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博望侯張騫7(1 / 1)
[第1卷]第161節:博望侯張騫7
------------
元狩四年(前119年),張騫說服了劉徹,他的建議是聯合被迫臣服匈奴的烏孫,並勸他們回歸故土,斷匈奴『右臂』。
劉徹的答覆很爽快,他任命張騫為中郎將,調撥隨從三百人,金幣布帛數以萬計,令他擇日再一次出使西域。
怪不得劉徹大方,他能下這麼大的血本,是算過賬的,前幾年對匈奴的大勝雖然讓匈奴大傷元氣,但離徹底打垮它還相去甚遠,西域諸國還臣服在它的腳下,這個龐然大物仍能源源不斷地從它的藩國中獲得補給。換句話說,切斷匈奴的補給源才是制勝之本,打打殺殺解決得了一時,卻動搖不了匈奴的國本。
所以,張騫的建議恰好與劉徹的長遠戰略不謀而合。
「出發吧,朕等你的好消息!」
張騫用力地點了點頭,一如他年輕時候的堅定。他向劉徹三叩九拜,起來之後,長安城內便響起雄壯的送行號角。
劉徹望著張騫的背影,禁不住淚眼婆娑,前次一走,君臣一別十年之久,真不知道這一次,他是否能安然回來?或許…
劉徹不敢繼續往下想,如果說衛青和霍去病是他的鐵拳,那張騫便是他的眼睛,也正因如此,他給了張騫『博望』的封號,廣博瞻望既是給張騫的,也是給劉徹自己的。
他與張騫亦師亦友,也許只有遠離朝廷的人,才能跟他成為朋友,如今望著友人遠行,劉徹竟然有絲不舍。他登上城樓,直到他的背影消失在一抹斜陽之下。
張騫始終不敢回頭一望,他知道皇上定然還站在不遠處。
張騫何嘗不留戀故土,何嘗不留戀家園,何嘗不願意留在皇上身邊,可是,再多的不舍也遠不如肩上的使命。
他一旦踏上旅途,便不會停歇。
這就是張騫,華夏民族第一個走出國門的勇敢使者。
對於第二次出使,張騫的把握更大了些,畢竟前一次是在兩眼一摸黑的旅程中行進的,而數十年的塞外生活,鑄就了他豐富的西域知識。
他可以根據動物的糞便辨別水草的方位,他也可以看著天上的雲彩得出風暴與飛沙降臨的時刻。
而且對於如何避開匈奴的哨騎,他也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但是,不管怎樣,惡劣的環境還是讓不少人倒下了,張騫的努力和經驗只是把損失降到了最低。
旅途仍然是千辛萬苦,張騫對於這些早已有所準備,他不擔心能否順利到達烏孫,他所擔心的是能否順利說服烏孫君王與大漢結盟。
一路擔心,烏孫國到了。
張騫順利地見到了烏孫王昆莫,烏孫王以單于禮接待了張騫,這讓張騫有些尷尬,後來他轉念一想,烏孫王如此屈尊降貴,除了貪圖大漢的財物,定然別有內情。
張騫順水推舟把財物賜給了烏孫王,並表示只要烏孫王能回歸故土,大漢一定會盡力照顧你們。
烏孫王面露難色,煞有介事召集大臣討論,卻東拉西扯沒有一個結論。
張騫派人暗中了解,原來烏孫國正值內亂,昆莫的子孫將烏孫國一分為三,昆莫根本不敢單獨作出投奔大漢的決策。
張騫決定留在烏孫靜觀其變,另外,再派副使出使西域諸國如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於窴、扜鰛及諸旁國。
應該說,張騫的這個決定無疑是十分成功的,從此,絲綢之路上響起了博望侯的名號。
最為關鍵的是,副使以博望侯的名義出使,與張騫前一次出使相比,這一次帶去了大量的大漢財物,讓西域諸國十分震動,與大漢通使甚至通商的熱情迅速被激發起來。
四年後,元鼎二年(前115年),張騫帶著數十個烏孫使者回到長安。
張騫的回來再一次震動了朝野,而他帶來的數十個典型的異域民族使者也造成了萬人空巷的局面。
「快看,那些人長得好奇怪啊!」
「長得奇怪,穿得衣服也很奇怪!」
「我看他們怎麼個個都凶神惡煞的,好嚇人的。」
「咯咯咯…快來看哪」
長安的百姓第一次見到異域人種,少不了爭相一睹,不過,他們不會想到,從此之後,這會成為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事情。
烏孫人同樣算是開了眼界,在張騫的引領下,他們領略到了東方大國的富庶和繁華。
元鼎三年(前114年),偉大的使者張騫病逝,年50歲。
張騫走了,他無疑是偉大的,所有探索未知的人都值得世人永遠惦念,張騫,你也如此。
劉徹沒有因為張騫的逝去終止開拓西域的策略,相比張騫,他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他要讓博望侯走過的路上,更加的繁忙和熱鬧。
他一直都是那樣做的,而且他做到了。
數年之後,那一日,萬國來朝,他最想念的人是張騫。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dubiqu.com。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
第161章 博望侯張騫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