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第三十一節 胃口吊起來(1 / 1)
「有點兒意思啊,怎麼,準備截高新區和經開q:u的胡?」沙正陽笑著問道,對吉登雲的姿態他很欣賞,不管吉登雲是否有楊天誠的授意,起碼人家願意來干,這就是一個好現象。
「市長,您這話就有傾向性,讓我們這些郊縣很受傷啊,怎麼,高新區和經開q:u就是長子么兒,我們就是二娘生的,就該排在後面?」吉登雲有股子自來熟的味道,一點兒都生分。
「市里定了大目標,我們也都躍躍欲試,楊書記也說過,手快有,手慢無,這招商引資更是如此,我們承認高新區和經開q:u在基礎設施建設上有優勢,但是那是集全市之力打造的,我們縣裡沒有這份資源,但我們也在全力以赴營造一個良好環境,我們希望市長實地看看我們三川縣的經濟技術開發區,該不該獲得一份支持和傾斜。」
「喲呵,胸有成竹,底氣十足啊。」沙正陽樂了,「的確,我還沒有去看過你們三川縣的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情況,看樣子你們這麼有把握,我倒真想馬上去看一看了。」
「市長,你別把話題岔開。」吉登雲卻是不依不饒,「我們都知道您在漢都就是以搞招商引資起家的,富士康和漢汽豐田,還有華為和漢海半導體,都是幾十上百億的大投資項目,您來中州不可能就沒有一點兒意思吧?我們三川老百姓可都是瞪大了眼睛看著呢。」
「喲,登雲,你這是上門逼宮啊。」沙正陽更覺得有意思了,以前可真還沒遇到過這種情況,「各地有各地的不同情況,招商引資既要講條件,也要看時機,我還想把波音、空客都引到我們中州來呢,但行麼?」
「市長,您別怪我這說話太直,前兩年市裡邊心思沒擺正,大搞勞動力輸出,認為這才是幫助農民增收的最直接最見效的辦法,我們承認讓農民出去打工的確立竿見影,似乎幾十萬人一出去打工,一年就農民就增收好幾百,看起來挺好,但咱們得算長遠賬,不能只盯著眼前那點兒蠅頭小利,……「
吉登雲這一番話倒是讓沙正陽有點兒刮目相看了。
甭管這是不是他由衷之言,但能看到這一點,還敢當著自己面說出來,還得要點兒勇氣,要知道現在從省里到市里到區縣,勞動力輸出,特別是縣裡邊勞動力輸出就業,實現工資性收入增長,還是持支持和鼓勵態度的。
」……,他們是去為沿海地區做貢獻,老了病了傷了殘了,甚至以後隨著產業發展,缺乏工作技能,呆不住了,適應不了了,是不是還不得要回來?沿海地區能幫他們這些外地人提升勞動技術培訓?能歡迎他們在本地落戶,解決他們的醫療和子女就學?總之,我不太看好,我覺得歸根結底還得要靠我們自己,我們本地政府才是他們的主心骨,……」
沙正陽臉色慢慢嚴肅起來,雖然知道這傢伙這一套話目的就是衝著自己來的,要讓自己下一步在招商引資上能夠傾斜三川縣,但是從內心來說,沙正陽還是很認可對方的思路觀點的。
就目前來說絕大多數內陸城市,嗯,特別是那些區位優勢一般,缺乏產業基礎的中小城市,農村勞動力的就業增收是一個大問題。
中央日益重視目前仍然占據著最大比例的農村勞動力增收問題,因為不解決這一個巨大群體的增收問題,內需就拉動不了,城市化進程就無法推進,但如何解決這部分農村勞動力就業增收問題,路徑很多,但根本還在於發展產業,尤其是二三產業。
第三產業發展很大程度依賴於第二產業的成熟度,只有當第二產業發展的達到一定規模和一定層次之後,第三產業才會自然而然的發展起來,當然也可以有一些手段和方法來促成第三產業在特定情況下的成長,但總體來說,這種格局不會改變。
現在沿海地區依託其現有的各方面優勢,二三產業發展上已經走到了前列,吸引了大量內陸地區的人才和普通勞動力,內陸地區的城市在產業發展和城市化進程上遠不及沿海地區,而從上至下對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增收的要求和考核迫使很多地方不得不採取各種措施來促進勞動力輸出,這不能說不對,但如果能夠在本地區通過產業發展來吸引和留住本地區的人才勞動力,這才是上上之策。
上上之策大家都懂,但你要做到就要看本事了。
沙正陽在漢都做的就是要扭轉這種不利局面,現在在中州就更要作好這項工作。
「所以……」
「所以我們三川一直希望能夠避免用勞動力輸出來實現增收目標,哪怕我們慢一點,我們更希望讓我們的老百姓實現家門口就業,既能照顧家庭,也能把消費留在我們本地,這一切都得要靠工業來支撐,市長,我今天來沒別的目的,就是一句話,只要能夠給我們引來項目,其他一切工作,只要我們縣委縣政府能做到的,甭管是熬更守夜,還是加班加點,甭管是我們縣裡出錢出人,砸鍋賣鐵,負債貸帳,都沒問題,我們願意承擔這份壓力和責任,……」
吉登雲目光直視沙正陽,沙正陽微微沉吟,「登雲,看來你知道三環線的工作了?」
「對,三環線早就該動了,拖到現在,可能市里有市裡的難處,我們縣裡也難,但是今天我吉登雲在您面前表個態,我們三川願意先行啟動拆遷補償和建設,只求能先動起來,只要市里表這個態,明天我就敢開會布置,一個星期之內就能動起來,一個月就能完成拆遷任務,你甭擔心縣裡會亂來,前期工作我們已經早就做過多次了,是市里一直沒下這個決心而已,……」
沙正陽不認為吉登雲是在空口說大話,三川深受道路基礎建設制約之苦,一直是最迫切希望啟動三環線建設的縣份。
西三環可以極大的解決三川縣東部包括三川縣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交通瓶頸問題,同時打通與連霍高速、京港澳高速的連接,使得三川縣的交通區位優勢一下子凸顯出來,這對於三川縣投資環境的改善意義巨大。
「這樣,登雲,你也甭在我這裡拍胸脯,明後天我走一圈的行程我已經定好了,嗯,最遲後天肯定要到你們三川來看一看,我要提醒你的是,一個地方的投資環境可不簡單的只是基礎設施環境那麼簡單,很多時候軟體建設比硬體設施更關鍵,投資者來你這裡希望是看到一個穩定和持續優化的服務環境,你道路修得再好,綠化搞得再漂亮,服務質量跟不上,人家有問題來找你,你服務態度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行,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會被人厭棄。」
沙正陽鄭重其事的提醒對方。
吉登雲表情也很嚴肅,「市長,您說的我記下了,三川幹部是不是光耍嘴皮子,您日後慢慢觀察就好,我們知道我們還有很多問題和不足,但是我們有勇於承認不足和改正問題的勇氣,更有這份能力,請相信我們三川縣委縣政府的這個決心。」
吉登雲從沙正陽辦公室一離開就徑直回到縣裡,立即把縣裡幾個主要領導召集起來開會。
「我探了探底,沙市長沒漏多少口風,但是孫市長所提到的三環線建設看來有門兒。」吉登雲在三川很有楊天誠在中州的風範,說一不二,而且喊開會如果沒有特殊原因,都必須準時到。
「我估摸著市裡邊在醞釀一些大項目的引進,看來咱們這位新市長還真的有些門道,三環線建設我們要搶先啟動起來,只要市裡邊給個准信,我們先動,特別是從縣經開q:u往連霍高速接入口那幾公里要立即啟動,和京港澳高速那邊也一樣,咱們現在就要把任務定下來,誰包幹哪一段,都要落到具體人頭身上,我先表態,王村到古店那一段,我來包幹!」
王村到古店那一段不長,兩公里,但是涉及到搬遷的釘子戶多,硬骨頭多,而且還恰恰是吉登雲老家所在,親戚朋友多不說,連他自己父母的老宅就在那邊,縣裡也曾經考慮過這個問題,沒想到這一次吉登雲要主動來啃這個硬骨頭。
「吉書記,要不……」縣委副書記魏立寶遲疑著道。
「不用說了,大家都知道那裡是個huo yà桶,事兒堆,老大難,不是都在說麼?老大難,老大難,老大重視就不難,我親自來抓,算是重視吧?我也知道我老家那幫子親朋故舊都瞅著我那一大家子的拆遷呢,也正好,做個表率。」
吉登雲下定了決心。
這事兒始終繞不過去,換了誰去抓,遲早也都要捅到自己身上來,還不如自己親自上陣,快刀斬亂麻,做個了斷,讓大家都沒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