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大海寺 第六十九章 共與新卒約三條(1 / 1)
在往各鄉傳話的同時,張懷吉領著秦敬嗣等,改換向曾參與「倒賣縣糧」的鄉中富戶們索要糧、財,捎帶著,沒有參與過「倒賣縣糧」的各鄉富戶們,也被張懷吉登門,要糧、要財。
侯友懷俘虜到的那些縣吏,都已被李善道釋放。
一面是釋放縣吏,一面是問縣鄉的富戶們索要糧財,這似乎是頗為矛盾。
縣吏和富戶都同屬地主階級,你既然是要向地主階級示好,拉攏地主階級,那怎麼在釋放了縣吏的同時,又問縣鄉的富戶們索要糧財?——而實際上,這並不矛盾。
該拉攏的,自是需要拉攏,但為了隊伍的發展,該強取豪奪的,也還是得強取豪奪。自古以今,不論哪一支的造反隊伍,在起事之初,以至壯大起來以後,無有例外,都是這麼幹的。
況且,還有兩條。
首先,向縣鄉富戶索要糧財,系「師出有名」,誰讓他們中的部分參與了私賣縣糧呢?其次,沒有縱兵搶掠他們,只是「客客氣氣」地向他們要些糧財,比之翟讓等部所乾的那些事,這已經是好得很了,甚至,比張須陀等各部官兵們在各地征戰時所幹的事情,也已是好得不少。
且無須多言。
只說「以糧募兵」的消息放將出去以後,當天下午,並沒有多少縣鄉丁壯前來應募,反是張懷吉、秦敬嗣等在這天下午的「討進奉」中,倒又在各鄉討得了總計上千石的糧食。
糧食越來越多,來投義軍的丁壯卻不見增多,這可不成。
晚上,李善道和劉胡兒、張懷吉、侯友懷等商量了下,決定把募兵的方式稍做個改變。
次日一早,張懷吉、侯友懷帶著他們內應起事的部曲,敲鑼打鼓地來到了城北門外堆積糧食的所在,引得縣內、縣外鄉中的百姓,不乏膽大者偷偷觀望。
卻只見他們到了後,李善道親給張懷吉、侯友懷的部曲,每人發給了糧食一袋、肉一提、酒一壺,另則白錢上千枚!他兩人的這些部曲,有的在城裡住,有的在鄉里住,得了糧肉等後,俱皆扛糧背肉、提酒攜錢,無不高高興興地或回城、或還鄉,愈是引得了縣鄉百姓的圍觀。
張懷吉、侯友懷的部曲都是本地人,在他們的打樣下,隨著消息的散出,確定了如果投附李善道,李善道是真的會給錢糧,從這日的下午起,陸陸續續的開始有縣鄉的丁壯前來應募。
李善道身在現場,見前來應募之人,大部分俱是衣衫襤褸,有的操的還不是本地口音,不乏拖家帶口,扶老攜幼者,心知他們必然或為本地之貧戶,或為流落、路經本地的流民。
回想起昨晚他好不容易做出的決定,一種荒誕的諷刺之感,浮上他的心頭。
儘管已是決定了對於士紳,要採取拉攏的態度,可結果最起碼是現在,來投附他的卻大都仍是貧戶、流民。——這也可以理解,士紳地主有家有業,有田地,他們自是不太容易冒著失去這一切的風險,竟來投附「反賊」。用後世的話說,士紳地主,大約與小資產階級類似,軟弱、投機,論及「革命」的堅決性,確乎是不能與一窮二白、沒甚麼可再失去的貧民相比!
只是,雖然清楚這些,奈何限於當下的時代背景,最終最需要合作的幫手,卻還得是士紳!而不是貧民、流民。打仗的主力、流血犧牲的是貧民,而最需要合作的卻是士紳,何等諷刺。
後世讀書時,有時會見到的一句話,李善道現下對之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
這句話便是:「地主士紳竊取了革命的果實」。他不禁地再度自嘲:「將來老子若能成就一番事業,這番事業,卻老子也是竊取得來的不成」?
過度的清醒,領先於旁人、領先於時代的清醒,在某些時候,會是一種無奈,會是一種痛苦。
也就難怪,「糊塗」兩字前頭,會有人給它加上「難得」二字。
「竊取不竊取,都是後話,——也不知老子的實力到頭來究竟是能發展起來不能!卻無論怎麼說,即便最需要合作的是士紳,這些貧戶、流民既來投附我了,我卻自亦當仁厚相待!」
李善道心裡這般想著,在高丑奴、秦敬嗣等的簇擁下,站上了高台,清了下嗓子,向來投附的貧戶、流民們大聲說道,「諸位老鄉,兄弟便是李二郎。我的名字,你們可能聽聞的不多,我家主君之名,你們定是多已有聞。我家主君就是剛在大海寺北大勝了張須陀的瓦崗翟公!」
他指著台前豎著的一片牌子,接著說道,「諸位老鄉,今我在貴地,豎旗招兵,凡願來投附的壯士,我在這塊牌上,已經寫得明白,共與君等三條相約,一定可以保證做到!先給錢糧,以做安家,這是第一;入伍以後,絕不打罵虐待,我與你們同甘同苦,這是第二;只要立下功勞,我不吝賞賜,不分貴賤,一律論功行賞,雖纖微之功,我也必賞,這是第三。」
台下圍聚的來投附的人群,你看我,我看你,沒人出聲。
李善道令侯友懷、張懷吉登台。
侯友懷、張懷吉並肩上來,到了台上,兩人伏拜行禮。
李善道顧視台下人群,大聲說道:「這兩位,你們中當是有人識得。這位侯君,本是貴縣縣衙的曹主;這位張道長,是貴縣的得道高人。今次我軍所以能半日之間,便攻下了貴縣縣城,他兩位實居首功!給他兩位的賞賜,我現就當著你們的面,給他兩位頒下!」
預先已有安排,王宣德、王湛德等抬著兩個箱子,也上來了台子。
箱子打開,露出裡邊的金銀珠寶,閃爍耀眼。
李善道說道:「這兩個箱中的財貨,即是對侯曹主、張道長的論功行賞!除此外」接住王宣德恭敬遞來的兩個牌符,衝著台下的人群晃了一晃,說道,「侯曹主、張道長的功勞太大,只此財貨,不足酬功,此外,再任侯曹主、張道長各為團校尉!此乃令牌。」
說著,他往前數步,將侯友懷、張懷吉扶起,把這兩面令牌,分別授給了他兩人。
侯友懷、張懷吉捧著令牌,再次下拜,兩人齊聲說道:「微末小功,而得將軍重賞!小人惶恐感激!願為將軍馬前之驅,唯將軍馬首是瞻,結草銜環,為將軍拼死效力!」
若侯友懷、張懷吉不是本縣人,這個場景,或許台下來投附的人群,會猜認是李善道故意在做戲給他們看,可侯友懷、張懷吉是本縣人,特別張懷吉,通岐黃之術,在本縣小有道術神通之名,台下人群裡邊,認識他的著實頗有,卻就無人懷疑這只是李善道在做戲給他們看了。
人群裡邊,發出竊竊私語之聲。
李善道曉得時機到了,給高丑奴等一個眼色。
高丑奴雄赳赳地跨步到台邊,喝令台子不遠處預備發糧的王湛德等:「還不發糧,更待何時!」
王湛德等敲起了鑼鼓,參差不齊地喊叫起來:「來投軍的壯士,可來此處了!名字登記下來,編入軍簿,給你們的安家糧錢,你們便可領取了。」
如小山也似糧食,早吸引得來投軍的這些貧戶、流民們眼饞,王湛德等此言一出,來投軍的這些人歡呼一聲,不再猶豫,你爭我搶,紛紛拔腿擁向王湛德等所在之處。
劉胡兒、蕭德也在台上。
望到此狀,劉胡兒心情愉快,——李善道已經主動向他提出,所募得之丁壯,李善道只要一半,剩下的一半,分給與他。
只是在眼看到擁向王湛德等所在處的,不僅有丁壯,亦有婦孺時,劉胡兒的笑容略微收起,他遲疑了下,進到李善道邊上,問道:「郎君,來投軍的這些丁壯,不少帶有家眷,這些家眷,郎君打算何以安置?」
「劉兄何意?」
劉胡兒說道:「與兵士雜處軍中,定然不可,俺之愚見,不妨可效寨中,別置老營安置。不打仗時,由他們為兵士做飯洗衣,幹些雜務;打仗時候,用他們運糧、築營、照顧傷員。」
「我與兄所見略同。」
劉胡兒點了點頭,不再就此多說,他叉著腰,望著擁擠登記入伍的丁壯們,望了會兒,問李善道:「郎君,今在酸棗所得之糧,郎君打算取出多少,用做募兵?」
「這得看會有多少人肯來投軍。我的意思是,如果來投軍的人夠多,那咱就只留下夠咱部曲吃用十日的糧,餘下的盡用來募兵。劉兄以為可否?」
劉胡兒想了下,說道:「當前,部曲是最重要的,部曲越多越好!至於部曲的口糧,倒是好辦,張須陀部已被咱們大敗,楊慶龜縮郡治,不敢露頭,只要洛陽等地的狗官兵不來、賈務本等張須陀餘部不還回,滎陽郡各縣的糧,還不是任由你我兩部掠取?郎君此意甚好。」
「就是不知」
劉胡兒問道:「怎樣?」
「肯來投附你我兩部的酸棗百姓,會不會多!」
李善道的這個疑慮,在兩天後,得到了消釋。
兩天半的功夫,前來投附他兩部義軍的酸棗百姓絡繹不絕,邊上諸縣的貧民、流民聽說了消息,知道了有義軍在酸棗開倉放糧,招募部曲,亦有一些趕將來投,到第三天的下午,在酸棗所得的這些糧食,已是分發了泰半,所存者,已是只夠部曲十日之用。
計算下來,三天募兵,不算隨從來投的婦孺老弱,總共募得了丁壯三千餘!
王薄、盧明月等的部曲,動輒數萬、十餘萬之眾,李善道現是知了,他們的部曲為何會有那麼多。只要敢幹肯干,只要糧食方面能夠得到一定的保證,義軍的兵源看來是真的不缺!
「天下苦隋,已是久矣!」李善道深有感觸地慨嘆說道。
糧食不太夠了,雖仍有前來投附者,募兵也只能暫且停下。
將募來的新兵,分給了劉胡兒半數,李善道所得之眾,猶有丁壯一千五六百。他本來的部曲才千人上下,一下子,新兵的數目超過了老兵。與劉胡兒商討了下,就下步的舉止,兩人決定,先再在酸棗待上兩三天,把這些新得的部曲給編伍好後,再做底下來的用兵計議。
李密方面的消息,在募兵的這幾天中,不斷傳來。
兵入進襄城、潁川郡界後,不但投從李密的兩郡豪傑愈發眾多,而且包括與潁川接壤的滎陽郡最南、最東的新鄭、開封等縣,乃至是不用李密去打,便就主動地獻城,投降了李密!
——酸棗,儘管有侯友懷、張懷吉自願為李善道的內應,可這座縣城,李善道畢竟還是動兵了的,是打下來的,卻人的名,樹的影,李密那廂,他連打都不用打,就有數縣接連投從!
同人不同命,饒是李善道,聞得了這消息後,亦是不禁地為之驚訝,更進一步地認識到了李密在海內的名望,——或言之,李密在海內貴族、士人中的名望。
劉胡兒也為此感到驚訝,他帶著些羨慕地說道:「蒲山公誠是名動海內,不需刀兵,只憑昔日之名、今勝張須陀之威,兵鋒至處,便各縣聞風而降!李郎君,非我輩可以較之。」
「劉兄,為何搖頭?」
劉胡兒說道:「郎君,俺是想起了翟公、我家郎君等率部還寨前,蒲山公曾向翟公提出的那個建言。」
「你說的是?」
劉胡兒說道:「即蒲山公進言翟公,可趁大勝張須陀之威,趁勝疾進,攻打興洛倉之此建議!當初,俺也覺得蒲山公此議,似有好高騖遠之嫌,未免過險。今以觀之,蒲山公居然有這麼大的聲名,新鄭諸縣,紛紛獻城而降,則以此計之,也許當時若趁大勝之威,興洛倉還真是沒準兒,能被咱們打下。興洛倉儲糧千百萬石,咱們若能得之,李郎君,何止不會再有如今日,你我因糧不足而不得不忍痛不再多募部曲之煩,大旗一立,百萬之眾可立得矣!」
「劉兄所言甚是。興洛倉,系隋室糧儲之重鎮,若能為我等所得,大有利我軍也。」
劉胡兒嘆道:「翟公已還,這件事,現下再說,也已是無用。」
當天晚上,一道新的軍報傳來。
這道軍報,不是李密方面的軍報,是翟讓方面的軍報。
翟讓、單雄信、徐世績等率引瓦崗主力,北還進東郡後,先是停駐在了白馬,原先是準備接著就還寨中,可翟讓卻突然改變了主意,不再還寨了,於日前引率主力轉頭,南返滎陽而來。一筆閣 www.pinbi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