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青玄有道 14. 拔苗助長(1 / 1)
此事最後驚動了主事天承子,一聲令下,司馬問之的門前恢復了清淨。一筆閣 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主事下的口令,雖然可以擋住門人弟子的腳步,卻阻止不了他們的口舌,沒幾日有了風言風語。
流言開始只在低階弟子中流傳,後來上峰的修士也有了耳聞。事關上清宗的聲譽,此事很快便又報給了天承子。
這次沒有交涉,宗門利益之前,眾弟子俱能團結一致。
司馬問之被留下來並安置在下峰,是當日眾人一起做的決定。天承子也沒有被刁難,落井下石之事,俗世之人尚且不齒,青玄道人更加不會有意為之。
於是,剛剛清靜沒有兩日,司馬問之又來到上清殿。
他還沒到的時候,天承子已經有了考量。
流言之中,對司馬問之本身無能卻身居高位之事多有菲薄。
雖然他此時的高位徒有其名,但是別人數十年上百年苦熬才能得到的事物,被他一朝得到,委實打翻了某些人的醋罈子。
低階弟子修為並不高深,未經地劫磨鍊心智,這樣的反應情有可原。實則大道皆要靠自己來走,悟道途中摒除他人的干擾、鞏固道心至關重要。
堵人口舌是治標之法,既然是因為修為低微引人非議,提升司馬問之的修為才是治本良方。此時二代弟子中,修為最低的地權道長是神人境。只要將他的修為提升至與地權相仿,非議自然煙消雲散。
道門修行,需要循序漸進。
進入青玄山宗門的凡人,沒有修為在身時,被稱為初門,意為初入道門的小道士。
初門修士體內多為濁氣,四肢百骸之中雖然也有一些得自食物之中的靈氣,也多被濁氣壓制,不能有所作為。
宗門賜下吐納與感悟的方法,初門修士每日勤加練習感受天地靈氣,並引入至自身體內。遊走於血脈之中,消除濁氣的同時,調理脈絡。
天長日久,血脈愈加緊固之後,可嘗試引導靈氣衝擊體內的任脈與督脈。
任脈與督脈何時被衝擊開,何時從初門修為跨入道人修為。
此二脈是人身上脈絡的主幹,主幹被打開,其他分支的脈絡能過接納並承載更多靈氣。
任督二脈打開時,丹田同時開啟。
道人境修士繼續吸納天地靈氣儲存於脈絡與丹田之中,先後衝擊周身先天三十六和後天七十二枚大穴。
先天三十六穴衝擊開時,道人修為變為神人修為。後天七十二穴衝擊開時,神人境圓滿,修士可以著手準備地劫。
修為提升的同時,修道之人多會研習一些技藝。術法、符咒、堪輿、占卜、陣法等不一而足。
提升修為是大路,研習技藝是路上的風景。
大道能走到何種地步,大路與風景相輔相成。無論是霸道術法,還是堪輿占卜一類的玄門,修煉至精深之處,對大道得悟都有裨益。
機關巧術不在此列,大道三千,機關術也是上界傳下,蜀仙諸葛氏曾用此術大殺四方,名震一時。
但是此時機關巧術被稱為淫術,雖多有用處,卻被修道之人不齒。何況,機關巧術之中,很多都是暗術暗器。
除非大羅金仙親自出手,否則將司馬問之的修為短時間內從初門拔升至神人境,絕無可能。即便是他天賦異稟,也無可能。
天賦不是萬能的法門,即便是大羅金仙,也需要無數歲月沉澱才能證得高位。
但是天承子還是決定這樣去做,此事不容拖沓。
睡前腦中千萬條路,睡醒還是走老路的事情,他看到過很多,也經歷過很多。只要敢於嘗試,就比不做好很多。
他人從初門至神人修為需要一紀,司馬問之如果用五六載達成,就已經足夠。早一刻開始,就有希望早一刻達成,就少一刻的變故和是非。
「地靈師侄,近幾日山中生活可好?」山高萬丈,起於毫末,心中雖然緊迫,他並未表現的過分焦急。
「回師伯,尚可。」司馬問之過得很不好,流言他也曾聽到,回答的很勉強。
司馬問之近幾日境遇,天承子大體知曉,之所以問他,是要看他遇事之時的心態和應對。還好,此子性情明顯強於同齡人,並沒有大吐苦水,值得教導。
「原想山門重啟,多一些新入弟子後,令你與他們一同學道。只是怕你等的時日太長,失了耐心。喚你來此,聽聽你的想法。」不知司馬問之心思如何,天承子變主動為被動,將主動拋給他。
「請問師伯,青玄傳承,何為本、何為末?」司馬問之聽後沒有直接答覆,改為反問。
「三千大道為本,諸多技藝為末。」天承子會意。做事之前選對方向,遠比發現誤入歧途後修補重要。司馬問之不想捨本逐末,天承子的回答切中要害。
「三千大道直通上界,大道難得。諸多技藝可保一世富貴,技藝可以速成。」擔心司馬問之不明白,天承子又加了一句。
「弟子不想等,願師伯賜下大道」。司馬問之一語雙關,既回答了天承子最初的問話,也表明自己的志向。
「甚好。」 天承子內心滿意。司馬問之不貪富貴、不畏艱難,令他滿意。修仙大道多會涉及諸多技藝,此子的決定也是上乘之選。
此事既定,早些開始總是好的。當下,天承子喚來宗門教授新入弟子的共師,交代授課要領。
此時上清一脈已有完善的傳承,宗門內有上清大道真經與上清大洞真經兩部。
兩部真經是上清道法之源,大道三千,最後是悟道接引飛升還是以力破界飛升,要看修士自己的領悟。
「願師伯賜下大道。」見天承子開始向宗門內的授業弟子交代他的事情,司馬問之再次開口。
天承子聽後皺眉,不久後會意,之前是他誤會了司馬問之。此子心氣甚高,兩次所說所求相同,皆是請求他親自傳授上清道法。
第一卷 青玄有道 14. 拔苗助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