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然(2024.10.11)(1 / 1)
嘎嘣脆也是必要的,不能一輩子都在和稀泥。
有窮性讓很多東西都像衛生紙一樣,用完就枯燥無味只能丟了。如何克服這種無趣感呢?如何,也不能將其克服,所以就尋找一切無窮的或者近似無窮的東西追逐這,並且在許多必要的時候,克制住自己的欲望。真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生命因為存在困難而妙趣橫生。
適度原則我還是沒有掌握,不能一直看下去哦!
夢太複雜已經不可敘述了。為了活著而苟且,為了勝利而鬥爭,為了私慾使用手段,發呆,躲避,突發情況,什麼樣子的都有。也會流淚,也會胡思亂想,唉,算了,就當沒看見沒聽見好不好。
直接看也許會看不懂,舉個例子就完了,就像打遊戲,出招的時候要快,打中了那就把全部的技能都打出去,這樣做到傷害最大化,因為並不是每一次出手都能中的,不是每一次出手都能全身而退的,攻擊應該像雷暴一樣快速猛烈。
大多數東西都是需要我們積極追求的,絕對不是現成的。就像做飯一樣,現成飯也是之前做的,不會是憑空產生的。
之前的想法太細緻了,幾乎要把在哪裡跌一個屁墩都要寫出來了,這純粹是流水賬嘛。細小的東西是為大的東西服務的,可以說成是配件,配件不能單獨作為描述對象。就還是強調像調料一樣,揉碎了灑在菜里,顯得均勻自然。以正合以奇勝,你不放調料你看看這鍋菜能不能吃?
不要覺得某個地方空空如也,至少在這裡生存著很多蟲子。
萬事萬物是流動著的,而這種流動是不脫離約束的流動,就像不滿秩的方程組。啊,那麼和現實相比,遊戲不過是過家家而已
隨著許多事變得平淡無奇,能用作調侃的笑料也少了。
唉感覺許多東西傳遞的時候都會摻雜著小部分的變異概率。
基本上有兩個路徑,第一個是想做然後做完了,第二種是想做,發現太多然後不做了。
區分事物的時候要用奇數,不要用偶數,比如黑白就是不太好用的區分方式,而黑灰白就是完備的區分方式。發現一個事情發生的原因之前,可以思考其中的人物會受到什麼樣的委屈,或者是哪些欲望被阻斷而不能滿足,等到思考完這些,你就會明白一些事情會發生是必然的。
問題太難或者太簡單,都會導致精神渙散。
形式上進入了新的階段,不意味在實際上放棄任何一種策略。這二者都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的,不該設有太僵硬的指標。
一件事的影響之所以持續時間長,一方面是它本身持續了一定的時間,有一定的強度,另一方面則是讓目標的心裡產生了某種估計某種期待。
戰略與戰鬥的分別。機械化是一個好名詞,有時也是一個壞名詞。當我們吸收經驗的時候應該這樣:不挑毛病,因為話語是不全面的,同理也不要抬槓,除非錯誤十分明顯,要不然沒法說話了。抬槓的話語其實本就是話語沒說出來的隱藏含義,比如,片面的認為一個事物變成一個樣子了就絕對不會再保留原來的樣子。抬槓者喜歡把事物拖到非A即B的一刀切的概念里去。世界上所有的事在討論之前就有隱含的意義,那就是沒什麼事是非黑即白的,於是大多數情況下不需要與槓精說話,他們說的都是不需要回答的話。我們會做這些事,不意味著我們就不會做上述沒有提到的事,凡是有用的事都可以做,凡是無用的事都可以暫時收起來,一切都要看實際情況,討論的意義,並不是對某些事下定義,而是去鍛煉對現實的判斷能力。
啊說不清,這種東西最難以說清。話語一旦接觸到複雜事物就頹了。又不想單單用「矛盾」這種通用的詞彙搪塞過去。但是確實難搞哦!還是不說了吧。
還是要說。
這裡面有幾個難點,第一就是當偶發事件發生了,如何解釋其是偶然而不是必然,第二是當必然事件還未發生時,如何解釋它的必然性。如果我們總是後知後覺,那就不能總結經驗了,我們若是總搞經驗主義了,又不能實事求是不能發展。這其實是來源於對未來的估計的難度,以及相信與不相信的問題要如何解決。
所以才說,被現實驗證的信誓旦旦才足夠令人信服。所以我也沒法說什麼,還是閉嘴吧。
反覆說什麼的也十分折磨人。所以還是覺得要是不停地打嘴仗,還不如死了痛快一些。是就是不是就不是,能怎麼樣呢?歸根結底還是要做出來才能說服人。畢竟所有的話都有弱點,你照著弱點一直一直砸下去,誰都不要說話了。
應該是像吃甘蔗一樣,把對的概念留下,把剩餘的不必要的渣渣吐出去。
一隻小笨狗趴到了我的腳邊,說實話,不太好受。然後才知道,一切的喜愛,必定是有價格的。沒有無緣無故的喜愛。假如我也老了,整天除了吃就是昏睡,我會不會更期待死亡呢?
以及世界上還有許許多多只能讓我干著急的情況,我無法解決,只能當作看不見,並最終達到不怨天不尤人的狀態。若能如此,我就已經心滿意足。為什麼是,我不究,為什麼不,我也不究。就這樣唄。思考無法改變的事實純折磨。遇到衝突的觀點也不必大驚小怪,甚至都沒什麼辯解的必要。誰知道誰才是對呢!誰在哪個階段對,哪個階段又錯,根本無法分清的。
所以我破壞了在它處尋找理解的可能性,理解我心的是我心,就夠了,別的只能是一種奢望。當我足夠奢侈的時候,再去考慮不遲。算了不想奢侈。
不用解釋不能解釋不想解釋的,都不解釋。不要問為什麼。平和一些吧。
是這樣的,需要攜帶著批評前進,因為不可能沒有缺點,也不存在知道就能立刻改掉的毛病。
真理確實會有這樣的屬性,那就是即便你認為自己研究得很透徹了,你到底是不能在這裡帶走一絲一毫的實質性的東西的,一旦陷入死板,真理本身也不復存在。然後當你去考慮的時候,這東西又化在了一切事物之中。有點像陽謀。
像夢中的臨時場景,不出意外,不會再去第二次。
我也將脫離那種死讀書的模式了,吃苦不意味著有效。沒有強大的意願,許多事不能做成。
因為許多不同概念下的表現型是一樣的,所以不明白原因為的人喜歡一概而論,也屬正常。
尸位素餐,哎,說不了一點。
如果必定是痛苦,那還要繼續麼?這是個哲學問題罷!比較已經毫無必要,就如此盲目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