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大軍雲集(1 / 1)
陸績年紀還小,雖然劉封自己也不大,但天才神童只需要一個就行了,人人都是神童,那神童還有什麼價值?
所以劉封在誇獎了陸績一番之後,讓他繼續回家讀書。
倒是朱桓被劉封所肯定,和陸遜一樣,給了朱桓一個都尉的官職,同時讓他和陸遜一起隨軍南下。
陸遜和朱桓所部的缺額,自然從俘虜降兵以及吳縣青壯、豪俠之中挑選補充,費用自然是陸家、朱家自理,軍械倒是撥給了他們一部分,來源自然也是徐琨所部。
張允被劉封徵辟,任征南將軍府中戶曹掾一職。
唯有顧雍,被劉封好一頓收拾,甚至還讓顧家吐出了大量的田地。
這些田地中,至少有三分之一是水利工程極其發達,地勢又好,不擔心河道泛濫的上好水田。
顧家這一波交出了上萬畝的田產,超過了家族所有的一半以上。
就這,還是陸家叔侄倆百般費心幫襯的結果,這也使得顧雍有些鬱鬱寡歡。
不過最後,劉封也沒有無視顧雍,否則顧家恐怕就不是鬱鬱寡歡,而是危在旦夕了。
劉封最後授顧雍參軍之職,和張允一樣,待在將軍府中。
處理完吳中大姓之後,劉封開始安排起大軍南下的事情來,以降兵補充各部,使各部滿編之後,劉封留下了徐盛坐鎮吳縣,都督各部,同時分出一營兩千人,押送徐琨所部老卒死忠前往江北劉備處。
剩下的非死忠,則被劉封編為青壯,既可補充前線消耗,也可以用來運輸物資。
隨即,在劉封的安排下,征南軍主力開始繼續南下,以賈逵為先鋒,劉封親自都督中軍,趙凡、於茲所部殿後,大軍開拔,向著錢塘三城進發。
除了留了徐盛鎮守吳縣以外,劉封並沒有再分兵進駐由拳和烏程。
主要是對於劉封來說,眼下烏程和由拳都已經算不得要隘了。
如今劉封有多達三條以上的後勤補給線,哪怕由拳和烏程全部丟了,依然能保持後勤補給的暢通,更別說烏程的位置孫策根本就威脅不到了。
劉封在出發之前,就已經給趙雲,太史慈去了書信,讓他們暫時鞏固餘杭和錢塘,不要輕易越過錢塘江。
劉孫之間的態勢,表面上看起來幾乎是孫王之間的翻版,可實際上雙方的情況其實是截然相反的。
孫策當時是急於過江,時間緊張乃至於壓力巨大,而劉封此刻卻是遊刃有餘,不但不著急,反而還要故意放點時間給孫策去收割會稽豪強。
會稽這些豪強不但性野,而且幾乎每一家都和山越、南蠻有著很深的關聯,雙方忽而為敵人互相廝殺,忽而為盟友一起搶劫。
這些士族豪強也不是完全沒用,他們彪悍敢戰,善於廝殺,只是他們的害處更大一些,尤其是大豪族,在會稽本地又有很高的聲望,就比如周、虞、賀、林、焦等家族。
這些家族劉封是一個都不想留,哪怕他很欣賞虞翻和賀齊,但他仍然希望孫策可以好好干,幫他打掃掉這些問題。
劉封對孫策有著足夠的信心,因為孫策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成了提線木偶。
糧食的短缺,會逼著孫策不得不這麼做的。
畢竟搶一個周家的所得,可能十倍,百倍於那些不知名的小豪強。
如今幾乎整個吳郡都在劉封的手中,劉封只要願意,南下大軍可以以每天四十到五十里的速度南下,沿途自有吳郡各地的縣邑、村落可以提供補給。
但劉封時間充裕的很,依舊保持日行三十里地的常規行軍速度南下。
從吳縣出發,抵達錢塘的時候,已經是二月中旬了。
趙雲親自領著太史慈、周瑜等諸將出城二十里迎接劉封。隨趙雲出城迎接的還有兩千精銳,以及上萬百姓,一路呼聲不絕,高呼萬勝。
********
時間回到半個月前,孫策在山陰整補休養了部眾之後,分派完各地兵卒,抽調會稽資源匯聚山陰,余暨縣,高遷屯、固陵一線。
隨後,孫策準備帶最後的三萬大軍西去,於錢塘江邊同劉封對抗。
臨行之前,孫策於山陰郡守府中召見了自己的二弟孫權。
原歷史時空中,孫策此時早已經橫掃了整個江東,占領了除部分豫章外的全部江東縣邑。其麾下朱治被表奏為吳郡太守,孫策自己則任會稽太守。
此時的孫權作為孫策最年長的弟弟,自然是春風得意,志得意滿。
不但被朱治舉薦為孝廉,同時還被揚州刺史嚴象舉其為茂才,在當時的江東可謂是風頭無兩,隨後更出任了陽羨縣長,周賓家也自此進入了孫權的視線。
可現在的孫權則相當尷尬了,孫策雖然在江東連戰連勝,可他的地盤從來沒有連郡過,甚至往往連一個郡都占不滿。
眼下雖然拿下了大半個會稽,可吳郡可是又丟光了。
「仲謀,山陰就交給你了,我孫家退路可都俱在汝一肩之上了。」
孫策這次西去,肯定是顧不上會稽了,所以山陰一定要有一個真正的自己人來坐鎮。
無疑,孫權是最合適的人選。
由於擔心孫權的能力可能有所不足,所以孫策特地留下自己的心腹親信呂范帶三千人輔佐孫權。
聽了兄長的話後,此時的孫權只是點了點頭。
如今的孫權沒有經歷過歷史上的磨礪,不論是膽略,還是智計,都要比原時空同期遜色不少。
不過孫權畢竟是孫權,權謀的天賦是相當出眾,他試探性的問道:「兄長要我如何去做?」
呂范是孫策麾下目前較為少有的文武雙全者,而且和孫權也有過交情。
昔日孫權等兄弟跟著老母吳國太被困在徐州時,就是呂范甘冒奇險,又智計建功,才將他們從徐州給救了出來。
為此,孫權對呂范是有很深的好感和感激之情的,這恐怕也是孫策特地留下呂范的又一個原因之一。
聽到孫權的話後,孫策笑了起來,笑容中有著淡淡的欣賞。
孫策有四個弟弟,作為嫡長子,對於下面的弟弟,孫策是真正做到了長兄如父。這四個弟弟中,孫朗年紀最小,又是庶出,幾乎沒有什麼存在感,可以忽略不計。
其中三弟孫翊不論是從長相,還是從性格,都是極其酷似孫策,而且孫翊僅僅只比孫權小了兩歲。
這些因素集中到了一起,就造就了一個相當詭異的冷知識。
那就是在孫策死時,支持孫翊的重臣遠遠多過支持孫權的重臣,甚至可以說當時除了孫策外,幾乎沒人支持孫權。
張昭當時就在孫策身邊,可他卻是孫翊的支持者,直接越過了孫權,謂策當以兵屬儼。
孫翊又名孫儼,字叔弼。
可見張昭對孫翊接班是不遺餘力的支持了。
周瑜此時在外,如果說張昭還有資格名正言順的推薦孫翊成為繼承人的話,周瑜甚至連這個資格都沒有,而且也沒有這個能力。
直到孫策死了之後,孫權都接班了,這時候周瑜才帶著三千精銳迴轉吳縣,認孫權為主,願為其效忠。
所以,孫權能夠接班,完全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孫策。
孫策在死之前,力排眾議,讓孫權接班。
不但如此,他還逼迫張昭,呂范、董襲等心腹重將向孫權效忠,這才給了孫權第一桶金,讓他有了日後在輔臣重將之中左右橫跳的本錢。
不得不承認,孫策的眼光確實毒辣,若是選擇孫翊接任的話,恐怕孫家在江東的統治都撐不到曹操南下。
此刻,孫權就敏銳的察覺到了孫策別有意圖,可見其權謀之能。
孫策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回答道:「呂范這三千兵馬,其中五百乃父親留下的忠心老卒,餘眾也都是我這些年揀選出來的忠心精銳,又有呂范總攬,可保母親和汝等無憂。」
「我此次西去,勢必要同征南決戰,若是天佑我家,保我一戰破敵,當可乘勝追擊,收復吳郡,如此可立我孫氏基業於江東。」
孫策說到這裡時,臉上露出振奮之色,眼中更是流淌著希冀之情,可見他對這樣的場景有多麼的渴望。
可接下來,孫策沉默了片刻後,又繼續說道:「然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尤為變幻莫測,雖智者也難以預測也。」
「故此,我也將林、焦水軍留在了山陰,並以呂范督之。」
說到這裡,孫策憐惜的看了一眼孫權,鄭色道:「我若勝,則萬事皆不足懼。但為兄若是敗了,權弟當護持老母,揚帆遠遁,可南下投奔交趾而去。」
孫策此話一出,孫權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兄長早已經給自己,母親,眾兄弟以及孫家留下了這麼一條退路。
可孫權沉吟了片刻後,卻是勸說道:「固陵一線,舟師爭雄。兄長既然已經決定要在錢塘一戰,何以留林、焦於山陰?若是兄長擔心後路,會稽多船,弟可自行徵集打造。」
孫權這話其實也不算假話,江東的造船實力一直都是兩漢首屈一指的,只要有足夠的幕僚,半個月的功夫就能給你打造出一隻水師來。
雖然遠洋船隻難度更高,所需要的時間更久,但也遠遠不像後世工業時代那樣,一條船隻要造上幾年。
孫策笑了起來,孫權如此勸解,本質還是為了幫他增加勝算。
只是孫權並不知曉孫策的全盤打算,在此戰中,孫策早已經斷定自己水戰絕非劉封對手。
既然如此,不如將水軍留給自己的家人,用作最後的後手了。
「不必,此戰應該是用不上水軍了。」
孫策先是一笑拒絕,隨後補充道:「不過二弟你的想法不錯,正可趁此時間多造新船,募集水手。」
孫權雖然依舊不明白孫策為什麼說水軍沒用,但還是恭恭敬敬的領受了命令。
三日後,孫策正式出兵,以韓當為先鋒,程普為副將,出兵兩萬七千餘眾,前往錢塘南岸。
行至半路,孫策收到消息,吳景在江北為太史慈、周瑜大敗,江北三城已經淪陷兩城,僅剩下富春一城還在孫脩手中。
孫策當即決定,傳令讓孫脩撤軍,富春縣邑暫時放空。
孫策一度還以為趙雲、太史慈、周瑜所部會趁固陵防線空虛過江。可很快他發現對方居然在餘杭、錢塘停下了腳步,開始了休整整補。
如此一來,孫策頓時大喜,也放慢了出兵的節奏,除了第一批程普、黃蓋、韓當、宋謙等部一萬八千人進駐錢塘江南,占據了固陵、查瀆寨,高遷屯以及余暨縣等要地之後,孫策本人依舊坐鎮山陰未動。
此時的山陰乃至整個北會稽都被孫策搜颳了壓榨了一遍,大量的錢財糧食物資被集中到了山陰城內。
孫策趁著征南軍沒有發動攻擊的空窗期,拼命的向前線轉運這些物資。
好在自山陰出發的水路可以直接抵達錢塘南岸的固陵城中,這也是王朗選擇在固陵阻擊孫策的優勢之一。
不過畢竟孫策是弱勢方,而且整個江東的士族豪強,支持孫家的人是越來越少,這也意味著他所能獲得的情報來源少的可憐。
故此孫策不敢久拖,最終於六日後帶著剩餘部眾抵達了前線,與趙雲都督的大軍隔江相望。
在劉封抵達前線的這十多天裡,孫策所部表現的相當理智,除了正常過江獲取情報的斥候外,再沒有其他動作。
孫脩的突然撤軍,估計劉封后來下達的命令,使得太史慈並沒有南下攻取富春,依舊駐紮在餘杭。
直到劉封快要抵達前線時,太史慈才將餘杭託付給徐晃,而他本人則帶著許昭和高岱來到了錢塘,與趙雲、周瑜一起出城迎接劉封。
如此一來,錢塘江北已有趙雲(六千人)、賈逵(六千人)、太史慈(六千人)、周瑜(六千人)、徐晃(四千人)、高順(四千人)、樊能(四千人)、於麋(四千人),趙凡(兩千人),於茲(兩千人),周道(一千人),潘璋別部鐵甲士(兩千人),周泰、蔣欽、董襲、甘寧(共計八千人),孫軍降兵四千餘人,征南軍共計五萬九千餘人,同時,沿途徵調民夫兩萬人,走水路輸送糧草輜重匯聚錢塘,號為二十萬大軍。一筆閣 www.pinbi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