門的王大爺一根煙,結果今天你被綁架了,王大爺居然冒著生命危險,打退了幾十個歹徒來救你。
這不是現實里的王大爺,很多親爹都做不到這種程度。
然後你會不會覺得這本書很「嚴謹」?
答案應該是很明白的,這個就是社會邏輯的嚴重扭曲。而所謂的社會邏輯,你是看不見的,這是開篇就說過的,人類過於迷信視覺信息,但是有些東西存在感極強,卻又是看不見的。
很多作者也常常忽視這種社會邏輯。
我舉幾個例子:
1、博弈最優原則:合作雙方在共事的時候,行動時只有在自身目標的前提下倒退一步,並達成共識,才會是博弈利益最大的情況。
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雙方各退一步的,才是好買賣。
好處占盡的情況,常常都是不對等的掠奪。而可以不被掠奪,卻對主角完全不反抗的人,就是所謂的「降智傻逼」,而博弈最優,才是應該追求的首選。
2、身份差距原則:任何一個群體,哪怕只有兩個人,這些人裡面也一定能按照某種規則排一個座次高下。在座次差別極大的情況下,高位者往往對於低位者有著碾壓的態勢,低位者無法反抗。
高位者對低位者差得太多,往往會採用很粗暴的手段打壓。
這個在生活中例子就多了,比如說小仙女和舔狗。舔狗經常給小仙女買早飯,好像是一種規則。可是有沒有小仙女給別的男人買早飯倒貼的情況呢?
答案是不僅有,而且還很多。這裡面就有看不見的運作規則:到底是誰求著誰,誰又想從誰那裡獲得什麼?
接著這個例子說,如果有一天舔狗成戰狼了,不想當舔狗了,那麼跟小仙女之間的博弈規則改變,甚至還能翻過踩小仙女一腳。
這裡頭就涉及到社會規則的轉變。
比如說大集團的董事長,對實習生,往往一句話就能決定去留,不必繞什麼彎子。
再比如還是那個例子,某些書裡面,主角和高位者博弈的時候,好處拿全,壞處都丟給別人,而高位者居然同意,不從主角手裡摸好處。
這就很明顯違背身份差距原則。
3、過程控制原則:任何想法,落實起來都需要一個運作渠道和運作成本。而這些往往比構想要複雜千倍百倍。
這個就不用多說了。
比如說某些書裡面在古代開銀行啊,一兩千字,銀行就開起來了。沒有官方保駕護航,沒有技術支持,沒有人力資源等等等等。失去了過程控制,就是空中樓閣。
這就好比說,明天英國國會通過新法案,宣布所有的國家資產,都無償捐贈給我,對,就是作者我本人。
請問就光這一條法令,對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
沒有,我去英國還得辦簽證,還得自己買機票。
這就是個笑話,因為我缺乏接管這些資產的渠道。當然了,這本身就是個極端例子,類比於一些歷史文中的誇張操作而已。沒有渠道,什麼都不是,這也是社會運行的基本原則。
類似的原則還有很多,都是看不見摸不到的。歷史文作者不去考慮這些社會原則,那寫出來的東西就呵呵了,對吧?
分割線
話題還可以繼續細說,不過到這裡也就可以了,看明白的讀者可以舉一反三,無須我廢話。
感謝閱讀,近期即將啟程前往新疆採風,感謝讀者老爺。一筆閣 www.pinbi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