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極拳(1 / 1)
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
●八極拳
八極拳為拳種之一,全稱「開門八極拳」或稱「岳山八極拳」。稱「開門」者,取其以六種開法(六大開)作為技法核心、破開對方門戶(防守架子)之意。稱「八極」者,系沿用古代有「九州之外有八殖,八殥之外有八統,八統之外有八極」的說法,寓「八方極運」之意。稱「岳山」者,相傳八極源自河南焦作岳山寺,故名冠「岳山」。
八極拳據傳由癩姓道士傳藝河北省慶雲縣后庄科村人吳鍾:吳鍾傳藝其女吳榮。後吳家移居滄縣孟村鎮,孟村遂成為八極拳的傳播地。自吳榮之後,八極拳分兩支傳習:一是吳氏本家及其門生。近代傳衍不絕,造詣較深者有吳楠、吳世科。其近親馬鳳圖影響較大,傳人較廣。另一支是王四學藝於孟襯後,傳羅噇張克明,張傳其子張景星、黃四海等。張景星傳人較多,其中影響較大的有李書文、馬英圖、韓化臣、張玉衡(張景星之子)等。自李、馬、韓之後,八極拳由孟村一隅之地,播及全國。
八極拳以六大開、八大招為技術核心,套路有八極小架、八極拳(亦稱「八極對接」)、六肘頭、剛功八極、八極新架、八極雙軟等。器械以陸合大槍、對扎大陸合為主:其勁道講求崩、撼、突、擊、挨、戳、擠、靠、以及撞靠勁、纏捆勁等。特點為動作簡潔、長短相兼、發勁迅猛、撞靠捆跌突出、肘法疊用、下盤穩固。
八極對接單練稱「八極拳」。全套四趟四十二勢。主要拳勢有理打頂肘、左右提打、端檔、托窗、轉環掌、大纏、小纏、挎塌、跪膝、撲面掌、落步砸等。
●八極拳概說
北方稱武術為把式、八式。八極的意義在於勉勵門內弟子要將八(把)式練到極高的境界。另外八極的訓練講求頭、肩、肘、手、尾、胯、膝、足八各部位的應用。所以八極之名是要求本門弟子將這八個部位的功能發揮到極致。在漢朝劉安寫的《淮南子》裡記載:「九州之外有八寅,八寅之外有八紘,八紘之外有八極。」這裡八極代表了極遠之處。八極拳之名也是要本門弟子將八極拳的勁道練到極遠之境。
八極拳歷史悠久,經歷代傳人刻苦精研、以其獨特的風格和練法,別具一格,自成一家,不斷發揚光大,經久不衰,代代湧現出諸多的武術名家,在武術界影響很大。
清雍正年間,著名八極拳大師吳鍾(字弘升)隻身三進南少林寺,機關暗器無一沾身,且一枝槍南七北六十三省,扎遍天下無敵手,被譽為「南京到北京,神槍數吳鍾」的美稱。
近代八極拳名家李書文(字同臣)練功成癖,寒暑不輟,深得槍法之奧秘,武術界內稱「神槍李」。《滄縣誌》載:「李書文室內排掌擊空,離窗五尺,窗紙振盪有聲。李以槍刺樹上棗,一槍一隻。刺壁之蠅,蠅落而壁無痕。鐵錐入壁,力拔甚難,他以槍攪之,錐即出。」
八極拳的起源時間和地點,至今說法不一。一說,起源於明代,因在戚繼光著《紀效新書——拳經捷羅篇》中,曾提到「巴子拳」即「八極拳」。二說,源於武當,是道士所創。三說,是清代河南嶽山寺和尚張岳山創。四說,是清代一號「癩」的雲遊道士所創。但均無確切史料依據,故其起源有待進一步研究。還有說法八極拳原始於河南嵩山少林寺,為少林寺第四門看山拳。
八極拳動作剛勁、樸實無華、發力爆猛、大有「晃膀撞天倒,跺腳震九州」之勢。因此有「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之說。
八極拳屬於短打拳法、其動作極為剛猛。在技擊手法上講求寸截寸拿、硬打硬開。真正具有一般所述挨、幫、擠、靠、崩、撼之特點。發力於腳跟,行於腰際,貫手指尖,故暴發力極大、極富有技擊之特色。
八極拳以頭足為乾坤,肩膝肘胯為四方,手臂前後兩相對,丹田抱元在中央為創門之意。以意領氣,以氣摧力,三盤六點內外合一,氣勢磅礴,八方發力通身是眼,渾身是手,動則變,變則化,化則靈,其妙無窮。八極拳非常注重攻防技術的練習。在用法上講究『挨、膀、擠、靠『,見縫插針,有隙即鑽,不招不架,見招打招。
八極拳的步型以弓步、馬步為主,步法以震腳闖步結合而成。
八極拳的腿法要求不宜過高,主要有彈、搓、掃、掛、崩、踢、咬、扇、截、蹬。
八極拳的主要內容有:
一、金剛八勢(基本開門練法):撐錘(崩弓竄箭急)、降龍(五嶽朝天錐)、伏虎(六合撲地錦)、劈山掌(劈山斧加鋼)、探馬掌(登山探馬准)、虎抱(圈攔虎抱急)、熊蹲(熊蹲硬靠擠)、鶴步推(鶴步推山穩)。
二、六大開:六大開為八極拳之絕技,意為先開門,後進招,凡與敵交手均不離此術。六大開是頂、抱、單、提、挎、纏。練六大開以三靠三合為要點招不離胯。
三、八極拳小架(同時可以配泥球耗軟架)。
四、練習八極拳時應先做好準備工作。習練時要先輕後重,先慢後快,同時舌抵上顎、發力時伴以哼哈之聲,以達內外合一,勁力完整之要求。其它部位的動作也要遵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做到全身上下協調一致。
五、大小劈掛掌:練習八極拳必須輔練劈掛掌,剛柔相濟,力達四方。因此有「八極加劈掛、神鬼都害怕」之說。
六、輔助操練的有:摟樁、靠樁、頂弓掌板、抽袋、跑磚等。
七、對練項目有:八極對接拳、八極對劈掛、八極對爪拳。
八、器械有:
1、六合大槍、雙盤槍點(滑大杆子)、耗大槍架。
2、大六合刀、小六合刀、雪片刀、萬勝雙刀、攔馬撅(撲刀)、春秋大刀。
3、月霞劍、青萍劍。
4、震山棍(行者棒)。
其它有雙戟雙鉤、鴛鴦鋱、雁翅鏜等。
九、雙練器械有:對劈月霞劍、對盤六合槍、單刀拐進槍、撲刀進槍、春秋刀對雙劍、三節棍對雙拐、梢子棍對槍
十、其它有易筋經、大架太極、羅漢拳等。
八極拳歷史悠久,經歷代傳人刻苦精研、以其獨特的風格和練法,別具一格,自成一家,不斷發揚光大,經久不衰,代代湧現出諸多的武術名家,在武術界影響很大。
1、名稱的由來
八極拳以其剛勁、樸實、動作迅猛的獨特風格流傳至今,早年因地域不同而被稱作「巴子拳」、「八忌拳」、「八技拳」、「開門八極」、「開拳」等。但近代根據其發勁可達四面八方極遠之處的特點,以「八極」二字定名。
2、起源
起源時間和地點,至今說法不一。一說,起源於明代,因在戚繼光著《紀效新書——拳經捷羅篇》中,曾提到「巴子拳」即「八極拳」。二說,源於武當,是道士所創。三說,是清代河南嶽山寺和尚張岳山創。四說,是清代一號「癩」的雲遊道士所創。但均無確切史料依據,故其起源有待進一步研究。還有說法八極拳原始於河南嵩山少林寺,為少林寺第四門看山拳。八極拳系內由外家八種拳中之精華手法組成,故名為八極拳。
八極拳的風格特點和內容
八極拳動作剛勁、樸實無華、發力爆猛、大有『晃膀撞天倒,跺腳震九洲『之勢。因此有『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之說。
八極拳屬於短打拳法、其動作極為剛猛。在技擊手法上講求寸截寸拿、硬打硬開。
真正具有一般所述挨、幫、擠、靠、崩、撼之特點。發力於腳跟,行於腰際,貫手指尖,故暴發力極大、極富有技擊之特色。
八極拳以頭足為乾坤,肩膝肘胯為四方,手臂前後兩相對,丹田抱元在中央為創門之意。以意領氣,以氣摧力,三盤六點內外合一,氣勢磅礴,八方發力通身是眼,渾身是手,動則變,變則化,化則靈,其妙無窮。八極拳非常注重攻防技術的練習。在用法上講究『挨、膀、擠、靠『,見縫插針,有隙即鑽,不招不架,見招打招。
八極拳的步型以弓步、馬步為主,步法以震腳闖步結合而成。
八極拳的腿法要求不宜過高,主要有彈、搓、掃、掛、崩、踢、咬、扇、截、蹬。
八極拳的主要內容有
一、金剛八勢(基本開門練法):撐錘(崩弓竄箭急)、降龍(五嶽朝天錐)、伏虎(六合撲地錦)、劈山掌(劈山斧加鋼)、探馬掌(登山探馬准)、虎抱(圈攔虎抱急)、熊蹲(熊蹲硬靠擠)、鶴步推(`鶴步推山穩)。
二、六大開:六大開為八極拳之絕技,意為先開門,後進招,凡與敵交手均不離此術。六大開是頂、抱、單、提、挎、纏。練六大開以三靠三合為要點招不離胯。
三、八極拳小架(同時可以配泥球耗軟架)。
四、練習八極拳時應先做好準備工作。習練時要先輕後重,先慢後快,同時舌抵上顎、發力時伴以哼哈之聲,以達內外合一,勁力完整之要求。其它部位的動作也要遵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做到全身上下協調一致。
五、大小劈掛掌:練習八極拳必須輔練劈掛掌,剛柔相濟,力達四方。因此有『八極加劈掛、神鬼都害怕『之說。
六、輔助操練的有:摟樁、靠樁、頂弓掌板、抽袋、跑磚等。
七、對練項目有:八極對接拳、八極對劈掛、八極對爪拳。
八、器械有:
1、六合大槍、雙盤槍點(滑大杆子)、耗大槍架。
2、大六合刀、小六合刀、雪片刀、萬勝雙刀、攔馬撅(撲刀)、春秋大刀。
3、月霞劍、青萍劍。
4、震山棍(行者棒)。其它有雙戟雙鉤、鴛鴦鋱、雁翅鏜等。
九、雙練器械有:對劈月霞劍、對盤六合槍、單刀拐進槍、撲刀進槍、春秋刀對雙劍、三節棍對雙拐、梢子棍對槍
十、其它有易筋經、大架太極、羅漢拳等。
3、八極拳的風格
八極拳具有獨特的風格,在武林界獨樹一幟。除了通常門派都能見到的「拳打腳踢」外,還重視了「崩撼突擊」和「貼身近發」。就是所謂的近身短打。
八極拳短小精悍、迅猛流暢,是一種健身、技擊(防身)、競技(表演藝術)兼備的武術(功夫)。在練功過程中,遵循人體生理規律的變化,從基本功(八極架)開始,一步一步加以訓練,達到強健筋骨的目的。
八極拳之所以雄距拳壇,代代相傳,是因為它的技術內容和技法特點,均獨具一格。八極拳在勁道上追求崩、憾、突、擊、挨、戳、擠、靠等勁。
4、八極拳的訓練,可以增強人體的力量、速度和靈敏度,同時培養人們勇敢、頑強的作風。
八極拳發力剛猛,有頂、抱、單、提、胯、纏六種發力方法。八極拳法講十六大步。除馬、弓、虛、盤五種基本步法外,還有闖步、拖拉步、盤提步、跟提步等。腿法有搓提、彈腿、側蹬、三掙提、蹁踹等。其手型體現雲、羅、提、按、刁、扣、纏、粘八大手型之運用。八極拳法之傳人,借純陽九宮劍之劍規為門規。門規為八要:一要心術正,二要膽氣重,三要耳目靈,四要手足捷,五要身法便,六要力量充,七要精神旺,八要儒雅性。
八極拳法之拳械套路主要有:八極架、八極拳、六大開、八大招、四郎寬拳、六肘頭、太宗拳、太祖拳、華拳、飛虎拳、春秋刀、提柳刀、六合大槍、六合花槍、行者棒、八棍頭、純陽九宮劍等。拳械套路,可單練,亦可對練。
5、八極拳具有很強的實戰價值,部隊、武警中操練的擒拿、背摔、格鬥等,都吸收了八極拳的某些特點。
《武林史話》記有八極拳師的三大保鏢如下:「八極拳」乃是以其強勁而對中國近代史頗有影響的拳法。八極拳手李書文是馳名天下的神槍(大槍)手,曾被許蘭洲將軍、李景林提督等召用為保鏢和武術教師,在軍閥割據時代,曾活躍在風雲多變的中國政治舞台上。而李書文的三個弟子,也曾在激烈變革的中國近代史上扮演過奇異的角色。
李書文的大弟子霍殿閣做過末代皇帝溥儀的武術教師和警衛官,直到偽滿。
李書文的最後一個弟子劉雲樵,在國民黨政府警備隊服役,當過侍衛隊教官和蔣介石警衛。
而與劉雲樵同時跟李書文學八極拳的李健吾,做過*主席的警衛。
如此,傳奇般的李書文的三個弟子先後出現在多變的中國歷史權力層支撐點上,可見八極拳的強勁。
6、就藝術而言,八極拳姿勢舒展、協調優美、神形兼備。
7、八極拳譜系:見「世系譜」
八極拳全名「開門八極拳」。尊「癩」為一世,吳鍾為二世。吳鍾無子,中年得一女,名榮,為習武近30歲嫁於海豐習長拳者戴氏。她遵「開門」之精神,將長拳之太宗拳、太祖拳、飛虎拳、桃花散等拳術依八極拳法之風格,提煉修改,傳回孟村。此後,求習八極拳者日增。乾隆四十年左右,吳及族弟吳鍾毓開門授藝,求藝者數十人。除本鎮吳、丁各氏外,亦有羅疃等地者。
民國二十年載:張殿奎,滄縣新縣鎮人,自設武館,授徒百餘。新縣鎮北距孟村鎮9公里,東距羅疃村2公里,人稱此地為「八極窩」。
拳歌
頭要頂,頸要挺,身要直,胯要坐
動作乾脆,發力剛猛
挨、幫、擠、靠無處不到
拳訣
拳似流星眼似電,腰如蛇形腳如鑽;
閭尾中正神貫頂,剛柔圓活上下連;
體松內固神內斂,滿身輕俐頂頭懸;
陰陽虛實急變化,命意源泉在腰間。
練功要領
一練拙力如瘋魔,二練軟綿封、閉、撥,
三練寸接寸拿寸出入,四練自由架式懶龍臥,
五練心肝膽脾腎,六練筋骨皮肉合。
步法歌訣
意要身正直,十趾抓地牢,
兩膝微下蹲,松胯易擰腰,
兩肘配兩膝,八方任逍遙。
發力要求
始於尾閭,發於項梗。
源泉於腰,發力於腰。
身法要求
意正身直,松肩氣下,外方內圓,含胸拔頂,
抖胯合腰,手腳相合,氣力貫通,三盤連進。
技擊歌訣
上打雲掠點提,中打挨戳擠靠,下打吃根埋根。
身不舍正門,腳不可空存,眼不及一目,拳不打定處。
貼身近發,三盤連擊。
實戰步型要求
弓不弓,馬不馬,丁不丁,八不八。
八極拳的十大技擊法要求
1)姿勢舒展(十字勁)
2)手腳相隨(眼隨手轉,拳腳齊發)
3)下盤穩固(腿不過襠,腳不離地,無躥蹦、跳躍步法)
4)勁力短快
5)變化突然
6)擁搓代緩(纏絲勁和「擁搓」步法)
7)以氣吹力(吐氣發聲,以聲助勢,以氣催力)
8)剛柔相兼(以「四六」為主,用「擁搓」步法)
9)陰陽頓挫
10)神形兼備
八極架(八極拳的傳統套路)
練八極拳者多從「八極架」入手,亦有人稱其為「功架拳」、「小八極」或「小架子」,是八極拳的基本功,也是八極拳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簡單、易練,更具有很高的健身和實用價值。
約計25勢,每勢均是一獨立招式。招式不同,練法亦異。各勢按其用法直接使用,勢與勢間,勾掛連環,變化巧妙。此外,八極門中的著名招法——「八大招」,又稱「八招法」,也隱秘在八極架路中。是招,一經點撥、析解、試手,即可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