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記錄 |

第二十五章 同門決裂,裂土稱帝!(1 / 1)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

    科舉要義。

    是帝王心術之一。

    作為文武百官之首的內閣首輔大臣李東陽,也是懂的。

    掰開了,揉碎了,講給楊一清聽。

    這代表了看重。

    當然。

    這牽扯到一份過往。

    楊一清少年時,就有神童之美譽,十四歲便參加鄉試,且被推薦為翰林秀才。

    當年,成化帝尚在,聞聽其名後,特命內閣選派老師教他。

    而那個老師名為黎淳。

    那年。

    在黎淳門下讀書者共有三人。

    李東陽、劉大夏,和楊一清。

    只不過。

    黎師是代帝教徒。

    與楊一清雖有師徒之實,卻無師徒之名。

    但是,對楊一清這位事實上的小師弟,李首輔是發自內心的喜愛。

    在知曉楊一清為劉大夏及其妻兒收屍時,李首輔的喜愛又平添了幾分。

    這就是那日在御前薦選吏部尚書的引子。

    覺得是個仁義的人。

    但在看到楊一清尚書的呈文時,李首輔深感失望。

    儘管呈文沒有特別針對誰,但李首輔自己,就是翰林官員晉升的典型人物。

    天順六年,中舉,天順八年,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

    此後三十年裡,均在翰林院任職,歷編修、侍講、侍講學士、學士等職。

    弘治七年,擢禮部右侍郎,知制誥。

    弘治八年,以禮部左侍郎入閣參與機務。

    弘治十一年,任禮部尚書。

    弘治十六年,任戶部尚書。

    弘治十八年,任內閣首輔。

    堪稱翰林官員晉升的典範。

    呈文中。

    楊一清嚴厲批判了翰林官員的無能,或許是無意,但也難免刺痛了李首輔。

    在朝廷中。

    李首輔就以好謀為名。

    許多朝官在背後,罵首輔無斷,不少御史言官,更是當廷指責首輔猶豫之性,難堪大位。

    所以。

    平日裡,內閣諸多機要政務、軍國大事,劉次輔決斷的次數,遠在李首輔之上。

    今內閣閣老,彼此為友。

    李首輔大多一笑而過,可許是聽得風言風語次數多了,或多或少心有耿耿。

    今日。

    被同門小師弟這番指桑罵槐之下,到底是繃不住了。

    口吻間,半是教導,半是訓斥。

    「首輔大人,難道不覺得國朝過分寵著這些讀書人,讓他們這些人猖大不狷,自以為是,難以駕馭了嗎?」

    楊一清尚書躬身受教,保持禮數道。

    雖然同門大師兄說的很明白,但國朝的讀書人,在土木堡之變後,不論是在朝廷,還是民間,逐漸失去了本性。

    滿目之中,皆是權力鬥爭。

    「這些事,可以去威懾,可以讓讀書人知道,這國朝,是陛下的國朝。」

    李首輔指著呈文,無法接受道:「何至於呈上此文呢?」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首輔大人是知道,威懾,是唬不住所有人的,時間越長,唬不住的人越多,到那時,豈不是回天乏術?豈不是國朝傾覆之日?」

    楊一清尚書搖搖頭道。

    威懾。

    不是解決冗官、冗費的法子。

    「應寧,哪有恆享昊命不變的,哪有不變的天下呀,你見過哪個朝代有百代君王啊?」

    李首輔嘆了口氣,繼續道:「古往今來,王朝最長者,莫過於東周,君王更迭也不過二十五代。

    國朝至陛下,已是十代君王,身為臣子,盼望著的,是這大明天下,能有東周的二十五代。


    我是內閣首輔,也是個凡人,所想、所念,是輔一朝明主。

    蒼天憐憫,令我輔先皇一朝,輔陛下一朝,兩朝明主,此生,已然足矣。

    諸般奢望,也就到這了。」

    讀書人的毛病。

    不是從今朝開始的。

    也不會在今朝結束。

    那種為國朝拔瘡補痍的事,就留作後人做吧。

    相信後世子孫之智。

    楊一清尚書沉默以對,顯然,是不認可的。

    「再說,陛下也要這些人,陛下也喜歡這些人,很多事情,都是交給這些人辦,知道為什麼嗎?」

    李首輔咬了咬牙,提點道。

    謝閣老下意識地想要制止接下來的對話,卻被老友擺手表示無妨。

    「就因為皇帝需要這些人的吹捧,對嗎?」

    楊一清尚書一針見血道。

    弘治中興。

    他是親身走過的。

    翰林院待過,內閣待過,去過山西,按察使司僉事,也去過陝西任職八年,凡有得空閒時,會去考察邊鎮戰事。

    再入朝,任太常寺少卿,進南京太常寺卿。

    又在升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後,擔任陝西巡撫,負責督理陝西馬政。

    這一路走來,可謂是披荊斬棘,自然見慣了這中興之治下百姓的苦楚。

    盛世?

    後人或然會覺得是。

    時人的覺得,不重要。

    總之。

    先皇是明君不假,但卻是用肥了勛戚、文官,瘦了百姓換來的。

    「對!」

    李首輔重重點了點頭,坦然道:「皇帝的事,樁樁件件,如恆河沙數,不會全對。

    凡有錯漏,皆要吾等去著想,以全皇帝聖名。」

    利益。

    才是君臣之間最穩固的存在。

    史筆。

    掌握在文官手中。

    雖說唐朝太宗李世民之後,百姓對史官的信任不斷降低,但總歸不會徹底消失。

    皇帝,想要聖君賢主之名流傳後世,就少不了文官的幫助。

    「六部之中,小小的郎中,就能屋宇華麗,起居豪奢,這難道是五品官該有的場面,這也是在為陛下著想?」

    楊一清尚書直起身,胸膛起伏道:「還不是收受各省各部的賄賂撐起來的!」

    「應寧,你怎麼還不明白?」

    李首輔毫不相讓,平視道:「是啊,六部官員的日子,是過得奢靡了些,還不知道收斂。

    但正因此,才引來京城內外很多人的嚮往,很多人才想成為這樣的人。

    君不見那些御史言官,整日裡,除了找茬,什麼事都不干,為無數人所追捧。

    可是應寧你想過沒有,京官們有了這些,就別無旁騖。

    沒有勾結朋黨,沒有把持朝政,翻翻一部二十一世,有幾個皇帝的臣子,能像今朝這般?

    我說這麼多,是因為我是內閣首輔大臣,也是想求你,這份呈文,就到此為止吧。

    別把這事出去張揚了,攪和的天下官員都無法安寧,攪和的國朝上下沸沸揚揚,就沒法收拾了!」

    言罷。

    李首輔、謝閣老聯袂朝楊一清尚書拱手施禮。

    「感謝首輔大人、閣老的教導,只是這與國朝利益不合,下官恕難從命!」

    楊一清尚書沉吟良久,再次搖搖頭,一躬到地,取回了那道呈文,出了內閣,朝著乾清宮而去。

    數十年宦海沉浮,只為這一諫。

    一路披荊斬棘,勢必嫉惡如仇。

    無法後退!

    ……

    京師,城郊,北征大軍駐地。

    三通鼓罷。

    萬名將士進入校場。

    清一色的手持天巡刀、身著天巡鎧,腰胯天巡弩。



第二十五章 同門決裂,裂土稱帝!  
江中斬蛟作品:  大明嘉靖:從長生開始  
類似:  不滅武尊  天道天驕  百鍊飛升錄  神話版三國  雷武  

加入書籤

書頁/目錄

搜"大明:你個暴君,竟成了千古一帝"
360搜"大明:你個暴君,竟成了千古一帝"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