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5章 中山之事的影響(1 / 1)
誠然,他們一開始是不願意妥協的,奈何趙鈺一聲令下,北軍和南軍盡皆前移十里之地駐防,僅是這一刻,兩位國君瞬間就妥協了。
可就在他們以為,交出壽王罪證之後,大軍會重新返回邊境之地,結果呢?
前移的十里之地,成為了大趙的領土,南軍和北軍那邊,從占領的那一刻開始,就開始出兵布防了。
這樣霸道的操作,讓兩位國君無比的憤怒,可面對晉王趙鈺的強勢,他們是真的沒有任何辦法,甚至,縱然是被大趙如此欺辱,他們連一句硬話都不敢說。
可能,這就是弱國的悲哀吧。
問題是這些個東西,最後都沒有用上,任誰也沒有想到,趙宣禮這個老東西,完全不給他發揮的機會啊。
剛一進府邸,就是正面碰撞的廝殺,甚至就為了弄死自己,在他的壽王府地之中,設置了一道道防線。
說實話,若是車弩真的發力,恐怕縱然是有葉老守護,他趙鈺的生死,都還未可知呢?
不過,事情變化的太快了,他沒有想到趙宣禮的可怕,趙宣禮這個老東西,也沒有想到,他會被自己隱藏多年的親子清算。
一朝心境崩潰,徹底淪為了一個笑話。
堂堂宗師之境的超級高手,竟然就這麼慘澹的死在了府邸之中,還是晉王趙鈺這樣一個不修武道的廢材斬殺的。
說實話,這樣的結果,對於趙宣禮來說,多少是有些發諷刺的。
這樣的變故,讓他趙鈺多日的準備,都完全沒有用上,要知道,為了防止他這個宗師出逃,他可是動用老師的人情,將劍道穀穀主都請了過來。
結果呢,就過來丟了幾把小劍,殺了幾個一流高手。這未免也太浪費這超強的劍道宗師了吧?
「虞恩,以本王的名義,邀那秦川來京一敘,本王答應他,會給他和他背後的秦家,一個交代。」
「另外,你告訴他,本王這是給他平反的機會,有且僅有一次,他若是不來京都,本王就視同他放棄了這次的機會,秦家,就永遠作為罪人,受世人所譴責吧!」
「是,王爺,虞恩稍後就去安排。」
聽著王爺的話,站在一邊的虞恩微微點了點頭,其實,一直以來,星辰閣都知道秦川所在之地,奈何,人家是一流巔峰武夫,身邊還有萬餘將士守著,他星辰閣就算是知道了,又能如何?
現在,既是王爺開口,那麼,想來,這個秦川,會做出正確的選擇的。
「中山那邊如何了?地澤前往中山,已經有些時日了,中山的那些隱患,處理的如何了?」
京都的事情,處理完畢,趙鈺不禁關切起遠在北境的地澤了。
當年,他將地澤派往中山,可是有著巨大的謀劃的,不知為何的,趙鈺對這些中山之名民,那是沒有一絲的好感。
至於這個感覺,是不是因為當年背信棄義,猶未可知,但晉王趙鈺就是不想看到中山的人好。
說到地澤,虞恩多少開始遲疑了起來,畢竟,地澤在中山做的事情,著實是有些狠辣了,誅殺了太多平民百姓,近些時日,更是將整個中山之人,貶謫為奴。
要知道,這每一個舉動,可都是大趙朝堂所不允的,問題是,地澤這個晉王府長史,做的事情,根本就沒有一絲一毫的猶豫。
人說殺就殺,百姓,說貶就貶。
如今的中山,都變成了奴隸的社會,數十萬的中山百姓,無論男女老幼,都變成了可以買賣的貨物。
這也就是這些時日,京都的事情太多,太過於繁雜,尤其是諸王之爭,皇權更迭,更是讓朝堂官員們,都不敢隨意說話。
可現在不同了,新君登基,京都安穩,大趙正處於新朝發展之時,某些有心之人,恐怕會真的坐不住了。
當然,如今的晉王趙鈺,勢力極其強大,很多朝臣和官員,是絕對不敢對晉王趙鈺出手的,但這也並不是絕對。
至少那些出身清貴的御史言官們,此前東宮所屬的那些傢伙們,他們是絕對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的。
畢竟,一個有能力逼的皇帝退位的王爺,實在是太可怕了,哪怕是這個王爺,是效忠於新君趙乾的,但有些時候,不是說你有罪,而是你有造反的能力,那便是最大的罪責。
而他趙鈺呢?
手握數十萬邊境大軍,麾下更是高手如雲,外加商道強盛,這樣的王爺,不缺錢,不缺高手,不缺兵馬,如此一來,整個朝堂,誰又能與之抗衡?
若是有一天,他再次振臂一呼,是不是也同樣有能力,將如今的新君趙乾,趕下皇位,從而自己登基為帝,成為這個帝國,至高無上的帝皇呢?
是,如今的晉王,和新君趙乾關係極好,但誰又敢保證,他們之間的感情,就永遠不會出現問題嗎?
一旦出現了絲毫的裂痕,那麼,對於整個大趙來說,都是天大的災難。
這樣的事情,晉王趙鈺不會說,新君趙乾也不會說,但從屬於東宮的那些從龍之臣,他們可不會容忍這樣的事情發生。
如今,地澤這個晉王府長史,屠殺百姓,貶謫為奴,私調大軍,軍管中山等等,這些,可都是人家敲打晉王府最好的藉口。
當然了,他們也不是想著憑藉這個,讓晉王趙鈺認罪伏法,但試探一下晉王趙鈺的底線,還是能夠做到的。
這件事雖然還未發生,但虞恩近乎於可以保證,這是必將發生的事情。
「王爺,長史大人已然將整個中山的隱患,清理乾淨,如今中山礦場,也在全力生產鐵礦,商會搬遷過去的工坊,也都以一種誇張的速度生產著。」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若是再有數年過去,單單是中山之地的物資儲備,便能夠支撐百萬大軍的武備數量,就是,就是長史大人自己,不是多好。。。」
喜歡大趙嫡次子
第1625章 中山之事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