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三章 未免太有失身份了吧;貧僧怎麼可能有反骨?(1 / 1)
嘭!
一聲震響。
卻見是一隻金缽盂從如來佛祖的手中飛出,直接罩在了無當聖母的頭上。
而在金缽盂之上,卻還有一隻如意滴溜溜的閃耀著青光,在場的眾人當然認識那如意的來歷,正是闡教聖人元始天尊的得意靈寶——三寶玉如意。
這三寶玉如意,可不是尋常之物,放眼整個三界之中,那都是一等一的頂級靈寶,屬於是讓西方二聖見到了直接眼紅的那一類。
傳聞在渾沌未開之時,混沌之中有一株混沌至寶,喚作創世青蓮。
其蓮心之處,孕育著五枚蓮子,而後盤古大神開天闢地,在混沌之氣的肆虐之下,創世青蓮被毀.這五枚蓮子便落入了洪荒之中。
似冥河老祖的業火紅蓮、無天魔祖的滅世黑蓮、觀音菩薩的淨世白蓮、以及接引聖人的功德金蓮,便是這五枚蓮子之中尚未孕育成熟的四枚,在吸收了三界的天地之力後演化。
而五枚蓮子之中,已經成熟了的那一顆,便在三界之中演化成為了三十六品造化青蓮。
其餘的四株蓮花,因為是不成熟的蓮子所孕育演化,故而只是十二品,接引聖人的十二品金蓮,更是被蚊道人吞噬了三品,如今只剩下九品,其品質更是跌落了一個格位。
但因為此蓮子在混沌之中成熟,並不曾受到三界之力蘊養,再加上其品質過高,且沒有開天功德,便為三界天道所不容,而在青蓮凋謝之時,盤古元神所化的三清恰逢其會,以自身契機牽引,將造化青蓮一分為三,蓮花化為盤龍扁拐、蓮藕化為三寶玉如意、蓮葉化為青萍劍,分別為太清聖人、元始天尊與通天教主所得。
如今這扁拐被太清聖人留在了人教之中,與崆峒印一同鎮壓人教氣運;青萍劍原本是被無當聖母掌控,而後落入截教三代傳人李白的手中.至於這三寶玉如意,自封神大戰之後,便再也沒有在人間顯靈,卻沒想到竟然是在南極長生大帝的手中。
而且現在被南極長生大帝用來偷襲無當聖母,幸虧是被如來佛祖識破,並以金缽盂及時抵禦,否則無當聖母恐怕不死也要重傷。
也是因為這三寶玉如意一向都是白鶴童子執掌,故而無當聖母也確實沒有防備。
白鶴童子乃是闡教大師兄南極仙翁的弟子,乃是闡教三代大師兄,一向都是作為仙童跟在元始天尊身邊兒的,別看他道號是個「童子」,其實他的修為並不在楊戩之下。
如今的南極神霄府,其實就是白鶴童子在實際掌控。
畢竟南極長生大帝一直都在閉關當中,而南極仙翁也一向都是作為福祿壽三仙之一,在方丈島修行.故而這南極神霄府的事務一向都是白鶴童子來操持。
天庭六御,似乎除了東極青華大帝之外,都是一些甩手掌柜。
就好比現在來說,血海發生了這樣大的事情,天庭六御其實也就只來了三位,勾陳大帝與紫微大帝兩個人壓根就沒露面,至於后土娘娘,她身化輪迴,來不了那是很正常的事情。
南極長生大帝以「靈寶」偷襲這樣的事情,其實放在三界之中並不是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事情,畢竟三界風尚一向如此,修士們在交手的時候,通常都是象徵性交手幾招,然後便開始以神通亦或是法寶對轟。
似楊戩、大聖他們這些見面提著兵器就近身相搏的,其實反而不入流。
南極長生大帝與無當聖母在一開始的時候,也是以神通交手.只是在經過試探之後,南極長生大帝也切實感應到了無當聖母的實力並不在自己之下,如果只是以神通相對的話,不僅僅是自己拿不下她,很有可能正如三藏聖佛所言,要敗在對方的手中。
這對於南極長生大帝是完全不能容忍的事情,雖然他不是元始天尊的真身,但也是化身在此,在身份上是等同於元始天尊的,而作為師伯的自己,即便只是一個化身,如果敗給了無當聖母.那他的麵皮可就全是丟完了。
也就是南極長生大帝一直都在府中閉關,對於三界之事了解的並不是太過直觀與清晰.如果在這三四十年內,認真觀瞧三界變化,尤其是那些逐漸崛起的「年輕一代」,此刻便會做好落敗的心理準備。
聖人在三界之中是無敵的存在,但聖人化身絕非如此。
當然南極長生大帝自己也應該清楚這一點,這也是他以往不願意在三界露面的原因.畢竟三界之中還有玉帝、鎮元子這樣的人物在,他即便是再自傲,也不會認為自己僅憑一個化身,就能勝過他們。
可敗在這些同輩大能的手裡,與敗在無當聖母這樣的小輩手中,對於南極長生大帝來說,也還真就是兩碼事。
故而在他察覺到事不可違的時候,便暗中催動了三寶玉如意,想要以法寶戰而勝之。
「阿彌陀佛。」
如來佛祖本身並沒有想要插手他們二人之間的爭鋒,因為他很清楚自己這個師妹的性情,如果自己擅自出手,她非但不會感謝,反而會捅自己一劍。
可在他察覺到南極長生大帝偷施暗手的時候,便顧不上想那麼多了.好在自己出手及時,否則後果當真不堪設想。
「大帝依然是以大欺小,竟還以法寶偷襲暗算。」如來佛祖喚他為大帝,可見並沒有將他當成是元始天尊來對待,或者說他也沒有以自己截教大師兄多寶道人的身份來面對南極長生大帝,此刻他已經是走下了蓮台,臉色一片肅穆,周身佛光閃耀,一顆舍利子與身後的佛法金輪交相輝映,他在質問南極長生大帝,「未免太有失身份了吧!」
其音朗朗。
在金缽盂罩住無當聖母,攔住三百玉如意的那一刻起,南極長生大帝與無當聖母便一同停手了。
因為出手的如來佛祖,南極長生大帝很清楚,如果他們師兄妹兩個聯手,自己一定不是他們的對手;而無當聖母,只是單純的不想跟如來佛祖聯手。
畢竟對於無當聖母來說,如來佛祖現在還是個「叛教」之徒,只要他一天不恢復多寶道人的身份,那自己就一天不承認對方是自己的大師兄。
無當聖母其實也知道大師兄在靈山當這個佛祖有自己的苦衷,但如果真要跟她講道理.她是直接不聽的。
否則,也不至於到現在,還有那麼多截教門徒不能回歸師門。
無當聖母是什麼性子,如來佛祖當然一清二楚.也就是自己這個師妹了,如果最後剩下的換成是金靈或者是龜靈,那恐怕就要連金鰲島這最後的道場基業也要丟了。
因為以她們兩個的脾性,是絕對不可能乖乖待在金鰲島,將金鰲島就此封閉,不與外界聯繫的。
即便是前期能夠忍得住,可在聖人們離開三界之後,她們兩個絕對是要召集門徒來復仇的.到時候,恐怕又是一場大戰,而最終的結果大概率是以截教徹底覆滅而告終。
場面進入到了對峙狀態之中,如來佛祖如今在三界之中的威勢很足,甚至從地位上來說,他是能夠同除了玉帝之外的幾位大帝,平起平坐的。
但通常來說,如來佛祖並不算在天庭的體系之中,但他在天庭之中,也是有著「五方五老」之神位的。
而五方五老在天庭之中的地位一向超群,同樣屬於是聽調不聽宣的那種,其中包括西天佛老、南極觀音、東方崇恩聖帝與十洲三島仙翁、北極玄靈以及中央黃極黃角大仙。
其中西天佛老之首,便是如來佛祖。
南海觀音菩薩,在天庭體系之中,與佛祖其實是在一個序列之中,甚至說還要高出佛祖一頭。
畢竟西天佛老所指,並非是只是如來一個人,而是靈山諸佛如來乃是諸佛之首,故而他是佛老之首;而南極觀音就十分明確,就是指明了觀音菩薩一人。
與佛老們一樣,代表東方也並非是一個人,除卻崇恩聖帝之外,還有十洲三島仙翁的們,他們也是共同瓜分一個神位名額。
主要也是因為崇恩聖帝黃飛虎乃是封神榜上的人物,以其一人之力,難以鎮壓東方氣運,故而便有了十洲三島的仙翁們,主要是以方丈島福祿壽三仙、瀛洲島瀛洲九老以及蓬萊島東華帝君為主。
如果是東方是因為崇恩聖帝一人難以鎮壓氣運,那麼對於西方來說就是天庭並不想讓西方的氣運,全都匯聚在如來佛祖一人的身上。
至於北方的北極玄靈,乃是真武大帝,還有中央黃極黃角大仙,他們同南海觀音菩薩一樣,獨自鎮壓一方氣運。
此刻法海看向了一旁的觀音菩薩,法海當然知道南極長生大帝是元始天尊的化身,雖然他並沒有經歷過封神大戰,但當年對於一些事情,他還是有所了解的。
也聽聞過元始天尊與准提聖人的一些事跡,但是他也萬萬沒想到,南極長生大帝當真能做出這樣的事情來。
但這也從側面證明了如今無當聖母的實力,已經到了一個非常可怕的境界而且法海有一個預感,那就是剛才即便如來佛祖不出手,或許那南極長生大帝的三寶玉如意,也不見得就能傷到無當聖母。
觀音菩薩感受到了一旁法海的目光,即便是菩薩,此刻還是稍稍有些面漲.畢竟南極長生大帝眾目睽睽之下用這一手,實在是有些丟份.並且還沒有成功。
不過觀音菩薩也沒有將此事太放在心上,以大欺小這樣的事情.對於南極長生大帝來說,應當沒有絲毫的心理負擔,畢竟是師尊的化身,在這方面那是有傳承的。
只是沒能贏下無當聖母,這恐怕會成為南極長生大帝心中的一根刺但觀音菩薩也不覺著棘手,畢竟經過這一戰,南極長生大帝的實力基本上已經暴露了個七七八八甚至觀音菩薩在不經意間,都變得底氣十足。
最開始對南極長生大帝的畏懼之心,此刻已然消散。
他既然不是無當聖母的對手,那大概率也奈何不得自己畢竟自己比無當聖母對他更加的熟悉,應付起來也更加的輕鬆。
菩薩神遊物外,心中竟然莫名模擬起了自己同南極長生大帝交手時的場面,對法會施展怎樣的神通手段,自己應當如何應對反制,一切都清晰可見。
相對於自己清楚南極長生大帝的手段,而自己這些年來加入佛門之中的修行與進步,卻並非是南極長生大帝所知,如果真有交手的時候,一定會給對方一個大大的驚喜。
嘶——
「阿彌陀佛!」
菩薩猛然驚醒,心中默念佛號.究竟是什麼時候,自己的心中竟然也會升起這樣的念頭?
觀音菩薩看了看身側的三藏與楊戩,心說:難道是跟他們相處過甚的緣故?
畢竟這兩位的反骨,三界皆知。
也就是楊戩與法海並不知道此刻菩薩心中所想,不然一定會讓菩薩找找自己的原因畢竟他們兩個這麼多年了一直都是這個樣子,反而是菩薩自己有沒有反思過自己,為什麼能夠跟他們兩個「混」在一處,而不使人感覺到違和呢?
或許菩薩的反骨,本就不在他們之下。
當然,菩薩本人對此一定是不認可的,她是三界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怎麼可能有反骨?
但實際上,菩薩的所作所為.其實本質上同三藏與楊戩他們,也並沒有什麼兩樣。
君不見,此番觀音菩薩自己都不願意回闡教了麼,這難道不是反骨?
只是相對於楊戩、三藏以及哪吒他們那種爆裂且外顯的手段與性格來說,菩薩就要顯得內斂很多,也或許是菩薩並沒有正視過自己的內心。
其實對於他們這個境界的人來說,有「反骨」並非是什麼壞事,反而是能夠推動他們的修行.那些老老實實修行的,想要有所進境,通常就十分困難。
別說是觀音菩薩,其實文殊與普賢,包括如來佛祖在內他們三個也絕非是能夠安分守己的,各有各的「反骨」。
第七百四十三章 未免太有失身份了吧;貧僧怎麼可能有反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