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李牧之嘆(1 / 1)
因此,李唐還是有一定的實力的。
況且,倭人的敵人是大漢諸侯,李世民的敵人同樣是大漢諸侯,俗話說,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在對於李世民有了足夠多的了解之後,織田信長、武田信玄、上杉謙信、德川家康等倭國大名就有了和李唐聯盟,共同對抗大漢諸侯的想法。
當然,說是聯盟,但實際上也只是一個好聽的說法罷了。畢竟,現在大漢最後打的是倭國,而不是李唐。現在情況危急的也不是李唐,而是倭國。現在著急的更不是李世民,而是織田信長、武田信玄、上杉謙信、德川家康等倭國大名。
因此,表面上說是聯盟,但實際上卻是織田信長、武田信玄、上杉謙信、德川家康等倭國大名花錢請「李唐僱傭兵」來幫他們打仗罷了。
而面對這麼好的一個機會,李世民當然會選擇獅子大張口了。倭國現在可是生死存亡之際,一個不好甚至日後說不定都沒有這個民族了,此時不坑他們,那什麼時候坑他們?這個時候不獅子大張口的話,那什麼時候才會再有這麼一個獅子大張口的機會?
而李世民一開口就是割地,將北海道島和九州島割給李唐!
尚嚴莊向織田信長、武田信玄、上杉謙信、德川家康等倭國大名提出這個要求的時候,織田信長、武田信玄、上杉謙信、德川家康等倭國大名險州沒有將嚴莊直接亂棍打出去。
倭國總共才四個島,雖然剩下的三個加起來都沒有一個本州島大,可李世民一開口就要其中的兩個,織田信長、武田信玄、上杉謙信、德川家康等倭國大名願意答應那就奇怪了!
不過,漫天要價,坐地還錢,這個道理那些倭國大名們還是懂得的,他們也很清楚,很可能李世民自己雖然提出了這麼一個條件,但李世民本人或許都沒指望過他們可以答應這個條件。
之所以李世民提出這麼高的一個條件,不過是為了給他們壓價的餘地,從而更好地拿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最終,經過一番唇槍舌戰之後,雙方最終達成的交易條件,倭國割北海道島於李唐,並承認北海鳥道從今往後歸屬李唐所有,而「李唐僱傭兵」則要幫助倭國對抗大漢。
因此項條約為李唐與倭國於山城國平安京(京都)所立,故後世稱之為京都條約。
而這一則京都條約,事實上,也基本達成了李世民的預期目標,雖然李世民獅子大開口提出的是兩個島的割讓條件,但事實上他的真正目標一直都只是北海道島。
距離李唐最近的一個島雖然是九州島,不過九州島也非常不好地卡在了大漢眾諸侯來往大漢和倭國之間的重要關口,這種重要的地區,就算是倭國真的願意給李世民,李世民都不見得會要。
李世民要是真的拿了這個地區的話,恐怕大漢那幾位諸侯就得調轉槍口先對他出開戰了。
至於北海道島的距離也不錯,雖然並沒有九州島距離李唐的地盤近,但李唐多向東行駛一點路程也就到了。
況且,北海道島之上並沒有什麼大的倭國勢力,北海道島的那些所謂的大名如果放在其他三個島之上,基本也算不得什麼,放在那三個島之上,頂多也只能算是最末流的大名,都是一群上不得台面的傢伙。
如果李世民想要收拾這些傢伙的話,倒也是簡單的很。
還有另一個重要原因,在所有人的固有印象之中,倭國的四島之中,北海道島是最貧瘠最落後的一個,為了這麼一塊地方,大漢的那些諸侯不見得會因此而和李唐大動干戈。
畢竟,大漢那幾位諸侯的目標是倭國,而不是李唐。況且,大漢自己為諸侯對付李唐,他們本身不見得會有多少利益,但秦政絕對會從中得利。這幾位諸侯對付李唐對付的越狠,秦政可以從中獲得的利益就越多。
這幾位諸侯可都不是做慈善的,更加不可能是慈善家,自然不會有人願意平白折損兵力去幫秦政的大忙,尤其是劉備和竇建德這兩位諸侯,就更加不願意了。
如果說朱元璋和劉策他們爭奪的是南方四州,趙匡胤、曹操和蚩尤爭奪的是中原三州,而秦政、袁紹、劉備、竇建德他們爭奪的就是北方。
只有拿下了整個南方,整個中原,或者是整個北方,才有資格著眼於天下,向統一天下的路程發起衝擊。
而將北海道島割讓給李唐,這也是織田信長、武田信玄、上杉謙信、德川家康等倭國大名一個可以勉強接受的地方了。如果換成割讓其他地方,他們恐怕就絕對不會答應了。
畢竟,九州州之名還有幾位大名勢力,現在就在他們的聯盟之內,如果真的將九州道割讓給李唐的話,那他們這個對抗大漢的倭國聯盟恐怕也就威脅不了多長時間了,他們自己就得因為內部衝突而解體了。到了那個時候,恐怕倭國就真的沒有任何的希望了。
反而是北海道島那個貧瘠的地方,人口最少,也並沒有什麼強大的勢力,而且距離其他三個島距離又遠,因此暫時也並沒有什麼勢力加入他們的聯盟之內,割讓這個地方,在這種生死存亡之際,他們也不是不可以忍耐。
再則,雖然在京都條約之中,倭國一方承認北海道島自此屬於李唐所有,可是,盟約這種東西,從它誕生之日起,就是為了被撕毀的。只要你有強大的實力,就可以將其撕毀。
在織田信長、武田信玄、上杉謙信、德川家康等倭國大名們看來,等到藉助李唐的力量擊退大漢之後,在等到他們臥薪嘗膽,勵精圖治,變得強大起來之後,未必不可以再將北海道島強行搶回來,甚至只要他們的力量足夠,還可以將李唐的地盤納入手中。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