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記錄 |

第92章 兄弟交鋒(1 / 1)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

    筆神閣 www.bishen8.cc,最快更新大明:寧願被人遺忘的大明皇孫最新章節!

    朱懷怒氣沖沖地闖進了朱允炆的書房,手中的摺扇狠狠地拍在桌案上,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響。朱允炆正埋頭於一卷古籍之中,被這突如其來的聲響嚇了一跳,抬頭看到是朱懷,臉色頓時變得蒼白。

    「二哥,你這是為何?」朱允炆急忙站起身來,臉上帶著一絲不安。

    朱懷眼中閃過一絲冷光,怒聲道:「你還敢問我為何?你在朝中散布那些謠言,意圖何在?」

    朱允炆眉頭緊鎖,試圖保持冷靜:「二哥,我並沒有散布謠言。我只是對一些事情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朱懷冷笑一聲,突然上前一步,猛地一拳打在朱允炆的臉上。朱允炆猝不及防,身體向後倒去,重重地摔在地上,嘴角滲出一絲血跡。

    「你知道你在做什麼嗎?你這是在挑釁父皇的權威!」朱懷怒不可遏地吼道。

    朱允炆掙扎著從地上爬起來,抬手擦去嘴角的血跡,眼中閃過一絲倔強:「二哥,我只是希望朝廷能夠更加公正,父皇的決策能夠更加明智。」

    「公正?明智?」朱懷冷哼一聲,「你這是在質疑父皇的能力,還是在暗示自己比父皇更適合治理天下?」

    朱允炆深吸一口氣,努力平復自己的情緒:「二哥,我從未有此意。我只是希望我們能夠為百姓做更多的事情,而不是一味地爭權奪利。」

    朱懷冷冷地看著他,眼中滿是鄙夷:「你以為你那套仁義道德的說辭能矇騙得了誰?父皇看重的是實幹,而不是空談。」就在這時,門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一個身穿錦袍的太監匆匆跑進來,臉上滿是驚慌:「二位殿下,陛下召見。」

    朱懷冷哼一聲,轉身離去,朱允炆則掙扎著站起身來,跟在後面。

    朱元璋端坐在龍椅上,目光如炬地看著進來的兩個兒子。朱懷和朱允炆雙雙跪下,恭敬地行禮。

    「父皇。」兩人異口同聲地說道。

    朱元璋沉聲道:「你們兩個到底在搞什麼鬼?」

    朱懷搶先一步說道:「父皇,允炆他在朝中散布謠言,意圖動搖朝廷的根基。」

    朱允炆急忙辯解:「父皇,我沒有散布謠言。我只是對一些事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朱元璋眉頭緊鎖,目光在兩個兒子之間來回掃視:「允炆,你說說看,你到底對什麼事情有看法?」

    朱允炆深吸一口氣,鼓起勇氣說道:「父皇,我認為我們應該更加注重百姓的疾苦,減少賦稅,減輕他們的負擔。」

    朱元璋冷哼一聲:「你以為我不知道百姓的疾苦?你以為我不知道該怎麼治理這個國家?」

    朱允炆連忙搖頭:「父皇,我不是這個意思。我只是希望我們能夠更加關注民生,讓百姓過上更好的生活。」

    朱元璋的目光變得更加銳利:「你這是在質疑我的決策?」

    朱允炆低下頭,不敢直視父親的目光:「父皇,我沒有質疑您的決策。我只是希望我們能夠做得更好。」

    朱元璋沉默片刻,轉頭看向朱懷:「懷兒,你怎麼看?」

    朱懷冷冷一笑:「父皇,允炆他一向心懷不軌,妄圖借仁義道德之名,行奪權之實。兒臣認為,必須嚴懲不貸,以儆效尤。」

    朱允炆急忙抬頭:「父皇,我沒有這個意思!我只是希望我們能夠為百姓做更多的事情!」

    朱元璋的目光在兩個兒子之間來回掃視,最終嘆了口氣:「你們兩個,都是我的兒子。你們應該齊心協力,共同治理這個國家,而不是互相爭鬥。」

    朱懷冷哼一聲,轉身離去,朱允炆則低下頭,默默地站在原地。

    與此同時,在國子監內,一群學者正圍繞著道德經的新解進行激烈的討論。國子監祭酒張居正站在講壇上,目光炯炯地看著下面的學生們。

    「諸位,道德經乃是我國古代聖賢之作,其精髓在於『道』與『德』的辯證關係。我們今天討論的重點,就是如何在當今的社會中,運用道德經的智慧,解決實際問題。」張居正說道。

    一個年輕的學者站起身來,恭敬地說道:「祭酒大人,學生認為,道德經中的『無為而治』思想,正是我們當前所需要的。我們應該減少干預,讓百姓自行發展。」

    張居正點點頭:「你的觀點有一定道理,但也要注意『無為而治』並不是完全不作為,而是要順應自然,因勢利導。」

    另一個學者站起身來:「祭酒大人,學生認為,當前的賦稅制度過於苛刻,百姓負擔沉重。我們應該借鑑道德經中的『輕徭薄賦』思想,減輕百姓的負擔。」

    張居正微微一笑:「你的觀點也有一定道理,但如何在減輕賦稅的同時,保證國家的財政收入,這也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就在這時,一個太監匆匆跑進來,低聲對張居正說道:「祭酒大人,陛下召見。」

    張居正點點頭,轉身對學生們說道:「今天的討論到此為止,大家回去好好思考,明天我們繼續。」

    張居正走進大殿,看到朱元璋正坐在龍椅上,目光深邃地看著他。張居正恭敬地行禮:「陛下。」

    朱元璋點點頭:「張祭酒,朕有一事相問。」

    張居正恭敬地說道:「陛下請講。」

    朱元璋沉聲道:「你怎麼看待允炆的那些言論?」

    張居正微微一笑:「陛下,允炆殿下的言論雖然有些激進,但也不無道理。他所提到的減輕賦稅,關注民生,確實是當前我們需要重視的問題。」

    朱元璋眉頭微皺:「那你認為,朕該如何處理此事?」

    張居正沉思片刻,說道:「陛下,允炆殿下雖然年輕,但他心繫百姓,有一顆仁愛之心。我們可以適當聽取他的建議,做出一些調整,這樣既可以緩解朝中的矛盾,也可以贏得民心。」

    朱元璋點點頭:「你說得有道理。朕會慎重考慮。」

    張居正恭敬地說道:「陛下英明。」

    朱元璋揮揮手:「好了,你下去吧。」

    張居正行禮退下,朱元璋目送他離去,心中卻是思緒萬千。

    他知道,自己所堅持的道路並不容易,但他也明白,這是他作為一個皇子的責任。

    「父皇,二哥,我不會放棄。」朱允炆喃喃自語,眼中閃過一絲堅定的光芒。

    就在這時,門外傳來輕輕的敲門聲。朱允炆抬頭看去,看到一個身影走進來,正是他的心腹,李文忠。

    「殿下。」李文忠恭敬地行禮。

    朱允炆點點頭:「文忠,有什麼消息?」

    李文忠低聲說道:「殿下,祭酒大人已經向陛下進言,建議陛下聽取您的意見,做出一些調整。」

    朱允炆眼中閃過一絲欣慰:「張祭酒果然是明智之人。」

    李文忠點點頭:「殿下,雖然當前形勢複雜,但只要我們堅持正道,終會有所成就。」

    朱允炆深吸一口氣,緩緩說道:「是的,我們不能放棄。」

    朱允炆早早地來到朝堂,心中充滿了期待。他知道,今天將是一個重要的日子。

    朱元璋端坐在龍椅上,目光如炬地看著下面的群臣。朱懷站在一旁,目光冷冷地掃視著朱允炆。

    「諸位愛卿,朕有一事要宣布。」朱元璋沉聲說道。

    群臣紛紛抬頭,靜靜地等待著皇帝的發言。

    「朕經過慎重考慮,決定採納允炆的建議,減輕賦稅,關注民生。」朱元璋說道。

    群臣中一片譁然,有人表示贊同,有人則面露難色。

    朱懷冷冷地看著朱允炆,眼中閃過一絲不屑。

    朱允炆則深吸一口氣,心中充滿了激動。張居正站在講壇上,目光炯炯地看著下面的學生們:「諸位,今天我們要討論的,是如何在當前的形勢下,運用道德經的智慧,解決實際問題。」


    「允炆,你太讓我失望了!」朱懷突然拍案而起,聲音如雷霆般在房間內迴蕩,「你身為太子,竟然如此懦弱無能,如何能夠承擔起治理天下的重任?」

    朱允炆眉頭微皺,抬頭看向朱懷,眼中閃過一絲不悅。他深吸一口氣,平靜地說道:「二哥,你這是在替父皇教訓我嗎?你可曾想過,父皇的意圖究竟是什麼?」

    朱懷冷笑一聲,走到朱允炆麵前,俯視著他說道:「允炆,父皇一心想要天下太平,國泰民安。而你,連最基本的決斷力都沒有,如何能讓父皇放心?」

    朱允炆緩緩站起身來,與朱懷對視,語氣堅定:「二哥,你總是以為自己是父皇最得力的幫手,但你是否想過,父皇為何選我為太子?他要的不是一個只會動武的皇帝,而是一個能夠平衡朝局,安撫民心的君主。」

    朱懷的臉色變得更加陰沉,他逼近一步,低聲說道:「允炆,你不要以為父皇的選擇就是正確的。你若繼續這樣懦弱下去,遲早會被朝中的奸臣所害,到那時,整個大明江山都會因你而動盪!」

    朱允炆毫不退縮,直視著朱懷的眼睛,冷靜地回應:「二哥,你總是以為武力可以解決一切問題,但你忘了,治理國家不僅僅靠武力,更需要智慧和仁德。父皇一直教導我們,要以德服人,而不是以力壓人。」

    朱懷怒不可遏,揮手一掌拍在書案上,震得書案上的文書四散飛揚:「允炆,你這是在教訓我嗎?你可知道,我在邊疆浴血奮戰,為的就是保衛這片江山,而你卻在這裡說教!你根本不懂得什麼是真正的責任!」

    朱允炆眼中閃過一絲痛苦,但他依然堅定地說道:「二哥,我從未否認你的功勞,也從未質疑你的勇氣。但治理國家,不僅僅是戰場上的勝利,更是內政的穩定和民心的安定。我們應該相互扶持,而不是彼此爭鬥。」

    朱懷冷哼一聲,轉身背對著朱允炆,沉聲說道:「允炆,你太天真了。朝中的那些文臣,一個個都是兩面三刀之輩,你若不加以防範,遲早會被他們所害。」

    朱允炆嘆了一口氣,緩步走到朱懷身旁,輕聲說道:「二哥,我知道你擔心我,但我們是兄弟,應該共同面對這些困難。父皇年事已高,我們更應該團結一致,為大明的未來努力。」

    朱懷沉默片刻,終於緩緩轉過身來,眼神中多了一絲複雜的情感。他看著朱允炆,聲音低沉:「允炆,我只是希望你能明白,皇位不僅僅是一個象徵,更是一份沉重的責任。你要做的,不僅僅是一個仁慈的君主,更要有足夠的決斷力和魄力。」

    朱允炆點點頭,目光堅定:「二哥,我會記住你的話。我們一起努力,為大明的未來而奮鬥。」

    就在此時,御書房的門被輕輕推開,一個身穿國子監學者服的中年男子走了進來,恭敬地行禮:「殿下,朱懷將軍,學生有事稟報。」

    朱懷和朱允炆同時轉過身來,朱懷問道:「何事?」

    學者低聲說道:「近日國子監內,有學者對《道德經》進行了新的解讀,引發了不小的爭議。學生認為,此事關係重大,應當請兩位殿下過目。」

    朱允炆眉頭微皺,問道:「是什麼樣的解讀?」

    學者取出一卷竹簡,遞給朱允炆:「學生認為,這些解讀涉及到國家治理和民生福祉,值得重視。」

    朱允炆接過竹簡,展開細看,眉頭越皺越緊。他將竹簡遞給朱懷,沉聲說道:「二哥,你看看。」

    朱懷接過竹簡,快速瀏覽了一遍,臉色變得凝重:「這些解讀確實有些新奇,但也有些偏激。若是處理不當,可能會引發不必要的爭議。」

    朱允炆點點頭:「正是如此。所以我們需要慎重對待。」

    學者見狀,繼續說道:「學生認為,這些解讀雖然新奇,但也有一定的道理。若能加以引導,或許能夠為國家治理提供新的思路。」

    朱懷冷哼一聲:「學術之爭,本就複雜。我們需要的是穩定,而不是更多的爭議。」

    朱允炆思索片刻,緩緩說道:「二哥說得有道理。但我們也不能完全拒絕新的思想。或許可以召集國子監的學者們,共同討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朱懷點點頭:「這樣也好。但要注意控制,不可讓這些新解擾亂朝局。」

    朱允炆轉向學者,吩咐道:「你回去告訴國子監的學者們,我們會安排時間,與他們共同討論這些新解。但在此之前,不可隨意傳播。」

    學者恭敬地行禮:「學生明白。多謝殿下。」

    朱懷身材魁梧,眉宇間充滿了威嚴與不屑,他的聲音如同雷霆般在大殿內迴蕩。

    「朱允炆,你簡直是不懂事!你可知這皇位繼承之事關係到整個大明的未來?你若無擔當,如何能服眾?」

    朱允炆低著頭,神情顯得有些無奈和疲憊。他身材較為瘦削,面容清秀,但此刻卻顯得格外憔悴。他知道哥哥朱懷說的並非全無道理,但他心中有自己的堅持和信念。

    「哥哥,我並非不想擔當,只是我認為,治國之道不僅僅是強權,更需要仁德和智慧。」朱允炆的聲音雖然低沉,但卻充滿了堅定。

    「仁德?智慧?」朱懷冷笑一聲,「你這套書生之言能有何用?治國之道乃是鐵腕與決斷,你若無此魄力,如何能安定天下?」

    就在這時,大殿門口傳來一陣沉重的腳步聲。朱元璋,明太祖,緩緩走進大殿。他的出現讓整個大殿的氣氛瞬間凝固。朱元璋身穿龍袍,神情威嚴,他的目光如同鷹隼般銳利,掃視著自己的兩個兒子。

    「父皇!」朱懷和朱允炆同時跪下,恭敬地行禮。

    朱元璋坐在龍椅上,眼神犀利地看著下方爭吵不休的兩人。他緩緩地揮了揮手,示意他們起身。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你們在爭什麼?\" 朱元璋的語氣平靜,但卻讓人心生敬畏。

    朱懷立即上前一步,拱手說道:\"父皇,兒臣只是擔心允炆無力承擔大任,恐怕會誤了國家大事。\" 他的話語中透露出對朱允炆能力的質疑和擔憂。

    朱元璋微微眯起眼睛,沉思片刻後點了點頭,表示理解朱懷的顧慮。然後,他將目光轉向朱允炆,等待著他的回答。

    \"允炆,你怎麼看?\" 朱元璋的語氣雖然嚴肅,但也帶有一絲期待。

    朱允炆深吸一口氣,向前邁出一步。他挺直了身子,恭敬地向朱元璋行禮,並堅定地說道:\"父皇,兒臣知道自己年紀尚輕,經驗不足。但兒臣願意努力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不負您的期望。\" 他的聲音充滿了自信和決心。

    朱元璋靜靜地注視著朱允炆,眼中閃過一絲欣慰之色。他點了點頭,表示認可朱允炆的態度。

    \"好!既然如此,朕就給你一個機會。\" 朱元璋的聲音中帶著幾分決然,\"朕決定立你為太子,繼承皇位。希望你能夠成為一個賢明的君主,帶領大明走向繁榮昌盛。\"

    朱允炆聞言,心中激動不已。他跪地叩拜,感激涕零地說道:\"謝父皇隆恩!兒臣定當不辱使命,全心全意為國家和百姓服務。\"

    朱元璋微微一笑,站起身來,走到朱允炆身邊,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起來吧,朕相信你有這個能力。但要記住,做皇帝並非易事,你需要時刻保持警惕,用心治理國家。\"

    朱允炆連連點頭,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他深知自己肩負的責任重大,但同時也感到無比榮幸。

    朱元璋轉身回到龍椅上坐下,他的目光再次掃過朱懷,似乎在告訴他,自己的決定已經做出,不會輕易改變。

    朱懷默默地站在一旁,臉上露出一絲失望之情。他原本以為自己有機會成為太子,沒想到最終還是被朱允炆搶了先。但他並沒有表現出不滿或憤怒,而是默默接受了這個結果。畢竟,朱元璋的權威不容挑戰,他只能服從父親的安排。

    朱允炆深吸一口氣,抬起頭來直視著父親的眼睛。「父皇,兒臣認為,治國不僅僅是依靠武力和強權,還需要仁德和智慧。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安定天下,造福百姓。」

    朱元璋的眉頭微微皺起,他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思考朱允炆的話。隨後,他緩緩開口:「你們兩人各有各的道理。懷兒,你的確有魄力和決斷,但有時候也需要一些仁德和智慧。而允炆,你的仁德和智慧固然重要,但在亂世中,強權和決斷也是不可或缺的。」

    朱懷不甘心地說道:「父皇,若是只講仁德而無強權,恐怕會被人所輕視,甚至引來外敵窺伺。」

    朱允炆則平靜地回答:「哥哥,仁德並非軟弱,而是另一種力量。只有讓百姓心悅誠服,才能真正長治久安。」

    朱元璋點了點頭,顯然對兩人的觀點都有所認同。他走到兩人中間,拍了拍他們的肩膀。「你們都是朕的兒子,朕希望你們能互相扶持,共同治理好這個國家。」

    朱懷和朱允炆對視一眼,雖然彼此心中仍有分歧,但在父親的威嚴面前,他們只能暫時壓下心中的不滿。

    就在這時,國子監的學者王陽明走進大殿,他手中捧著一卷書,神情肅穆。「陛下,臣有一事稟報。」

    朱元璋點了點頭,示意他說下去。

    王陽明上前一步,恭敬地說道:「陛下,臣近日在國子監研究學術,發現了一些關於道德經的新解,或許對治國之道有所裨益。」

    朱元璋微微一笑,「哦?說來聽聽。」

    王陽明展開手中的書卷,開始朗讀道:「道德經有云:『治大國若烹小鮮』,意思是治國之道如同烹飪小魚,不能操之過急,需以柔克剛,方能長治久安。」

    朱懷皺了皺眉頭,「這豈不是說治國要優柔寡斷?」

    王陽明搖了搖頭,「並非如此。所謂『以柔克剛』,並不是說要軟弱無力,而是要懂得以德服人,以智取勝。剛柔並濟,方能真正治理好國家。」

    朱允炆點了點頭,表示贊同,「王學士所言極是。治國之道,需剛柔並濟,方能長治久安。」

    朱元璋聽後,沉思片刻,點了點頭,「王學士所言有理。治國之道,確實需要剛柔並濟。懷兒,允炆,你們二人需記住這一點。」

    朱懷雖然心中仍有不滿,但在父親的威嚴面前,他只能低頭應是。「兒臣謹記父皇教誨。」

    朱允炆也恭敬地說道:「兒臣定會銘記在心。」

    朱元璋滿意地點了點頭,「好,今日之事就到此為止。你們二人回去好好反思,朕希望你們能共同努力,為大明的未來盡心盡力。」

    朱懷和朱允炆再次對視一眼,雖然心中仍有分歧,但在父親的威嚴面前,他們只能暫時放下心中的爭執。



  
火山島祝心作品:  
類似:  娛樂帝國系統  絕代神主  破天蹤  天降鬼才  

加入書籤

書頁/目錄

搜"大明:寧願被人遺忘的大明皇孫"
360搜"大明:寧願被人遺忘的大明皇孫"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