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9 國富論(1 / 1)
崇禎二十二年的年底,朝廷國庫收入已經多達八千多萬兩了。
和以往相比,主要稅收增長來自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以張溥為代表的核實官紳優免和催繳賦稅的差事,已經擴展到全國範圍,清理出來的田賦和欠賦以及勞役折算出來的稅收,比開始之前整整增加了十倍有餘。由此可見,這些官紳趴在朝廷身上吸血之多。
俗話說,斷人錢財,猶如殺人父母。這一點,只要成年人,基本上都是知道的。
當初張溥等人奉旨辦這個差事的時候,都不惜自殘想要推掉這個差事。由此可知這核實官紳優免和催繳賦稅的困難。
哪怕張溥原本是復社領袖,是那些官紳的代表,可一旦他做了這個差事,立刻就被那些官紳打壓,甚至到了後來,更有不惜肉體消滅的舉動,要污衊張溥激起民變,就算當時不打死也肯定會罷官去職。
類似的事情有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向崇禎皇帝提議拆撤驛站減輕朝廷財政壓力的劉懋。
當時他上奏說:「當今天下州縣困於驛站的約十之七八,而驛站用於公務的僅十分之二,用於私事的占十分之八。」
而且當時劉懋的策略並不是把所有的驛站都拆撤,且嚴格驛站的使用,砍斷伸向驛站的手,結果引起了很大的反彈。
劉懋這麼一做,原本官紳甚至其家屬出門,都在驛站免費吃住行,沒有了;原本那些地方里正之類藉助驛站差事奴役各地百姓,撈取好處沒有了;還有地方官府常借驛站之名漂沒撈好處沒有了;諸如此類,不知道多少寄生蟲的利益都受到了損害,唯獨朝廷和普通百姓能得好處。
於是,官吏群起而攻之,當時的崇禎皇帝又不是來自後世,也沒有竊聽系統之類的金手指,導致劉懋落了個淒涼下場。甚至在他死後,還要背負一個名聲,就說明亡,亡於他的拆撤驛站。
張溥這個核實官紳優免和催繳賦稅,可以說比劉懋所做之事還要損害整個官場的利益,他就是再有能耐,在眾多官僚三人成虎之下,很可能會落得比劉懋還要淒涼的下場。
然而,崇禎皇帝已不是原來的崇禎皇帝,不但來自後世,還有竊聽系統在,以強硬手段應對官紳的反撲,不但判下有江南文壇領袖之稱的錢謙益為謀逆而滿門抄斬,另外還降職問罪一百多個地方主官,以此支持並推動張溥能繼續執行他的差事。
也虧了崇禎皇帝百戰百勝,開疆拓土,威望一日高過一日,給了張溥他們以最大的支持,從而在全國完成了核查官紳優免和催繳賦稅之策。
花了這麼大力氣推行下去,得到的回報自然也是非常高的。不但朝廷對於全國的田產什麼的,做到了準確無誤,且該收的田賦勞役所得銀子,再也沒有拖欠,一下就給了朝廷財政以極大的支持。
第二個朝廷國庫收入的大頭,就是打仗了。
這幾年來的戰事,大部分都是以極小的代價獲得了開疆拓土的成功。繳獲之類的都不說了,在開疆拓土成功之後極大的商貿需求,就不知道讓朝廷收了多少商稅。貢獻商稅最多的線路是江南到南洋以及安南和洞吾這些。
可以預見,在未來的時間,隨著遼東、河套平原的人口充實,也會帶動北方的商貿。
當然,大明如今國泰民安,再無流賊之亂,也是極大地促進了國內各省之間的商貿。
此時,崇禎皇帝核實了國庫收入之後,便召集內閣和六部,商議加大各地交通投入,不再局限於地方在農閒時用勞役方式來湊足施工人手。而是給予報酬,每日酬勞的方式來吸引人手。另外,還要給予最先完成規劃道路建設的民工、地方官吏以獎勵。民工的獎勵方式,當然是錢了;而地方官吏則體現在考核上面。
對此,薛國觀等人能理解皇上急於把掌控天下的交通早日修好的急切,但他們不明白,為什麼要付出這麼多錢給百姓。
「朕的目標,是要把錢花光,而不是留在國庫生鏽!」崇禎皇帝給他們耐心地解釋道,「錢只有流通起來,那才是錢。朕花出了錢,百姓積極,道路修築就快;而百姓有錢,就有底氣去購買想要的東西,如此一來,又能刺激各地生產出更多的東西,朝廷就又能收到更多的賦稅。唯有如此,才能有良性的循環,朝廷源源不斷地來錢,而百姓也能源源不斷地有錢。」
聽到這話,不少文官都是似懂非懂,最終由薛國觀問道:「陛下,天下財富皆有定數,何能源源不斷地來錢?朝廷有錢,則百姓錢少也!」
言外之意,就是朝廷的錢都是收賦稅收上來的,朝廷錢多了,百姓不就是錢少了麼?
這種觀點,司馬光用來譏諷王安石效仿桑弘羊說漢武帝。哪怕到了明朝時期,這種觀點在士大夫中也很流行。
如今大明國庫的富有,不就是張溥之流從百姓(其實是指官紳)身上摳過來,從商賈身上收來的麼?
崇禎皇帝聽了,呵呵一笑道:「看來朕還得再出一本經濟學方面的書給諸卿開開學識!」
「……」聽到這話,一眾臣子不由得面面相覷。從皇上一直以來的表現看,該不會又是自己的想法有問題吧?
看到他們的神情,崇禎皇帝便笑著說道:「朕且問卿等,每年增加的銀礦收入,可是來自朝廷又或者來自百姓?」
銀子就是錢,從地里挖出來便是。如今最多的一處,便是奪自倭國的石見銀山。薛國觀聽了,對於皇上的問題沒法回答,但不等於他就服氣了皇帝的觀點,就馬上回奏道:「陛下所言,如石見銀山,其銀子原本是德川幕府,如今歸於大明,其總數卻是不變的。」
崇禎皇帝聽他偷換話題,不再說朝廷和百姓之間,而是囊括了原本的倭國,他也不惱,便又問道:「都只是鐵而已,可如果做成了蒸汽機,價值增了多倍,這錢何解?」
「自是來自購買之百姓,百姓錢少了。」薛國觀聽了,想了想便回答道。
「……」崇禎皇帝聽得無語,便只好再問道:「百姓購買了蒸汽機,雖然付出了錢,可他也有了蒸汽機啊,這蒸汽機也是有價值的,他有損失麼?」
「……」這一下,輪到薛國觀等人無語了,這個該怎麼分辨?
他轉頭看了下其他同僚,最後只好說道:「陛下,蒸汽機不是錢。」
崇禎皇帝一聽,便立刻追問道:「那卿以為錢是什麼?」
「……」薛國觀聽了,有點傻眼,錢不就是錢麼?
「難道卿以為,錢是指黃金白銀,是指大明皇家銀行所發行之銀票?還有銅錢什麼的,這些才是錢?」崇禎皇帝掃視底下,又再次發問道。
難道不是麼?這個想法,幾乎是底下所有臣子的想法。
對於這個年代來說,都是官本位,想得是如何做官,而所謂的做官,其實就是管人。這一點,在華夏大地上,不知道經歷了多少千年都沒變過。
至於經濟學的思想有沒有,肯定是有的,但不是主流,更不會很深入。
崇禎皇帝這一番溝通,就越加覺得有必要普及下經濟學方面的知識,哪怕他自己也是半吊子,可比起這個時代的人來說,那也絕對強多了。
由此也讓他有了一個想法,就是各行各業的系統架構,都要由他這個穿越者來架設起來。他可以不精通,但提出了一個框架,讓有興趣的人去填充這個框架,去研究這個框架,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這對大明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也就是說,如今的大明,經濟要發展,思想也要解放才行!
於是,崇禎皇帝就從什麼是錢這個概念來給這些臣子上經濟學方面的課,最終告訴他們,財富不是固定的,而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越來越多。
就這麼的,原本商議朝廷大計方針的一場朝會,就變成了一個科普學堂。好在崇禎皇帝點破了這些「學員」的固有認識之後,只要稍微講解,這些大明的精英,基本上還是能理解崇禎皇帝所講得新內容,就如同是給他們開了眼界一般,原來這個事情是這樣一個情況!
明白了這些之後,崇禎皇帝再給他們說,朝廷會增加銀票(其實也差不多是紙幣)發行,以適應當前經濟的發展,避免出現經濟緊縮而影響經濟的這些話,他們理解起來就沒有多大的困難。
知道這些錢經過大明建設銀行流通到社會上,會增加就業,促進社會生產力的進一步提高什麼的,也勉強都能理解了。
散朝之後,一眾白鬍子老爺爺,都是感慨:活到老學到老,古人誠不欺我也!當然,他們也少不了要感慨,為什麼皇上比他們年輕,還經常出去領兵打仗,但腦子裡卻有那麼多的學識?
而崇禎皇帝本人,經過這事之後,也開始著手寫大明的《國富論》。
()
789 國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