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長平兩軍換將 天庭一語相激(1 / 1)
這三陣,雖然各有玄妙,言語無法形容。但其中玄松道人與玄穹道人所布之陣,雖是煌煌正宗大陣,其實內里都有破綻,故意放人一條生路。只有玄素道人的太陰元蠱陣,雖然行跡不彰,無色無相,反而已臻完善,殺人不見血,一個不防,碰之即死,最是兇險。
是故慈航道人既然入陣,已經註定該命終於此。
但這三位大士,非同凡俗,乃是闡教元始天尊親傳弟子,西方教主親點,往東土傳法之人。如今三大士殞命,兩教教主都未出手,其中深意,耐人尋味。
燃燈道人更無三大士胸襟,得失之間,左右難定,與懼留孫對視一眼,對玄松道人說道:「今日會陣已過,足見高明。但吾教中,亦不乏高明之士。尚容稍候,日後再見真假。」
玄松道人亦不為己甚,說道:「如此請回,吾等在此,靜候高明之士。」於是兩派弟子,各歸廬蓬。
王齕見己方得勝,欲待出兵,玄松道人道:「彼等還有世外高人未退,有殺生大術。三軍將士不可輕易出擊,免得損傷性命,反為不美!」於是王齕乃止。
春去秋來,兩軍在長平相持,不覺已是三載。趙國疲敝不堪,秦國也是難堪重負。秦王屢屢催問戰事,王齕如實稟報,其中多有言及神異之事者。當時仍是秦昭襄王在位,乃是凡胎,平生未聞仙道,因此深為不解,反以為王齕推諉,懼戰不前,於是發書催促更急。有怪罪之意。
王齕心中恐懼,乃向地仙門下求助。玄松道人說道:「此事不難,將軍靜態佳音即可!只是貧道行事之後,將軍亦要歸咸陽矣!」
王齕道:「但得大王諒解,感激不盡!豈敢戀棧不去,貪慕權貴?」
玄松道人說道:「將軍亦有方君子也。貧道必設法周全!」於是王齕道謝而去。
卻說當夜秦君就寢,忽得一夢,夢中有一道人,與他說道:「武安君白起,乃是刑天轉世,特來助大王平定天下。長平戰事關連國運。王齕難以建功,大王何不令武安君為將?如此事必濟矣!」
秦王其實早有換王齕之意。只是事關重大,臨陣換將又是大忌,因此不敢輕動,今聞得道人之言,心有所動,仍然問道:「王齕比武安君如何?」
道人說道:「王齕。人間勇將也!武安君,天降殺星,與大王削平天下者也!二者怎能相比?」
秦王大悟。乃道:「道長所言甚是。明日孤便調武安君前往!」
道人又說道:「大王身邊,多有敵探,事若不密,恐累三軍,還請三思!」秦王言道:「道長之意,寡人領會了!但不知寡人身邊,何人是敵國宵小?還請道長相告。」道人大笑道:「忠奸善惡,大王心中自有稱量,日後自見,何須貧道多言?」說罷乃退,秦王大呼,留之不住。
次日一早,秦君醒來,夢中之言,歷歷在耳。又細細思量一番,覺得道人之語,乃是良言。於是密遣武安君白起前往長平,主三軍戰事,又將王齕調回咸陽。此事秦國朝野上下,一概不知,秦王並在軍中嚴令:「有泄武安君為將者,斬!」於是趙國上下,亦不知秦軍換將之事。
白起至長平,整理軍務,又與玄松道人等眾仙相見,玄松道人說道:「昔日斷頭壯士,可識得貧道否?」白起一愣,頗有些不明就理,卻又覺得玄松道人面熟。
他已是多次轉世,當時記憶已經逐漸消磨,但偏又未曾完全忘記,因此皺眉苦苦思索不已。
玄松道人見狀,用手朝他頭頂一拍,喝道:「還不醒來!」一道清氣注入,白起頓時一顫,腦海之中,念如電閃,皆是前生之事,想起玄松道人當日恩惠,連忙拜倒在地,說道:「當日阪泉一戰殞身,若無道長之助,豈有今日白起?大恩不敢言謝,唯先三拜!」果真鄭重三拜為禮。
玄松道人連忙將白起扶起,說道:「前世種種,皆如過眼雲煙,無須提起。可喜今日地仙門下,又與將軍共同抗敵,日後還請將軍多多費心!」
白起慨然道:「道長有命,豈敢不從?」恐凡俗不便,於是又在軍營左近,起一高大廬蓬,結彩懸花,供地仙門下落腳。白起每日前來,聆聽諸仙指點。
卻說趙國,地處北方,與胡族為鄰,地薄不適耕種,國力本弱於秦國。長平之戰,廉頗悉請趙國之兵,趙國空虛,君臣恐懼。待長平初戰不利時,郭開獻策,遣使至秦庭求和。秦庭聞趙國來使,一日一小宴,三日一大宴,美人珠寶,賞賜無數。東方諸國聞之,以為秦趙有媾和之意,合從之約遂廢,無一國出兵相助。
後來廉頗在丹水與秦軍僵持數年,進又不進,退又不退,勞而無功,糧草輜重,耗費無數,將趙國國力,拖得疲敝不堪。於是趙國上下,流言四起,多有怨廉頗者。
郭開乘勢向趙王進言道:「臣聞兵法之要:敵弱我強,當以正合;敵強我弱,當以奇勝。今秦趙二國相比,秦強而趙弱。然廉頗將兵丹水,並無奇計退敵,又無險可守,偏又不進不退,長此相持,其意若何?臣恐其欲將趙國精英,盡付他國之手,望大王明察!」
朝臣聞言,十人倒有九人贊同,頓時群情洶洶。
趙王道:「卿家所言,甚是有理。但長平戰事,非同小可,牽一髮而動全身,臨陣換將,乃是大忌,卻是不可不慎!」
郭開道:「廉頗居心,實難測度,不可不防!大王,兩害相權取其輕,當斷不斷,遺禍非小!」
是時朝廷上下,竟無一人為廉頗維護進言。
於是趙王心動,說道:「但不知朝廷之中,誰可代廉頗為將?」
郭開道:「臣有客自秦國來,嘗與臣言:秦之所懼者,非廉頗也,乃馬服君之子趙括也!故臣以為趙括可以為將!」左右朝臣,並無其他良才相薦,亦紛紛贊同。
馬服君者,趙奢是也,乃趙國兵法名宿、軍事大家,戰功卓著。其子趙括,與趙奢學習兵法,及大,每與奢辯,奢不能難。於是名聲在外,朝野咸聞,皆知趙括兵法之精,勝於乃父。獨趙奢不以為然,以趙括少年得志、紙上談兵、難聽勸諫,謂其領兵必敗,嘗在家中嘆曰:「亡趙國者,必趙括是也!」
其時朝野上下,只道趙括已成大器,可繼承馬服君衣缽,又豈知紙上談兵之弊?於是不論君臣,紛紛贊同趙括領兵,趙王亦定下了主意。
廉頗聞趙王換將,使趙括相代,憤然道:「凡夫俗子,一介愚蒙,敗壞祖宗基業,豈有人君之望?」他雖是西方教弟子轉世,到底是凡胎,一旦不能領兵,一身與凡俗無異,因恐趙王拿他問罪,竟不回趙國,轉奔魏國去了。
正是:
金身宿慧轉世來,
朝野幾人識仙才?
最為難固君王寵,
一語去職是郭開。
廉頗去職,燃燈道人與懼留孫聞之,亦無可奈何。
趙括至長平,即大換軍中將領,以左右親信相代,議曰:「今趙國疲敝,不堪久戰,大王之意,須當速勝,不勝則早日退兵。此地無險可守,安可久待?吾意三軍即刻整理輜重糧草、兵馬戰甲,不日便攻秦軍陣,一分勝負,以為進退!」左右皆他親信,哪有他議?於是紛紛贊同。
或有報廬蓬之中,有神仙方士相助。趙括年少氣盛,哪裡肯信?竟將燃燈道人等,都看作招搖撞騙的江湖術士,意欲驅逐離營。
燃燈道人與懼留孫說道:「趙括意欲速戰速決,事已急矣!若無能人相助,吾二人擋不住地仙,秦必得全勝。如此一來,東方六國,尚有何力可以抗秦?」
懼留孫無奈道:「聖人既不發動,吾等無翻天之力。為今之計,只有請於玉帝,或事有可為之處!」
燃燈道人然其言,於是與懼留孫一起,協同李靖、韋護,往天庭而來。
玉帝聞得燃燈道人與懼留孫至,將其迎入凌霄寶殿,珍餚嘉果,擺滿玉案,殷勤招待。
燃燈道人說道:「陛下,如今地仙封神,助秦國在人間席捲,陛下如何還能安坐九天?」
玉帝因而道:「地仙封神,尚有諸位聖人在前,為之周旋。朕坐九天,但問周天之事,人間之事,豈敢擅專?」
燃燈道人聞言不悅,說道:「陛下此言差矣!想當日天書封神,地仙橫插一腳,何其霸道。如今地仙封神,陛下反欲坐視不理乎?」
玉帝說道:「非也!只是諸教未動,朕麾下亦缺高明之士,恐捍不動地仙大派,獻醜不如藏拙,只好靜待機緣!」
燃燈道人說道:「陛下,諸教皆等得,獨天庭等不得。諸教皆可旁觀,獨天庭不可旁觀。」
玉帝詫然道:「這卻如何說起?」
燃燈道人說道:「陛下,地仙將地書、人書之神一道同封,其數已眾,又為他一派所掌,獨斷專行。若是此事成功,屆時內有地府、陰司眾神為臂膀,外有地仙大派為奧援,天上地下,仙道神道,任其縱橫,誰可阻擋?縱然陛下有心,只恐天書暗弱,難纓其鋒矣!」