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華夏境內,不養閒神!(1 / 1)
漢時。
佛門初入中原。
為求道統傳承,故意混淆佛法為神仙方術之一,使得時人以為老子、佛祖為一體。
這才有了三國魏國郎中魚豢於《魏略·西戎傳》沿成其意說:「《浮屠》所載,與中國《老子經》相出入,蓋以為老子西出關,過西域,之天竺,教胡浮屠屬弟子,合有二十九,不能詳載,故略之如此。」
隨著時間推移,來到了魏晉時期,由於晉朝皇室的推崇,佛門大興,實力不斷壯大。
神仙、佛祖都是天人,或許不會計較什麼,但道士、僧尼卻是普通凡人,七情六慾都有。
就和普通人一樣,有錢有勢後,會願意修祖墳,起祠堂,定族譜,佛門亦如此。
強大的佛門,正式宣告,道、佛不同,不再承認老子、佛祖一體,以前的種種,全是謠言。
佛門翻臉不認人的速度,比提褲子還快。
雖然道門很討厭佛門的『蹭光』,但佛門的突然崛起,和對過去的否定,也讓道門憤怒了,誓要教訓這不知所謂的外來道統,道、佛之爭浮現並趨於尖銳化。
事實證明,一件事物,或一個勢力,在崛起勢頭正盛時,是很難摧毀的。
道門以無上力氣,試圖毀掉佛門,但在晉朝皇室司馬家故意拉偏架下,道門是屢戰屢敗。
到了晉惠帝時期,破大防的道門,為了和佛門鬥爭,改《西域傳》為《老子化胡經》。
經傳中言:老子在天竺乘日精進入淨飯王妃淨妙腹中,出生後自號釋迦牟尼,建立了佛門,並開始對天竺人實行教化,這就是所謂的「老子化胡」。
釋迦牟尼不過是老子的一個化身。
這下。
論到佛門破大防了。
佛道二教互爭短長,展開了所謂「夷夏之爭」。
因為漢時那段佛門蹭光道門的事始終存在,且流傳於世,兩教各執一詞,誰也說服不了誰。
為了反擊,佛門也『擬』了經書,說是道祖老子,儒祖孔子,皆是佛陀座下弟子。
老子是道童菩薩,孔子是儒童菩薩。
本來儒門只是看樂子和拱火的,但沒想到佛門竟能這麼飄?
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禍。
儒門加入抨擊佛門,道、佛之間鬥爭立刻發生逆轉,哪怕司馬家出面,佛門也被儒門、道門聯手收拾了頓。
二十七部偽經被焚毀,編造偽經的佛門高僧,更是當場圓寂,佛門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後來的佛門,只敢在《老子化胡經》上和道門辯白,卻完全不敢再拉儒門戰鬥。
北魏、隋唐、宋元,道、佛之間進行數十場論戰。
尤其是在元朝初年,由於丘處機跋涉千里遊說成吉思汗,由此全真教勢力強大,大肆刻印王浮的《老子化胡經》,並新造《老子八十一化圖》,大量印發。
明確宣稱道教、佛門皆由太上老君創立,華夏文明起始於老君,三皇五帝皆是老君化身所教化,老子、釋迦牟尼皆是老君化身,將整件事情推向了高潮。
佛門怒火衝天,差點要與道門開啟現實論戰。元憲宗蒙哥為了平息佛門徒的憤怒,兩次召集佛道辯論。
元憲宗八年的辯論是有史以來場面最大、時間最久的一次佛道辯論。
禪宗僧人祥邁在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奉敕將此事全程紀錄,名為《辨偽錄》。
元憲宗八年七月,蒙哥命忽必烈親王召請各地僧、道兩宗,僧人三百多人,道士二百多人,佛道兩方各出十七名代表,佛門方面以少林寺福裕長老為「頭眾」,道教方面以全真道的「權教」張志敬(張真人)為「頭眾」。
雙方圍繞道教的《老君八十一化圖》、《老子化胡經》及其他「謗佛」道書進行辯論。
包括儒者在內所謂「九流名士」來到上都的皇宮聚會,參加集會的擔當「證義」的丞相、大臣及儒者共二百餘人。
辯論由忽必烈主持,掌管佛門事務的那摩國師、八思巴國師、西蕃國師等人一併到場。
在辯論中,佛門方面準備充分,緊緊抓住《化胡經》是否為老子所說、何為佛、老子有無到天竺化胡成佛、道士能否持咒做到入火不燒、白日上升、攝人返魂、固精久視等問題,讓道士答辯,忽必烈、八思巴國師也親自向道士提出質難。
如此證偽的方法,純屬是佛門耍無賴,元朝皇室拉偏架,畢竟,道門無法施展這些神通,佛門同樣施展不了那些所謂的佛法。
道士認輸了,《老子化胡經》也被當偽經被焚毀了。
但這樣的辯論,顯然無法服眾,經書可以被焚毀,但經文卻能口口相傳流傳下來。
在《老子化胡經》的問題上,佛門攻擊過道門,攻擊過儒門,以此做為儒門議題,屬實殺人又誅心。
新的三方論戰將啟,大殿眾人都有種重見歷史的感覺,佛門要再次以一敵二,證偽《老子化胡經》。
內閣奏請的佛門議題,朱厚熜自是欣然准允。
佛門議題,老子化胡之說。
而三教論道的道門議題,就成了最簡單的事,就是提到的《老子八十一化圖》。
又名《太上老君歷世應化圖說》,描繪了老子起於無始直至宋紹聖五年之間的顯化事跡,是道門神佛存世的象徵。
司馬遷《史記》為老子李耳立傳時,曾留下了「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終」和「老子,隱君子也」的疑團及可作多種解釋的意緒。
神仙、佛祖,都要經常顯靈,才能向世人證明存在,吸納信徒。
而中斷過,或斷絕後的道統,就失去了敬畏的意義。
自古以來,華夏百姓都非常注重現實,我給你香火,你保我所求。
什麼時候,我上了香火,你未能讓我得償所願,那我便砸你佛,毀你道觀、寺廟。
佛門來自天竺,來東土以前的歷史,佛門可以隨便編,而無從考證,但道門必須要有證明。
本土信仰,面臨著最大的考驗。
總之。
華夏境內,不養閒神!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dubiqu.com。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