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想大明、盼大明,大明來了更遭殃!(求月票,求訂閱)(1 / 1)
「哈哈哈,眾卿家果然是公忠體國之臣,孤與父王,皆甚為欣慰!」朱和墭這話一出,黃宗羲和萬斯大可真有點失望了!
「阿仔啊,」這個時候朱天王朱慈炯忽然開了口,算是讓黃宗羲、萬斯大又看到一點希望,「我們以後是不是要在南京城長住了?」
朱和墭點點頭,笑道:「阿爸,南京城是太祖皇帝的龍興之地,是咱大明的天子南都啊這廣州承天府雖好,但咱們以後也只能難得回去住一住,這長住之地,只能是南京了。」
朱天王點點頭,「阿仔,那你得給我修個比廣州平南王府還要富麗的王府王府的名字就叫天王府吧!」他笑了笑,「為父當年在大南山上反清復明的時候,廣東江湖上的英雄豪傑都管我叫天王朱的。我的王府,就叫天王府,如何啊?」
「好好好,就叫天王府!」朱和墭連連點頭,南京城怎麼能沒有天王府呢?
況且諸葛三和都算好了先有天王后有炮!
「炮」就是朱和墭,也許以後就叫「明炮武皇帝」了?不能叫「光武帝」啊,他又沒「光劍」,只有各種「炮」。
而天王,那就是朱天王了!
所以朱和墭早就和朱天王說了,等到了南京,就封他老人家當天王,而朱和墭自己則會明年開始改用監國明王的名號。
這樣一個明王、一個天王,就算吳三桂先入了北京城當了皇帝,大明這邊也不輸太多。
「阿爸,南京城內兩江總督衙門的那塊地皮不錯,離皇城不遠,去秦淮河玩耍也方便,周圍的煙火氣也足足的,可是個好去處不如就在那兒給您起個天王府吧!」
「就這樣,就這樣」朱天王道,「趕緊動工,我可等著住呢!」
「行。」朱和墭笑道,「先給您蓋房子,您年紀大了,我這裡還能再等等。」
朱天王點點頭,「孝子孝子啊阿仔,你的後宅是有點清冷了,是得好好選選。」
黃宗羲和萬斯大一塊兒嘆了口氣,心說:「你們倆這也算父慈子孝吧?」
朱和墭捋了捋鬍子笑道:「阿爸,兒子我也不是很好女色的倒是阿玲這段時間迷上了織絲紡紗,想在紫禁城裡面搞個織女宮。如果搞成了,以後咱家的衣服就不必麻煩那幾個織造衙門了。」
朱和墭現在可是創業達人,他辦的可不是衙門式的商行和工廠,而是真正掌握核心技術的資本主義企業。
在朱和墭這回北上南京之前,這批商行和工廠之最強的「東南西北內」五廠,全部實現了股份制改造和員工持股,朱和墭還從邱家、鄭家、於家和自己的學生中挑選了一批忠誠能幹的青年,讓他們和龐太監一起接管了「東南西北內」五廠,所以已經不怎麼需要他參與管理了.
這五廠當中的東銀錢廠現在已經發展成了中央銀行和官銀號,實力自然是很強的。
而內火藥廠生產的顆粒狀黑火藥和軍用白糖獨步天下。
南兵器廠的火箭炮、鐵拳、手榴錘、小型臼炮等武器裝備也都非常給力。
北酒廠的大明春酒、大明皇家御酒、大明香水競爭力更加強大,特別是香水,幾乎沒有對手,根本就是躺賺!
西廠則和臭魚爛蝦和各種大糞幹上了,不僅成了大明最大的火硝供應商,而且還涉足鳥糞開採挖出來就是銀子啊!
五廠之中,除了由朱和墭其中掌握的北酒廠的香水業務已經遷來了南京,其餘的廠子都把主要業務留在了廣東。
不過朱和墭創業的腳步是不會停下的!
他手裡還有核心技術!
一個是在廣東黃埔島上的試驗工廠探索出來的白雲石耐火磚、煉焦技術、石墨坩堝鋼他現在已經派人在應天府和太平府境內尋找鐵礦、煤礦,一旦找到,就可以馬上開始建設鋼鐵廠了。
第二個創業項目當然就是織女宮了!
朱和墭相信自己掌握的染料可以幫著織女宮的產品打出市場,順便把江南的絲綢、棉布都帶起來。
所以他辦織女宮的目的,真的是進軍紡織工業
朱天王當然是相信兒子的,於是就扯開嗓門對底下的咨議官們道:「你們都聽了監國不好女色的,所以你們回頭選來的織女一定要精通紡織,不能只看美色,一定要色藝雙全!」
什麼叫「色藝雙全」?朱和墭聽了都有點誤會,趕緊嗯咳一聲道:「諸位,織女宮只是小事情。但眼下有三件大事情要辦!」
黃宗羲和萬斯大終於也鬆了口氣,現在總算可以討論一點正經事了。
只聽見朱和墭放沉語氣道:「第一件大事就是均田!均田抑兼併乃是國之根本現在廣東的均田已經基本完成,福建還在繼續,南直隸、江西、浙江還沒有開始,但很快就要開始了!
第二件大事是興學堂漸廢科舉!
興學堂一是為了有教無類,要人人都有書讀,至少可以入蒙學讀書習字,不至於當文盲。二是為了讓民間天姿聰明之童,可以一步步的考入小學,升入中學,最後成為大學、軍學、法術學、律學、醫學、商學等諸學之生。
學堂大興之後,取士之道當然也會為之一變科舉取士將會逐漸改為學堂取士、公吏考試和兵部推薦等諸多方式相結合的辦法,以寬取士,以嚴用之!」
朱和墭的話說到這裡,底下人這些咨議官,特別是來自南直隸、浙江、江西的咨議官們都已經有點色變了。
一個均田,一個興學堂廢科舉要這麼搞,南直隸、浙江、江西的士大夫還這麼混?
南直隸、浙江、江西的人口密度要比廣東、福建高,而且那裡的宗族也沒有廣東、福建那麼緊密。
廣東和福建的宗族其實還處於不斷開拓當中雖然他們已經把廣東、福建開拓得差不多了,但南洋還大有可為!
所以這個時代廣東、福建的宗族內部沒那麼「卷」,也就容易抱團。
土地宗族共有本就是常態,除了那些滿清的官僚之外,基本就沒什麼大地主了廣東、福建那邊爭土地、爭水源都靠宗族械鬥,沒有很強大背景的大地主拿什麼去打?
而南直隸、浙江、江西的士大夫地主主要考功名保住和侵占土地,不怎麼依靠宗族,雖然也存在一定數量的族田、學田,但遠沒有廣東、福建那麼多。
所以均田抑兼併就是割他們的肉啊!
另外,南直隸、浙江、江西的士大夫地主上升路子窄。不像現在的廣東、福建,出了一堆軍功貴族,而且出海的路還寬了。
他們就憋著勁兒想在科舉上翻盤,把大明朝廷從廣東人、福建人手裡「考」過來!
可是這科舉漸漸的就不考了如果科舉不考,改用學堂取士為主,那廣東、福建的大學、軍學、法術學、律學、醫學、商學等諸學堂肯定不會比南直隸、浙江和江西少啊!
到時候官場上通過學堂上來的各省官員人數肯定差距不太大,而軍功貴族又是福建、廣東人多
就在這時,朱和墭突然又說話了:「而第三件大事,則是要逐步推行一套新稅制,要加強在商品的流通環節徵收間接稅!」
還要加強徵稅!
南直隸、浙江、江西的咨議官們腦海中突然冒出這麼一句話:「想大明、盼大明,大明來了更遭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